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以後的事情,現在不聊這些。」二姑微微一笑,把話題給岔開了。
顯然,想要讓她做出背井離鄉的決定,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這個怎麼說呢。
林毅也懶得再聊這個話題。
明天便是過年了,大過年的,聊一些喜慶的話題。
闔家團圓。
今年是林毅重生回來,過的第一個年,所以還是很有意義的。
而且今年過年,家裡比前世可要熱鬧的多了。
二姑,表哥,英子,韓二爺今年都會在林毅家裡過年。
雖然林毅重生這才短短的一個月不到時間,但家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也算是逆轉了前世的人生。
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把英子送回家後,林毅回到自己的房間,躺在被窩裡,他也給自己來了一個年終總結。
想著想著便睡著了。
第二天一大早,家人便開始打掃衛生,這叫做掃塵。
辭舊迎新。
一定要過年這天打掃,才有意義。
過完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許掃地的。
這是老一輩的規矩。
說掃地會把家裡的財運給掃走。
當然,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
後世的年輕人,也不怎麼信這一套了。
半個月不打掃房間,那得髒成什麼樣了。
多埋汰啊。
當然,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這麼做的。
林毅吃過早飯,便被分配了任務,跟他哥一起貼對聯。
除夕當天,除了掃塵外,還有一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給家裡換上新年的對聯,還有燈籠,福字,窗花等等。
這些都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
上次趕集的時候,林毅跟英子去各種玩的時候,林慶豐他們便去買這些了。
除了他們家的,還有兩個哥哥家的對聯。
二哥便是貼了自家的對聯,才過來貼家裡的。
貼對聯因為要爬高,所以通常是兩個人合作。
林毅端來了家裡的梯子,一個人扶梯子,一個人爬,貼。
沒有膠水,這個年代大部分人家裡都是用的米飯糊糊。
也有用麵粉糊糊。
這兩種都是可以當做土膠水來使用。
粘性還不低呢。
用來貼對聯啥的,是完全沒有問題。
林慶豐一大早,便弄了一大桶的米飯糊糊,因為要用到的地方還是挺多的。
三個家裡的對聯什麼的。
既然要做,他當然也就把兩個兒子家的對聯粘貼要算了進去。
林毅把對聯鋪在地上,往背面塗抹上糊糊,然後遞給他哥。
讓二哥貼上。
這貼對聯也是有講究的。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也不關心這些,但在八十年代,卻是人人都明白。
比如說,貼對聯時,一定要分清上下聯。
通常情況下,上聯最後一個字應該是仄聲字(仄聲就是聲調中的第三聲、四聲)。
而下聯則是平聲字(平聲字是聲調中的第一聲、二聲)。
還有便是,貼對聯時,如果橫批從左向右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邊,反之右聯貼在左邊。
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事情。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
最早的楹聯,則是出現在唐代。
對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著時代背景,同時還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嚮往。
正貼著對聯呢,英子也來了,看到林毅貼對聯,連忙過來幫忙。
兩人聊起天來,話題不自覺聊到了對聯。
話說,對聯的發展歷史,其實跟華夏的文化習俗息息相關。
「毅哥,春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啊?」英子好奇的詢問林毅。
換做是別人,可能就傻眼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對聯古已有之,但細分到各種對聯,就不知道了。
對聯也是有很多種類的。
春聯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因為是春節貼的,所以叫做春聯。
其實春聯便是最早的桃符了,辭舊迎新。
但春聯的這個名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公認是在明朝。
林毅前世飽覽群書,還真知道這個。
於是跟英子科普起來。
「春聯」一詞的出現,是在明朝。
據說還跟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呢。
論出生,朱元璋在古代的帝王里,也算是比較有傳奇性的了。
起初是地主家放牛,之後便以乞討為生,當過和尚,可以說他是從社會的最底層,一步一步,成為了帝王。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歡熱鬧,也喜歡除夕時候,家家戶戶貼的桃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明太祖覺得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他便把貼對聯,推廣到了全國。
而且親自頒了御旨,要求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
這就是春聯的起源了。
此後,桃符變成了紅紙黑字的春聯,一直延續到如今。
英子恍然,原來是這樣啊。
「毅哥,你真厲害,知道那麼多。」英子開口道。
傾慕之情,溢於言表。
八十年代的春聯,也是十分具有時代特色的。
跟後世的那些春聯詞不太一樣。
比如說林毅手中的這一幅。
上聯:安定團結凱歌高奏,下聯:發揚民主前程似錦。
橫批:欣欣向榮。
他二哥家的春聯是,上聯:富民政策暖人心,下聯:鑼鼓喧天慶豐年。
橫批:喜氣盈門。
除了這些,還有比較常見的,像什麼:改革春風吹大地,富民政策盪神州。
行行傳捷報,處處呈新景。
萬里山河添異彩,千年歷史寫新篇.等等。
每個時代的春聯,都不太一樣。
這些詞,也都是讀書人想出來的。
當然,也有寫春和日麗好的
春聯嘛,沒有什麼規定章程,喜歡什麼就貼什麼。
貼好了對聯,林毅跟二哥又把大紅的燈籠給掛了上去。
過年的氣氛,頓時便濃郁了起來。
表哥剪窗花,就是把紅紙用剪刀,剪出一個個好看的圖案,然後貼在窗戶上。
林毅的母親李秀荷,還有二姑,兩個嫂嫂,一大早便在廚房忙活了起來。
年夜飯,一年裡最豐盛的一頓飯了。
需要悉心的去燒。
林毅貼好了燈籠,便沒事了,於是又拿了一副對聯和燈籠,去幫英子家貼。
英子告訴林毅,不需要拿,她也買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