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 木鳥

  筆直的灰色水泥馳道上,已經有衣著破爛的鄉民大搖大擺行走,十分的穩當。

  一些瘦的肋骨顯露的孩童,好奇的趴在地上,用手去按路面,發現自己用盡了力氣,齜牙咧嘴的,也按不動路面半分。

  太康伯帶著滿滿的好奇,登上水泥馳道,走了上百步後,感慨萬分的說:「要是我們來津門時有這樣的馳道,馬車肯定不會將我的屁股顛簸的麻木了。」

  車夫也是一臉的喜色,讚嘆道:「真是一條好路啊,看這兩頭馬跑得多麼輕鬆。它們全力奔馳起來,速度可能有原來的兩倍。等路修好,從京師到津門只需要一天時間。」

  太康伯微微頷首,覺得自己發覺皇帝女婿修建水泥馳道的原因了。

  眼前這條路還是個開頭,將來會修建京師到山海關,再到錦州的馳道,有力支持遼東的戰事。

  作為外戚,太康伯當然希望大明能夠傳遞千百世,皇帝女婿和女兒最好活個百多年,到時張家想必會富貴連綿。

  「去曬鹽場。」

  太康伯登上馬車,感到身下的熊皮褥子前所未有的平穩,舒舒服服的嘆了一口氣,恨不得馳道立即通到京師。

  沿著平直的水泥馳道,馬車輕快的抵達曬鹽場,濃濃的海腥味順著海風飄入所有人的鼻腔。

  太康伯根本顧不上這咸腥的海風,目光像是被膠水黏在了格子狀鹽田裡,十幾座三丈高的發黃鹽山上。

  「這,這不是眼花吧!」

  自從張嫣做了皇后,張家也發了家。

  太康伯從八品芝麻官一躍而上,做了大明的伯爺。

  錢隨權漲,五年來張家的家資膨脹到五萬兩,田地三千多畝,已是富貴之家。

  一座三丈高的鹽山,就超過了太康伯辛苦五年撈到的銀子,這裡可有十幾座之多,相當於十幾個太康伯府。

  放眼望去,太康伯看到遠處兩三里外,還有拇指大的小人正在奮力擴大鹽田,可以預料將來此地的鹽山會越來越多,恐怕京師加上北直隸八府都消耗不了。

  「陛下莫非是財神轉世?隨隨便便就開闢了一條永遠挖不完的銀山。」

  太康伯心中生出強烈的衝動,恨不得央求皇帝割賞賜一部分鹽田給自己,到時張家子孫後代便有享用不盡的銀子。

  就在太康伯琢磨著,如何懇求皇后女兒吹枕頭風,讓皇帝賜下幾塊鹽田時,一位身著藍衫的小宦官走過來,恭敬的說:「伯爺,陛下召見你,請隨小的往這邊走。」

  走了數百步,太康伯發現自己來到一座二三十丈高的小山上,強勁的海風吹動他的衣裳,像是旗幟那樣獵獵作響。

  小山一點也不高,但在附近沒有更高的山峰時,就顯得十分的高大,看起來像是有七八十丈似的。

  太康伯挺著肥大的肚子來到山頂,氣喘吁吁,額頭開始見汗。

  當視野里多了個明黃色的龍袍身影,他立即下跪行禮。

  「臣太康伯拜見陛下。」

  「岳丈請起。」

  朱由校清朗的聲音,順著海風傳到太康伯的耳朵里。

  太康伯視線迅速掃過朱由校,發現後者手上舉著個一尺來長的栩栩如生的木鳥,腳邊還有一堆鋸子、刨子等木工器具。

  「陛下真是天縱之才,竟然想出曬鹽這等優良的方法,大明子民有福了,吃到嘴裡的鹽再也不會貴下去。」

  「哈哈,其實曬鹽法早在宋朝就出現,不知怎麼沒有流傳開來,朕不過是稍微改良了一點而已。水泥取代了粘土,在防止海水滲漏方面作用很大。」

  朱由校被太康伯的馬屁,拍的十分舒服,龍顏大悅,臉上笑容不斷。

  「微臣用雙腳踩過水泥馳道,仿佛看到大明一個個州府被馳道連接起來。物資運轉快捷無比,運一斤糧再也不要消耗三四斤糧食,這將拯救無數人的性命,是件大功德啊。」

  「岳丈眼光了得,朕耗資五十餘萬兩銀子,第一步就是讓京師城外的流民快速抵達津門求活。」

  朱由校連連點頭,有些悲天憫人,「朕無法眼睜睜看著流民們在城外餓死啊。要是有的大戶施粥救濟,那是修建浮屠的大功德啊。」

  自從他登基起,氣候越來越極端,北方旱災不斷,南方水災連連,更有破壞力更強的蝗災時常爆發,老天爺仿佛要與大明過不去似的。

  偏偏數百里內,無法活下去的流民喜歡往京師這邊匯聚,城外流民數量不斷增多,至少超過了兩萬,四五個粥棚開始不夠用。

  從學習系統里的未來史料,朱由校知道這是什么小冰河氣候,未來十六七年後才是最鼎盛的巔峰。

  身無一物的流民,不但帶來一張飢餓的嘴巴,更可怕的還將偏僻山區的跳蚤帶了過來,搞不好就會發生瘟疫。

  未來歷史的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之所以兩天攻入京師,半年前爆發的殺死十幾萬人的鼠疫,也是功不可沒。

  「陛下仁者之心,天地可鑑吶!」

  太康伯雙目流下激動的熱淚,卻沒有一個字提及施糧救流民。別說陛下你沒有直接點明,就算要施糧也不應該讓我一家破財吧!

  朱由校看著裝糊塗的太康伯,嘴角扯了扯,臉上笑容沒了。這就是他的臣子,一個個慳吝堪比鐵公雞,一毛不拔。

  不過他可不是未來歷史裡心慈手軟的崇禎,真要到了大明北方崩潰時,吃的滿嘴流油的大臣就是最好的開刀對象。

  「放心,朕不會強迫任何人無償施粥。」

  朱由校沒好氣的說,神情迅速冷淡下來。

  「臣,臣願意捐糧三千石。」

  太康伯感受到天子話語裡的不悅,肉痛不已的掏出一大筆糧食。

  如今市面上一石糧食的價格,已有一兩一錢銀子,眼看大筆錢財飛走,太康伯心裡在滴血。

  「這才是朕的好岳丈。」

  朱由校笑了笑,三千石糧食熬成粥,應該能讓兩萬流民活上三四天吧。

  稍稍計算,他忽然發現看起來很不少的三千石糧食,其實也是杯水車薪,完全不夠用。最好的方法,是讓這些流民有餬口的工作,自食其力。

  「岳丈可以從二十四監獲得水泥生產技術,到時一年賺個幾萬兩銀子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