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局勢變化

  1460年,奧斯曼帝國正式設置立阿爾巴尼亞族省總督,開始對希臘的統治。

  歐洲搖籃被異教徒統治,匍匐在龐然大物陰影下的歐洲大陸,對此也是有心無力。

  這種恥辱深深紮根在一些激進基督徒的血液里,這也是為什麼,當希臘獨立組織「友誼社」找上門時,波旁帝國很多人都報以同情,兩院議長聯合上書皇帝請求幫助希臘恢復獨立。

  查理想法很簡單,只要能給足夠的利益,他並不介意提供幫助,現在的波旁帝國在軍事上已經能夠應付多線戰爭,當然這些戰爭的前提必須要足夠的資金支持。

  1802年8月12日,馬德里皇宮國王書房。

  查理接見一位來客,希臘友誼社統領斯庫發斯,一個留著掃把胡有些禿頂的中年希臘人。

  「閣下的要求,似乎過於樂觀了,」查理似笑非笑的說道。

  因為斯庫發斯請求波旁直接派遣艦隊接管希臘,然後扶持他上位,進而完成對希臘獨立復國,這種要求也符合國際慣例,藉助大國力量實用最直接的方式完成獨立。

  可這樣一來,波旁帝國將直接面對奧斯曼帝國,這不符合查理所實行的代理式戰爭策略,再說希臘不像猶太人那樣依賴波旁帝國,一旦完成獨立,其不穩定的因素反而會成為波旁帝國的隱患。

  庫斯發斯似乎也看出查理的顧慮,十分誠懇道:「皇帝陛下,我們可以和貴國簽訂永久駐軍協議,或者獨立後我們在軍事上完全交由貴國全權處理,這將是我們最大的誠意。」

  這種協議一旦簽訂,那麼希臘依然是殘缺不全的國家,和現在的處境幾乎沒什麼區別,這不是脫了狼嘴又進虎口嗎?

  連參加會面的多蒙尼也暗暗苦笑,這也太假了一些,就連他們猶太人也要擁有一定的自衛力量,那麼作為幾千年國度的希臘不可能會接受這樣一份等同賣國的協議。

  查理也看出這是庫斯發斯的權宜之計,畢竟他們現在沒有過多的交易籌碼,這樣畫餅的小把戲也是無奈之舉。

  但友誼社會支付一筆高達兩千萬英鎊的求援金,又讓貪婪的波旁皇帝一時間難以取捨,最後他提出同意繼續保持合作意向為由先打發了庫斯發斯。

  庫斯發斯雖然有些失望,但也帶著一絲希望離開了馬德里皇宮,只要對方沒有直接拒絕,就有迴旋的餘地,他知道,這位命運坎坷的皇帝很看重既得利益,那筆兩千萬英鎊的資金,會是最大的誘惑,從他放光的眼睛裡就能看出來。

  「你怎麼看?」查理送別庫斯發斯後,問旁邊的多蒙尼。

  「陛下,無論答應和拒絕,都會有個結果,就看這個結果是否對我們有利。」

  是的,就算不答應,希臘依然會完成獨立,奧斯曼現在的處境已經無法繼續維持對希臘的有效統治。波旁帝國是要助一臂之力,還是冷眼旁觀,查理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可以答應,但不是直接使用武力,而是和奧斯曼進行交換。」

  多蒙尼也想到什麼,問道:「陛下是想讓奧斯曼把希臘割讓給我們?」

  查理點點頭,神秘一笑:「現在這隻沙漠巨獸已經被俄國人壓得快喘不過氣,正是我們出手的最好時機。北極熊太大也太貪婪,如果讓他們在巴爾幹進一步擴大,對我們的未來極為不利,保持雙方力量均衡,達到長期相互牽制最符合我們的利益。」

  在俄土戰場,俄羅斯又投入五萬兵力,同時在巴爾幹半島發起進攻,目前已經借道通過羅馬尼亞正進入保加利亞境內,兵鋒直指奧斯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推進之快讓人大跌眼鏡,也讓查理提高警惕,一旦讓俄國人拿下整個巴爾幹半島,他的地中海霸權將不復存在。

  也許希臘人也看到俄國人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才會提前活動,而他們自然不願被俄羅斯人統治,波蘭人的遭遇有目共睹,何況他們還不如波蘭人,農奴制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場災難,還不如投入波旁帝國的豐羽之下更好一些。

  五天之後,庫斯發斯被邀請到馬德里皇宮,這次他眼中含著淚花無奈簽下一份協議,雖然這份協議和他提出的要求相差甚遠,但獲得來自波旁帝國皇帝的承諾,從希臘在奧斯曼手中脫離的那一刻,就會獲得包括政治、經濟獨立自主權,而波旁帝國將提供安全防務。

  小國有小國的悲哀,大國有大國的無奈,昔日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也收到了一份協議,波旁帝國向他們提出割讓希臘的要求,條件是會出兵協助,共同維護巴爾幹半島的和平。

  這是赤裸裸的趁火打劫,可奧斯曼又能奈何,波旁帝國能和他們交換自然也可以和俄羅斯交換,搞不好還會聯合瓜分他們,這苦果也只能含恨吞下別無選擇。

  但接下來局勢的走向,還是讓查理的計劃一波三折,幾乎要破產。

  出來攪局的還是波旁的老冤家英國,心心念念要遏制波旁的小皮特政府,成功說服喬治三世,很快起草一份法案《泛地中海自由法案》,這是一份包含政治、經濟、軍事在地中海地區全面干預的法案,由於國王的支持,這份志在對抗波旁帝國擴張的法案在議會獲得通過。

  而在查理準備派遣兵力進入東地中海的時候,突然收到來自英國的情報,英國海軍已經下令派出一支由本土艦隊會合東方艦隊組成混合艦隊準備進入地中海,意圖很明顯,就是針對波旁帝國海軍。

  「看來一場戰爭不可避免了。」

  查理敲了敲桌子,用權杖波動地球儀,在直布羅陀停住,眼神一陣凝視。

  這次英國海軍下了大本,離血本也差不多了,五艘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十三艘三級戰列艦,三十多艘護衛艦、巡洋艦,加上各類運輸船、輔助船,近百艘船隻浩浩蕩蕩駛向地中海。

  既然英國想來一場戰爭,波旁帝國想避也無可避,查理立即該令準備前往東地中海的艦隊南下迎擊英國艦隊,雙方似乎都想不宣而戰,畢竟雙方簽訂的協議還不足一年呢,這要是讓外界知道,真的有損國家信譽,協議說撕就撕誰還敢相信了。

  茫茫大海上,英國艦隊懸掛的米字旗在風中飄揚,這是他們百年來一直延續的光榮,大海就是他們榮譽的誕生地,這裡不容許有半點的冒犯,否則將承受他們的怒火。

  但擔任這次出征的最高指揮官裴希元帥,臉上卻沒有以往的輕鬆和自信,而是凝重的不斷觀望遠處的海域,他很清楚,這次的行動前途未卜,何況還是在波旁帝國的家門口,一旦失去先機,整個艦隊的命運將無法掌控,畢竟這裡只有一條通道,也就意味著只有一條退路。

  英國海軍部制定的計劃是艦隊前往東地中海襲擊那裡的波旁軍艦和商船,迫使對方從本土出動艦隊,到時他們再回頭襲擊波旁帝國本土港口等沿海地區。

  「傳令,後面第三編隊負責回航守衛直布羅陀海峽。」

  裴希元帥想了想,還是不能太冒險,留有後路以防萬一,這樣的命令讓第三編隊指揮官納爾遜中將差點沒摔望遠鏡,暗罵這個利物浦地主佬太膽小如鼠,這樣一來分散實力不說,還會影響士氣。

  但命令就是命令,納爾遜必須遵守,無奈只好下令自己的艦隊轉頭回直布羅陀海峽,但他的命運似乎提前被上帝決定。

  早就埋伏在南部沿海地區的波旁艦隊,直接殺向直布羅陀,這次查理可謂是傾力一戰,雖然直布羅陀被英國打造固若金湯,上面還駐守近萬名守軍,幾乎是不可攻破的堡壘。

  波旁軍方對這次的軍事行動投入五萬兵力,六十多艘主力艦,連那艘「聖查理一世」號戰列艦也投入戰鬥系列,並裝備遠程攻城炮,戰艦裝備攻城炮,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裝備八十毫米口徑的攻城炮戰艦還是頭一次出現。

  而就在波旁艦隊抵達預定海域時,納爾遜的艦隊也拍馬趕到,雙方都為之一愣,一場突如其來的海上遭遇戰隨之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