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模型
「行,那咱們到點兒電聯匯合!」李軼生點點頭,吳桐不是三歲小孩子,他們就是擔心吳桐的安危問題,也不能跟得太緊,省得孩子覺得不自由,容易逆反。
大會會場安全還是有保障的,吳桐不是任性的孩子,不出會場,說到做到,他還算放心。
「遇到什麼問題,千萬先別和人起衝突,及時聯繫我們!」分開簽,李軼生再三交代道。「我們的電話,都保持開機狀態的。」
會場禮貌要靜音,但不影響他們鈴聲改成震動,握在手裡容易感知到。本次大會,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看護好吳桐。
「沒問題!」吳桐比了個OK的手勢,向著她第一個目標,偏微分方程的報告進發,研究流體力學,偏微分方程,是必要的內容。
「解的存在唯一性,可研拓性,以及關於初始條件的依賴性,進一步考慮,線性方程···」動力系統與常微積分方程的報告會,正是來自國內的傅教授在做報告。
吳桐悄悄地到場,找了個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靜靜認真的聽著,時不時做些重要記錄,或者對思維碰撞激起的片段感悟記錄。
隔行如隔山,她在數學上的積累可以說得上國內頂尖,但是在動力學或者說是發動機這個版塊,那就是純純新人小白。
網上找的資料大多泛泛不精,從泰山回去後,她又從京大渠道以及國際渠道找了不少這個板塊的書籍資料。
細細研讀,理論知識版塊,看得懂倒是能看得懂,但是所見所識、基礎過於淺薄,她覺得自己還是屬於空中樓閣,沒正式入門。
當時看到這個分組的標題,吳桐就感興趣的安排時間過來聽了。
「···根據動力··轉化模型···」
報告的最後,吳桐輕輕一點腦袋,感覺自己有些被點醒了!她幹嘛要在動力學的圈子裡為難自己,將之轉化成數學問題,建立個數學模型不就好了?數學才是她現在的基本盤。
她想要達成的目的,又不是要從零到有建造一個新發動機,而是尋個優化方向角度,以數學模型,計算推演出出更優的參數,這才是她的強項!
真的有些本末倒置,事倍功半,被固有思維限制了!
不過,對動力學的研究也不算白費,轉化問題也需要些基礎知識,最近對流體力學和動力學的研究與日俱增,她的想法,已經漸漸從最開始興致突起的發動機,延展到目光所及的版塊。
幾個參數躍入她的思維,吳桐垂首在筆記本上行雲流水的驗算開來。
以中軸線為水平,設風阻為X,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長度18.90米,翼展13.56,高度5.08米,機身面積78.04,空重···
矩形橫截面衝擊力為···,中等後掠角,計算得到,中機側面內傾角為35度···同步升阻比···
根據她曾看到的部分參數,吳桐開始轉變數學問題,化做數學模型計算著,轉化為理想數據。因著涉及敏感問題,吳桐很多稱呼直接用了代指或者圈了特定符號,整個繁複的計算推演,也就成了只有吳桐能夠看得懂的密文,
一旁,是一位跟著老師來學習的西方學生,測驗不經意看見了吳桐的感悟筆記一角,不由瞬間驚懼收回視線,看不懂看不懂,這是哪裡來的大佬,東方人數學都這麼厲害嗎?
這隨便碰到的東方學生,都這麼牛!那名震國際的吳桐,又是何等狀態?無外乎,今年那位堪稱碾壓式崛起。
報告結束,吳桐合起筆記本隨著人流出了會場,在入口處和李軼生匯合,回了酒店房間。
這已經是開幕式後第二天下午,吳桐在今天最後一場報告得到了些感想。
吃罷飯,和李老師告知了下,她明天中午要為下午報告會的做做準備,順便整理下這幾天所得,明天中午就不出去了,不用等她。
回房後,吳桐仿佛發現了個新玩具的孩子,繼續開始饒有興趣計算起來,補足下午初步搭建的數學模型空缺。
在只有自己的絕對空間裡,吳桐沒再多做掩飾,隨著她的演算,並拿起尺子嘗試作圖,半邊模糊的飛機外形在她手下逐漸成形,計算出來的數據,被她一步步標在應有的位置上。
猛禽F-22,當代極為先進的戰鬥機,2007年正式具備服役戰鬥力,曾是多少國家,日夜防備它突然超視距出現,降維打擊,霸道占據制空權優勢。也是中華諸多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嘔心瀝血想要追趕超越的存在。
吳桐對它的印象和數據,還是來自於未來記憶中不經意的瀏覽,之前靜靜在她記憶中蒙塵,今天的報告會上,她突然間被觸動,不經意延展聯想,喚醒了這點兒記憶。
她開始根據最近所學,從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角度,根據記憶中扒拉出的部分數據,轉換成數學模型,再配上絕對方向和絕對推演能力的配合,開始逆向還原外形數據。
部分數據可能與原版她缺失的精確數據不符,但這是吳桐基於力學,動力學各種角度轉化出的數學模型下,計算出來的最優數據。如果與原版數據不符,吳桐有這個自信,她的數據才是最優選擇,真實機型沒有做到,或許與材料和工藝條件還達不到上最優數據有關。
她這會兒其實還沒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給自己的定義,只是只是剛好恰逢時機,做點兒驗證性的推論演算而已。
8.23日,下午一點,一架具備完整形狀的戰鬥機圖作,誕生在吳桐的筆端。
脊形前體,鋒利的邊條翼,機身、機翼,二元矢量噴口···機身布局圖出現在平面圖上,詳細的數據密密麻麻以箭頭引導標註在上面。
除了大致的戰鬥機外形,吳桐還進一步計算了發動機的推重比···又從材料學的角度,去計算分析了機身材料的最大承壓,密度,質量,在有限機身自重下,目前哪些材料最接近?手裡的數據有限,吳桐只能盡力去模糊推演個大概出來。
鈦鋁合金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