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年1月3日,英普兩國聯合向美利堅提出恢復1783年《巴黎條約》以前的領土要求,被美利堅斷然拒絕。
1月15日,波旁向英普兩國發出外交照會,希望作為三國的調停人,被英普兩國拒絕。
1月20日,一艘英國商船在美利堅東部沉沒,英國聲稱美利堅為此事件負責,要求支付三千萬英鎊賠償金,美利堅政府堅決否認,並嚴厲抨擊英國的邪惡用心。
同月21日,波旁帝國對外宣稱為保護北美貿易安全,將增加在該海域的軍事存在。
隨著波旁帝國的介入,英國對此十分焦慮,連續向馬德里方面提出抗議,這是公然違反兩國簽訂相關協定的原則,並威脅要中斷兩國的貿易。
2月12日,哈瓦那守備司令部對外公布消息,已經找到兩名失蹤的英國士兵,目前正在哈瓦那醫院修養,但何時移交給英國方面還未決定。
很明顯這是在警告英國,如果單方面撕毀貿易協定,將會永久扣押這兩名士兵,並對此事展開相關調查,至於展開何種調查,兩國都是宣照不宣。
英國方面也很快作出回應,聲稱先前兩國存在誤會,現在既然事情已經查明,應儘快啟動相關磋商,以維護兩國友好關係大局出發,妥善解決移交相關事宜等云云。
英國默認波旁帝國在北美海域的行動,事實上他們也早就預料到波旁不會做旁觀者,肯定會在背後搞小動作,但只要他們不直接出兵北美大陸,還是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就算事後讓出一些利益,也未嘗不可。
美利堅也對波旁帝國軍艦公然在自己海域內橫行無忌,感到十分憤怒,雖然現在雙方處於合作關係,可這樣在沒有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派軍艦進入對方海域,跟侵略沒區別。
在國家危難之際,美利堅總統傑斐遜宣布全國進入戰爭狀態,陸續陳兵南部邊境,直面英普聯軍,他們已經做好保衛國土的所有準備。
既然雙方已經揭開最後一塊遮羞布,也沒必要在遮遮掩掩,英普兩國也在完成一切軍事準備後,向美利堅發出最後通牒,必須在48小時內,解散國會,取締政府,承認北美獨立戰爭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軍事叛亂行動,否則將會使用武力恢復秩序。
對於英普兩國的最後通牒,美利堅自然不會同意,還對外公開列舉英國殖民北美時期種種罪行,以博起國際同情和支援,就像獨立戰爭時期西法等歐洲國家的慷慨幫助。
可如今的歐洲各國已經沒有往日的善心和勇氣,就連秉承騎士精神嫉惡如仇的歐洲進步貴族才俊們也集體禁聲,選擇冷眼旁觀。
只有那個聲聞不佳的流亡者,親自站在皇宮陽台上,發出維護北美大陸和平的聲明,嚴厲譴責任何單方面在該地區製造戰爭的國家,並堅稱會和北美人民永遠站在一起對抗暴力,贏得美利堅人民的一片讚頌,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信心倍增,既然第一次贏了,這次也同樣會贏。
不過嘴巴只能用來說漂亮話,不會帶來任何實際幫助,嘴炮永遠不會轟死人,但炮彈卻可以。
英普兩國對波旁皇帝的聲明,付之一笑,並沒有任何理會,從他沒有點明那個國家所為,就知道這是在刷聲望而已,對兩國的軍事行動沒有任何影響。
1804年3月15日,已經箭在弦上的英普聯軍,以尋找一名失蹤士兵為由,向美利堅邊境發動進攻,北美戰爭正式爆發。
按照英普聯軍制定的作戰計劃可謂是簡單粗暴,一副實力碾壓的架勢,事實上他們真的存在巨大優勢。
三十萬英普聯軍,向駐守在喬治亞州南部邊境的美軍,發起摧古拉朽式的猛烈攻擊,投入戰場的四百多門火炮把美軍轟得潰不成軍,紛紛向首府亞特蘭大方向退守。
用不到三天的時間,英普聯軍就完成對亞特蘭大的合圍,這座美利堅南部大城,只有五萬多人口,而且並不像歐洲很多軍事要塞擁有堅固的城牆,以前由英國修建的簡易工事,也沒有得到任何加強,美軍幾乎無險可守,完全暴露在對方的炮火之下。
https://
僅僅發起三波進攻,英普聯軍就順利拿下亞特蘭大,就在他們準備繼續北上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場大暴雨,讓三十萬大軍停止了挺進的腳步,四百多門火炮反而成了巨大負擔。
這場雨下了整整一天,道路幾乎都泡在水裡,英普聯軍不得不在亞特蘭大停留修整,這給美軍留下調整的時間,重新在南卡羅納州集結十萬部隊,並配備剛交付的波旁新式火炮,這種火炮口徑小,但射程可不含糊,仰角發射可達到九百多米,又輕便耐熱,對目前缺乏重武器的美軍簡直是及時雨。
向美利堅輸送武器,讓這場戰爭最大程度消耗英普兩國的實力,這是波旁帝國重要目標,因此這次對美利堅的軍火貿易,可謂是實打實的新銳武器,不像賣給奧斯曼土耳其那樣的次品,所以現在美軍手裡拿著的很多也是一流的裝備,開始的潰敗有點卒不及防的意思,畢竟建國以來,這個新生國家好久沒有參加過戰爭,這是必須交的學費。
其實在喬治亞州,美軍並沒有損失多少兵力,打得過就打,打不過不過就跑,也是這幫歐洲移民後代慣用的戰術,反正廣袤大陸到那都有生存空間,沒必要死磕。
陸地上,雙方都在為下場較量蓄積力量,而在海上,美軍更是大條,徹底放棄抵抗,留下毫無防守的海岸線,但好運的是,波旁帝國海軍成了他們的護衛者,美利堅所有能停靠港口都有波旁軍艦進駐,搞得英國海軍雖然牙痒痒,但也無可奈何,只能在海上提供物資的運輸,囤積重兵在海上,卻只能充當海上馬車夫角色,很憋屈,很想和死對頭一戰。
可就算海軍怎樣叫囂,小皮特仍舊不鬆口,他深知波旁帝國的企圖,更樂意發生海上衝突,到時他們可以有藉口插手進來,到時北美就真成角斗場了。
畢竟這場戰爭的最終勝負取決於陸地上,在海上和波旁海軍大幹一場,顯然不符合英國的戰略意圖,只要拿下陸地,波旁軍艦就像無主的遊魂只能灰溜溜的離開。
美軍最大劣勢就是兵源不足的問題,這時期整個美利堅才六百多萬人口,徵召的三十萬部隊,幾乎是全國人口二十分之一,而且都是青壯年的男性,如果在戰場上拼光這些人,就算是最後取勝,也幾乎接近滅國,所以華盛頓方面也不敢輕易投入全部兵力,畢竟現在還不到拼死一戰的時候。
利用廣袤南部平原,不斷消耗英普聯軍的精力,是波旁最高參謀部為美利堅提供的戰略支持,而美軍也採納並貫徹這個戰略目標,因此他們很早就號召南部民眾向北部遷移,留下大片大片無人區。
這樣一來,英普聯軍只能靠自身後勤補給,就如同他們占領亞特蘭大的時候,發現這裡幾乎是一座空城,連準備的修建的軍營也免了,因為城裡有很多空房子供他們安置士兵,只是沒有任何吃喝而已。
3月份的南卡羅納州雖然沒有冬天的寒冷,但雨水充沛,剛開拔離開亞特蘭大的英普聯軍,又不得不面對著糟糕的天氣發呆,進攻計劃一拖再拖,軍心低落。
拿下喬治亞州的喜悅也在潮濕的空氣中消磨殆盡,現在他們只能寄託天氣能儘快好轉,國內也很焦慮,多耽擱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特別是貧困的普魯士,簡直像在放血般的痛苦。
腓特烈威廉三世,也已經考慮要啟用王室資金支援這場戰爭,但霍亨索倫王室可不是波旁皇室和哈布斯堡皇室,靠著國家給養的王室並沒有多少私有財富,就算傾盡所有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英國前期投入的一億英鎊也花去大半,可目前的戰果才擁有一個州,還有十二個州需要去征服,後面還需多少錢,他們心裡也沒底。
美利堅雖然本土作戰,很多戰爭物資也很匱乏,需要大量進口,口袋本就不富裕,現在更是雪上加霜,現在也靠著土財主們捐贈維持。
這場戰爭開始後到現在,都讓雙方陷入巨大漩渦之中,現在就看誰能挺到最後,可如果最後精疲力盡了,又有誰能抵抗得住一旁虎視眈眈的那個龐然大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