第314章 大豫的女將軍

  上元節,宮裡也是一派喜鬧氣氛,相比新歲元日例行的朝會和祭典,從正月十三日始,一連三日的上元假日才更像貴庶同歡,便是宵禁都被暫時取消,入夜後,貴族、百姓均能遊逛各座集坊的燈會,皇帝陛下也可攜后妃登宣陽門,賞歲幣,賜元紅酒,觀滿城的燎炬燈火,宣陽門前,一般還有百姓做角牴之戲,齊集倡優雜技,以歌舞、高蹺、幻術等等助興。

  瀛姝從十三日起,也獲得了整整三日的「探親假」。

  她已經很久沒有在家裡度過上元節了。

  前生此時,她已經出嫁到裴家,便是出門逛燈市,也是和夫家的妯娌一同,那幾年的記憶已經很淡薄了,她其實不願將更多的時間消磨於回憶,只不過十三這日剛進家門,看見父親母親都已等在了那裡,眼睛裡就突然酸漲得厲害,兩三步就跑進去,直接就摟著了阿娘的腰。

  這回王島元日入朝拜賀,沒忍住,直接找了中常侍,說想請陛下允許瀛姝新歲時返家幾日,中常侍答應了遞話,也說了這只是微末小事,元日時宮裡的事務多,待上元節假,宮裡事務少了,陛下定然會應允。王島喜滋滋回家,迫不及待就跟陸氏說了,夫婦兩個從一大早就盼著瀛姝「回門」,此時王島一看女兒眼裡的淚光,心就揪得慌,他也不怕被一旁的僕婦聽了去,高聲道:「是在乾陽殿受了委屈麼?不管誰給你委屈受,跟阿爹說,阿爹定要為你討回公道,不然乾脆我上書陛下,這中女史我們不幹了,過了上元節,你也不必回宮去。」

  瀛姝才鬆開了阿娘的腰,吸吸鼻子,挽著阿爹的手臂:「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我到底還是把夜華摘了釀酒,惹得阿爹發好大的火,我還差點挨戒尺了,是阿娘替我的情。」

  「我才不怕你真把夜華摘了呢,當我不知道,你就是跟我耍嘴皮子淘氣。」

  弦月居雖然沒有主人居住,可院門前也掛了桃符,屋子裡收拾得一塵不染,一切的陳設還是按瀛姝的喜好布置,瀛姝上次回家居住時,寫了一篇詩賦,當是被陸氏瞧見了,竟以詩賦所書之情境畫成一幅丹青,現已裱好,掛在暖閣里。

  瀛姝略休息了片刻,便讓青媖替她梳了個新樣的髮髻,在宮裡女官都有固定的髮式,瀛姝也是難得按自己的心意裝扮,她特意挑了鎦金鑲紅寶石為蕊的華勝佩帶,又換了身松花舵顏的襖裙,嬌艷喜慶,才裝扮好自己,佳芙她聽聞瀛姝回家的事,過來一敘。

  「正好,一陣間我和阿娘要去般若居陪祖母用晚飯,芙妹妹也一同吧。」

  大主母溫氏本愛清靜,尋常不會讓兒媳、孫女們去般若居跟她一同吃飯,只現在畢竟是年節間,故而午餐和晚餐都擺在般若居,但佳芙畢竟不算臨沂王氏正經的孫女,元日拜賀大主母,也僅只是去般若居前磕個頭,她也沒有要爭榮的念頭,牢記著分寸,可被瀛姝這麼一邀,她竟說不出拒絕的話了。

  「現光明堂的女兒,也就只有六妹還在閨中,祖母雖不喜吵鬧,可也盼著膝下能多一個孫女兒陪著說笑,芙妹妹正該多往般若居去,我跟你說,祖母可還收著不少好物呢,像我這身衣裙,就是在祖母的私庫里挑的明光錦製成。」

  瀛姝和佳芙先去無憂苑跟陸氏匯合,「帶著」王島,剛到般若居,就見申氏和李氏滿臉是笑迎了出來,李氏挽著瀛姝,先就往正廳去:「祖母午睡剛醒來,就開始念叨五妹,說既然陛下允了假,能早些就該早些回家,怎麼還挨過了正午,後來看我和阿家都到了,就讓我們去無憂苑摧三嬸和五妹。」

  說完才意識到漏了一個三叔父,李氏抿著嘴,也不彌補,三叔是個頂和氣的人,不會挑小輩的錯兒。

  王島知道這時辰幾個侄兒都在一側的花廳里,要等飯點兒到了才會去正廳,按理他也該去花廳,免得只他一個男子佇在正廳太顯眼,反倒成了妨礙,可瀛姝就只能在家裡待上兩日半,又不能總在他的眼前,他可得珍惜女兒在他眼前的時間。

  於是也跟著進了正廳。

  溫氏正聽姚氏絮叨,就見李氏挽著瀛姝進來,趕緊就沖瀛姝招手:「別講那些虛禮了,帝休快些過來,讓祖母好生瞧瞧。」

  姚氏被迫「住嘴」,耷著眼皮,暗怨瀛姝來得不是時候,她剛才提了個開頭兒,說起娘家的兄長在大市上相中了個鋪面兒,已經去牙行過了定,打算開一家香藥行,連懂得行情的掌事都雇妥當了,她也想入一股,這樣季季都能分筆紅利,可她手頭緊,於是把腦筋動在了婆母頭上,婆母溫氏收著一大筆私房錢,若是說動了,拆借多些股金給她,分得的紅利就更多了。

  她剛才好不容易才支走了大嫂申氏婆媳,沒想到三房竟來得這麼快。

  「你比上次回家,越發清瘦了。」溫氏把瀛姝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又從肩頭到手腕,都「揉捏」了遍,嘆了聲氣:「在家裡是嬌生慣養,吃穿用度都沒有份例的限制,不像在宮裡,我聽說乾陽殿的中女史還得侍駕早朝,有時近正午了才能用朝食,還沒有藥膳補湯的份例,怕是連羊乳都沒有,真真是受苦了。」

  「祖母,我不是清瘦了,是個頭長高了,您瞧瞧,我都比芙妹妹高出半個頭了。」瀛姝拉過佳芙,背靠背將個頭兒比給祖母瞧。

  溫氏才留意見佳芙,笑著道:「這是誰家的女兒啊,我竟沒見過,近前些讓我瞅瞅……是個水靈的孩子,氣色好,眉眼清秀,就是也清瘦了些。」

  姚氏心中不舒坦,藉機說怪話:「阿家當然沒見過她,她原本是族裡的養女,從前是湊不到阿家跟前的,不過五娘入宮後,娣婦覺著身邊冷清,才把她真當成三房的女兒養了,如今啊,不少下人都知道,佳芙可要比二郎、四郎這樣的正經主人還要風光體面。」

  姚氏這話的目的無非要拱起溫氏心頭的怒火,溫氏最計較的是陸氏讓王島「絕後」不說,甚至還死活不答應過繼子嗣,如今寧願把一個奴籍出身的賤婢當女兒養,簡直荒唐可笑。

  王島今天原本心情愉快,甚至都沒看見姚氏佇在正廳里,猛不丁聽幾句怪話,先就被拱起火來,冷哼道:「芙兒既然是族裡的養女,跟二郎、四郎有什麼區別?她比二郎、四郎討喜,難道還是她的過錯了?」

  溫氏瞪了王島一眼,轉臉又沖佳芙笑:「你過去雖沒來我跟前問安,可你的閨名,佳芙兩字吧?我是有印象的,那時族裡的養女可都是我取的名兒,亭亭淨植香遠益清為芙,這名跟你還真是般配。」

  瀛姝見祖母果然對佳芙有好感,便又拉著佳芙,要行大禮:「祖母雖說了不必拘禮,可我和芙妹妹還沒有拜賀新歲安康呢,祖母別想省了給我們的新歲賞。」

  姚氏把臉乾脆別開了。

  她融不入正廳里喜洋洋的氣氛,也沒有誰在意她,溫氏讓瀛姝和佳芙一邊一個挨著她坐在榻上,突然想起另兩個遠嫁的孫女來:「大娘也就罷了,嫁得近,我時常還能見她,也不知二娘和三娘現在如何。」

  姚氏聽婆母唯獨沒有提起青娥,大覺憤怒,可想到股金還要問婆母籌借,又只能壓住心火:「三娘的婚事可是翁爹親自作的主,她的福分可比四娘強多了,她心裡想也只記著翁爹和阿家的情,出嫁後從來沒有捎半點音訊給她的爹娘,不過我聽說,女婿至少依然閒散著呢,女婿經選官入仕怕是不易,那也該儘早去軍中或者州衙歷練,畢竟是世家子,不怕沒有機運謀重職,可女婿不上進,便難得宗長的看重,那三娘的日子應當並不會順心吧,因此我也不怪她的不孝。」

  瀛姝看著姚氏那張刻薄而不自知的臉,暗覺好笑——三姐姐現人都不在建康,她一個嫡母,還沒忘記數落庶女的不是呢,三姐的夫家遠在臨州,蜀道難,驛傳不易,且三姐明知她哪怕是書信問候,她的父母也是不屑一顧,才省了廢心思去完這過場,居然就被冠上了不孝的罪名。

  溫氏只當沒聽見姚氏那番話。

  申氏卻笑道:「昨日楊侍郎來家,他是年前才剛從臨州趕回建康,他和三娘婿的兄長過去是同僚,和三娘婿也算交熟,據他說啊,三娘當是有孕了,三娘婿是想等三娘胎信更穩了才寫信報喜。

  二娘也好著呢,二娘婿在南海郡,竟拜得隱居柯子嶺的名士為師,外孫子也健康,夫妻感情也和美,且還有一個喜訊,幸許二娘婿的老師要薦他來建康求學,二娘婿和二娘怕是還要在家裡寄住一段時日呢。」

  溫氏唯獨沒有提起自己的女兒王岑。

  瀛姝覺出有些詫異,待晚飯後,跟阿娘回了無憂苑,身邊兒沒有外人了,她才問:「我今日才察覺,祖母似乎從不提起姑母,姑母現在梁郡,西抗北趙,北防北齊,姑母身為女子卻承擔著如此重任,以至於十數載以來,再未回過建康,祖母心憂二姐、三姐,卻像並不牽掛姑母的安危。」

  「祖母當然惦記著姑母的。」陸氏嘆了口氣:「可你也知道祖母,她性情本有幾分執拗,當初,有許多事情上,小姑她違逆了祖母的意願……祖母好強,因此才不提,不過祖父但凡收到小姑的書信,都會告訴祖母小姑的近況。」

  王島今日多喝了幾杯酒,話比尋常更多,聽瀛姝好奇,他倒是半點不為尊者隱晦:「娘子也不用那樣委婉,還替母親噎著藏著,橫豎我們女兒這機靈勁,便是曉得了那樁來龍去脈,總不至於說漏了嘴,惹得母親生氣。

  帝休,你祖母當年啊,對姑母管教得嚴,總脅著姑母對她言聽計從,可父親他最寵的就是你姑母,對姑母最慣縱,你姑母從小又是極有主見的人,又有父親撐腰,就不肯被母親把控了。」

  陸氏聽不下去了:「怎麼能用把控這樣的字眼?阿家她只有小姑一個女兒,是因為太疼愛小姑了,才盼著無論何事,她都能替小姑規劃得平平順順的,阿家是出於慈愛之心。」

  「總而言之,母親和四妹矛盾不斷,四妹最早時愛慕的人是陛下,母親勃然大怒,罰四妹禁足,整整三個月未許四妹出閨樓,大哥和我為四妹求情都不管用,還是父親回了建康,四妹才得自由,四妹就和母親冷戰了許久。

  後來啊,四妹的婚事也不合母親的心意,可不管是父親,還是四妹,都很看重妹婿,帝休你是不知道,你姑父其實也和你姑母是舊相識,雖然你姑母只把你姑父當知交,但心中其實十分敬佩你姑父。

  你姑父不是世族子弟,乃是寒門下品出身,不過十分驍勇,是個襟懷坦白的真君子,那年北趙犯梁郡,守將竟然臨陣脫逃,多虧妹婿堅守住梁州城,唉,可惜啊,妹婿竟然戰亡。

  你姑父過世後,祖母就堅持讓姑母大歸,可你姑母死活不願意,現如今是你姑父的父兄繼續鎮守梁州,可梁州無論兵士還是百姓,最敬服者其實是你姑母,你祖父是很以有你姑母這麼個女兒為榮的,但祖母仍然埋怨你姑母總不體諒她的苦心。」

  瀛姝最大的遺憾,就是從來沒有見過自家姑母。

  當年她執政時,齊、趙二國是大豫最強勁的敵人,梁州位處齊、趙、豫三國交界處,更加不容有失,可當時梁州公唐津已經病故,其長子唐祻其實不善用兵,城中軍中事務其實都靠她的姑母決斷,梁州城得以穩保不失,姑母絕對厥功至偉。

  在她執政的第二年,趙軍集五萬人馬攻梁州,是她的姑母率兵出城迎戰,斬敵將於馬下,大敗敵軍,嚇退意圖越虛而入的齊兵,瀛姝提出授姑母將軍職銜,卻被祖父勸阻了。

  梁州城離不開姑母坐鎮,瀛姝一直未曾見過姑母,她還未出生時,姑母已經出閣,和姑父前往梁州,那一去,姑母再也沒有回過建康。

  「阿娘應是記得姑母的容貌吧?」瀛姝問。

  「怎麼?你好奇姑母的容貌?」

  「姑母可是真真正正的巾幗英雄,兒不僅好奇姑母的容貌氣態,更好奇姑母是怎麼練就的一身好本事,我要是能受姑母指教就好了,可惜,我去不了梁州。」

  她如果能有姑母的三分本事,前生時也許就不會死於宮變了,瀛姝真是對自家姑母崇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