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吹毛求疵?攘外必先安內!

  第168章 吹毛求疵?攘外必先安內!

  屏幕前。

  張偉看著這君臣和諧的一幕。

  有些感慨。

  現如今,劉徹已經是徹底成熟了。

  而他的張家。

  亦是不負劉徹的重託。

  很多時候。

  只需要劉徹的一個簡單的眼神。

  甚至是讓張家隨意。

  自行其事便可。

  這麼一番操作。

  反倒是,能夠帶來一些意外之喜。

  之於劉徹而言。

  張家,亦是其最為重要的左膀右臂。

  幾乎是成了他肚子中的蛔蟲。

  這可沒有絲毫貶低的意思。

  反倒是,張家之於劉徹的意義。

  實在是太過於重大!

  「對了,旺川。這段時間的朝堂內外,可是有些不太平。」

  似乎是想起了什麼。

  劉徹再一次開口道。

  眼神,卻是有些出奇的凝重。

  主要還是。

  事情關乎他張家。

  關乎著自己的這一位肱骨重臣!

  哦??

  張偉神色一滯。

  眼裡,流露出的好奇難以掩飾。

  說實話。

  如今,張家的勢力之龐大,可以說是耳目遍布天下。

  也就只是稍遜劉徹一籌。

  畢竟,劉徹才是這天下真正的天子。

  他張家,再怎麼也不可能有劉徹的耳目眾多。

  但。

  已經鮮少有消息能夠跨越他張家,直接傳到劉徹的耳中。

  再說。

  此時,劉徹提及。

  顯而易見的是,與他張家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結合劉徹凝重的神情……

  張偉表現出一副願聞其詳的姿態。

  「旺川,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主要是,朕聽聞朝堂上開始傳出一些不滿的聲音。」

  不滿?

  對什麼不滿?

  顯而易見的是。

  絕對不可能是眼前的劉徹。

  要不,這群人再怎麼也不可能活過第二天。

  那麼。

  就很明顯了。

  張家。

  或者說是,針對他張家!

  似乎是看出了張偉的心中所想。

  劉徹微微擺手。

  「旺川,倒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其實也並沒有太過針對張家,只是些許的風言風語,或者說是吹毛求疵。」

  聞言。

  張偉的臉色好看了許多。

  不是特別針對他張家就好。

  其實,就張偉目前的表現。

  尤其是,種種護犢子的做法。

  無不詮釋了一點。

  我張家,對大家並沒有什麼惡意。

  突出的就是一個與世無爭。

  只要是不阻礙我張家的路,只要不站在我大漢的對立面。

  張家,還是很好說話的。

  只要不像韓安國安那樣。

  動不動就去招惹張家,一步步地在死亡的邊緣來回橫跳。

  張偉是非常願意放某些人一馬的。

  就是。

  還是那句話。

  張家擋路了!

  之於某些人來說。

  無論是向上競爭的途徑也好,還是軍功也罷。

  張家在朝堂一手遮天。

  這很是引起了一群人的不滿。

  眼看著,劉徹對張家百般恩寵。

  類似張家威脅論的做法根本就不成立。

  甚至不少人因為此事郎當入獄。

  他們開始換了一種思路。

  首先就有韓安國安在朝堂上出言譏諷。

  然而,眼看著韓安國安都快被張家扳倒。

  又有不少人又是前赴後繼。

  「陛下……」

  張偉開口,欲言又止。

  劉徹也沒有在賣關子。

  「旺川,也不能說是針對你張家吧,只能說是,朕聽這些的風言風語,應該是對之前大漢與匈奴之戰中張家的做法有些許的不滿。」

  不滿?

  聞言。

  張偉更是有些驚訝。

  在之前的大戰中,張家的布局貫穿始終。

  有巧合的因素,更是他張家的全力的提下。

  可以說,大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張家的努力。

  張家,也被稱為此戰的最大的功臣。

  這還能表達對張家做法的不滿?

  張家做到如此地步,還有什麼可不滿的?

  面對張偉的疑惑。

  劉徹也是耐心解釋。

  「也不能說不滿吧,主要是,朝堂內的有些徒有虛名之輩,那群自詡的清流,對張家吹毛求疵。」

  劉徹這麼一說。

  張偉就懂了。

  其實,無論是現代,還是張偉屏幕中的古代。

  都免不了些許俗氣的東西。

  就比如,一些心高氣傲,且自視盛大之輩。

  這群人,本領是沒有的,心氣是比天高的。

  或許,他們自身沒有什麼實力。

  但是,他們敢去要求別人有能力啊。

  甚至於,這群人,精通道德綁架等諸多手段。

  為的。

  其實就是掩蓋他們的無能。

  掩蓋他們藏在心中的嫉妒。

  對於這群人。

  張偉本著不搭理、不理睬的態度。

  從始至終,張家對朝堂上的其他人也都是這樣的一個姿態。

  只是。

  我不犯人,人卻來犯我!

  這是此時張偉最直觀的想法。

  「陛下,這群人,這是對我張家有所不滿了?」

  面對張偉的問題。

  劉徹搖頭。

  「不能說是不滿吧,只是,在對待匈奴的事上。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

  屏幕前的張偉似笑非笑。

  同時。

  他操縱著張旺川,擺出一副願聞其詳的姿態。

  「那麼,陛下,他們所說的與所不滿,究竟是些什麼呢?」

  劉徹嘆了口氣。

  「旺川,說起來也是朕的過錯。朕太過驕縱他們了。這群人在我大漢大獲全勝之後,開始點評起了本戰中各個朝臣的功勞,其中你張家。這一戰伱張家出力量多,自然是首當其衝。」

  關於這。

  張偉能理解。

  大漢與匈奴戰事的落幕之後。

  自然是少不了諸多好事之人的點評。

  就是。

  這群所謂的自詡清高之輩。

  對他張家,究竟還有什麼不滿?

  要知道,張偉幾乎是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到後來,甚至都需要交給天意。

  張家的張旺成。

  為了實現張家的計謀,為了大漢,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他們呢?

  計劃的時候不發一言就算了。

  在朝堂中,這群人只會是一個個阻力。

  阻礙張家的發展,阻礙大漢的諸多決策。

  站在自己的思維上,自行其是。

  就是這群人,號稱所謂的清流。

  「關於他們對張家的評價,朕總結概括為四個字,吹毛求疵。」

  「他們議論的,大概就是你張家為何不能做的更好。就比如此次大戰中,單于等一應頭領最後能夠突圍。依照他們所想,你張家需要為此負責。」

  哦??

  張偉大為震驚。

  對於這群人的腦迴路。

  這簡直是……

  劉徹似乎也很是無奈。

  「旺川,你也不用太往心裡去,朕剛才說了,這一切也算是朕的過失。這群人,這群所謂的清流,朕這些時候實在是讓他們過了太多的好日子!」

  說話間。

  劉徹頗有些咬牙切齒。

  這群人的妄自議論。

  不可謂不是他當朝陛下的失職。

  身為一國之君。

  怎麼可能允許朝臣非議朝政?

  也就是之前劉徹的態度比較軟。

  不能如此說。

  之前,劉徹想要發動最匈奴的戰爭。

  只能是寄希望於張家。

  至於這群牆頭草,也就是所謂的中立派。

  能不得罪,或者說,眼不見心不煩。

  也就任由他們隨意說了。

  算是劉徹的縱容。

  讓這群人更加的肆無忌憚。

  一個個,什麼都要評價一番。

  指點江山。

  這做法。

  讓劉徹頗為不喜。

  只是,還是那句話。

  這群人,尚且還是用得上的。

  劉徹也就沒有去管。

  一直到現在。

  對於這次大戰,對於張家,他們卻是依舊指指點點。

  眼見著這一份吹毛求疵。

  不光是張偉,甚至連劉徹都覺得荒謬。

  身為當事人,他比這群所謂的清流更加清楚張家的貢獻。

  這場大戰,甚至都是不可複製的。

  機緣巧合與諸多布局,缺一不可。

  從中更可以看出,張家的貢獻之大。

  而這群人呢?

  在安逸中,侃侃而談!

  面對張家的貢獻,還抱有所謂的批判的目光。

  這是沒遭過毒打!

  張偉緩緩開口。

  「此事不能怪罪陛下,只能說朝堂中各個朝臣各異。之前在朝堂上,韓安國不是多次出面阻撓我張家嗎?甚至,還多次出言譏諷我張家。從始至終,我自己也沒有招惹過他韓安國……」

  卻是。

  面對如此情況。

  張偉主動提起的韓安國。

  頗有些委屈的感覺。

  這麼一番順水推舟。

  亦是讓劉徹想起了之前韓安國的表現。

  當即。

  劉徹開口。

  「旺川,韓安國之事,朕會讓他給你個說法。」

  張偉微微搖頭。

  「陛下,韓安國之事,其實並無大錯。只是,其面對匈奴的態度,亦或是種順風使舵的特性,需要引得陛下警醒。臣也只是建議。包括那群善論朝政的朝臣。」

  聞言。

  劉徹亦是感同身受般地點頭。

  這群人暗自非議張家。

  包括韓安國在朝堂上與張家作對。

  實際上。

  不就是和他劉徹對著幹嗎?

  誰都知道,張家與劉徹的立場,先天性就在一起。

  甚至,之前與匈奴一戰中的張家,其實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劉徹的決策。

  知曉這些。

  某些朝臣還跳出來對著幹,包括當朝御史韓安國。

  這無疑是對他劉徹的一種不敬。

  張偉將問題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劉徹倒是沒有感覺到絲毫的不妥。

  不得不說。

  如今的張偉。

  無論是從思維上還是這種不著痕跡的手法。

  越發接近老怪。

  「旺川,依照你之所想,朕需要做些什麼?又或者是,吾等當如何?」

  面對劉徹的問題。

  屏幕前的張偉短暫的愣神。

  接著,便是操控著張旺川朗聲開口。

  「陛下,此事並非是某人的責任,亦非陛下的過錯,只是這些朝臣的性格使然。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大漢太過於安逸!」

  此言一出。

  劉徹瞭然般的點頭。

  安逸。

  確實。

  大漢安逸了太久太久。

  自從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

  大漢經歷了文景之治之後。

  整個大漢,在休養生息、國力提高同時。

  某種程度上,也是暴露了很多的弊端。

  這在劉徹之戰的時候,體現的尤為明顯。

  首先就是。

  之前的安逸,讓不少朝臣已經喪失了進取之心。

  武將還好,對於許多文臣來說,他們反倒是轉變成了堅定的投降派,只顧著眼前自身的利益。

  這與劉徹想要與匈奴一戰的想法,無疑是大相逕庭的。

  故而,這才有了之前張家多次布局,甚至還遭逢失敗的情況。

  另外就是。

  這一份安逸,讓朝堂之上的官員不再純潔。

  這個純潔,是要打上引號的。

  大漢國內的安逸。

  讓官場上,出現了些許牛鬼蛇神。

  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難以避免的。

  有能力出眾的官員,自然就有某些所謂的蛀蟲。

  而在安逸的這個環境的滋生下。

  這群蛀蟲,化身為所謂的清流,化身為隱藏在朝中的某些聲音。

  在張家想要與匈奴一戰的時候。

  這群清流跳出來表示。

  最好還是維護和平,保持眼前的這份安逸。

  因為,這才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做法。

  一直到,大勢所趨。

  到張家的計謀得以實現,張家成了此時最大的功臣。

  在這件事上,他們議論不了什麼。

  但。

  揪著張家的某些缺點不放。

  對張家吹毛求疵,甚至以道德綁架的方式擾亂張家的名聲。

  這一點,這群清流玩的很溜。

  之前劉徹不願意理睬他們,只是因為他們還有用處。

  眼下,大漢大獲全勝。

  在不遠的將來,很有可能與匈奴有著第二次,第三次摩擦碰撞。

  這個時候。

  這群所謂的清流跳出來,想要摘取勝利的果實。

  別說是張偉了。

  劉徹也絕不允許!

  再有就是。

  屏幕前的張偉,流露出些許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們跳出來的時間節點很恰巧,也很不恰巧!

  恰巧之處在於,大漢眼下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發展節點。

  他們確實是有一個安逸的環境,能夠跳出來搞事情。

  這個不恰巧。

  就在於,眼下的這個安逸,可不是他們所理解的那種。

  經歷了之前的戰爭。

  劉徹,乃至於朝中的其他官員,明顯更加支持張家的想法。對於張家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這群人站出來吹毛求疵,想為自己博取功名的做法,反倒是引起了一眾人的厭惡,尤其是劉徹!

  而引得了君王厭惡。

  這群人還能跳腳多久,就由未可知了。

  張偉默默地為他們加上了一把火。

  「陛下,依照臣之所見,眼下實在是我大漢太過安逸,以至於滋生了這些牛鬼蛇神。而我大漢想要齊心協力,想要打入草原,則是需要……」

  張偉適時地停住了話語。

  留下了一片遐想的空間。

  劉徹瞭然般地點頭。

  「朕明白。攘外,必先安內。這群所謂的清流,也該肅清肅清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