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夜晚降臨,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一條小道上,一個黑影摸索著前行,不斷晃動的身影顯得十分狼狽。
在經過三天的潛藏後,伊娃格林娜在即將斷絕食物的情況下,別無選擇的踏上逃亡之路。
她很清楚,這條逃生之路,幾乎無法實現,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已經被俄軍重兵把守,而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俄軍發布通緝令前逃出這裡。
從塞瓦斯托波爾港向北走,橫穿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再穿過俄國南部沿海地區,才能進入巴爾幹半島,伊娃格林娜才有一絲生還的可能,她內心早有準備,一旦途中被捕,只能選擇自盡,作為俄國的犯人,死也不能進入俄國的地牢,那是比地獄還可怕的地方。
不知走多久,當天空發白的時候,伊娃格林娜眼前出現一座俄軍哨所,兩個負責放哨士兵正在懶散的吐著煙霧,她身體不由自主的打個冷戰,獨身又年輕美貌的女人,想要毫髮無損的經過這裡,恐怕連上帝也無法保證。
伊娃格林娜只能停止腳步,她不能輕舉妄動,不然會萬絕不復,落在這些士兵手裡,恐怖連死也是奢望,只能悄悄的向路邊密林隱藏,寄託於夜晚會有更多的機會。
太陽開始一天的活動,當到達半空的時候,炎熱的氣溫開始考驗著地面任何的生物,自然包括早已筋疲力盡的伊娃格林娜,雖然有茂密樹蔭遮擋,但視線開始變得模糊,不由自主的躺在了地上。
原來,通過一天一夜的潛逃,伊娃格林娜已經到達克里米亞最大城市辛菲羅波爾城,1783年俄軍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後,葉卡捷琳娜女皇改成現在的名字,在俄語裡,是指「有用的城市」。
當伊娃格林娜再次醒來時,已是傍晚十分,路上忽然來了一群行人,跟著幾輛長廂馬車沿著道路前行,看著他們衣著和裝扮,伊娃格林娜才知曉,這群人屬於歐洲一個古老的民族——吉卜賽人。
伊娃格林娜看到了機會,急忙起身,通過喬裝一番,很快就融入了人群里,以吉卜賽人的性格,絲毫沒有察覺後面多出了一個女人。
吉卜賽人是歐洲出名的不祥之民,只要他們出現的地方,四周都會顯得格外寂靜,遠離他們是整個歐洲民眾的共識,連一向無畏的斯拉夫人也恐避不及,守衛哨所的士兵早早就打開關卡,連自己也遠離哨所之外,希望這群吉卜賽人趕緊離開。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人心,吉卜賽人之所以淪落如此地步,除了他們怪異而孤立的民族性格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千年來,歐洲對吉卜賽人所形成的固有觀念和歧視。
但不管如何,伊娃格林娜借著吉卜賽人逃出克里米亞半島,歸鄉的旅途也變得順利許多。
…………………………
一個女人的逃亡,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動,但一支軍隊的逃亡就會影響整個戰爭的成敗,甚至危及整個國家的安全。
喬治亞,南高加索的小國,在第六次俄土戰爭中,正式併入沙俄帝國版圖,也是這次俄土兩國秣馬厲兵的前沿陣地。
喬治亞是土耳其一直視為囊中之物的地區,但偏偏歷次戰爭,都在這裡收穫失敗,這次依然不例外。
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元帥的部隊進駐喬治亞以後,土耳其大軍也在喬治亞邊境上組織防禦,跟海軍一樣,土耳其陸軍也處於守勢,這令人有些奇怪,不管如今的國力如何,土耳其陸軍並不像海軍那樣羸弱,而是有過橫掃巴爾幹半島的以及地中海地區的強大武力。
庫圖佐夫看到土耳其軍隊如此謹慎,不像原來他熟悉的敵人,難道土耳其國內發生什麼大事了嗎?
還真令庫圖佐夫猜對了,土耳其好國內的確發生大事,還是一件會動搖國本的大事,塞利姆三世想把土耳其帝國帶上改革中興之路,特別是歐洲先進的軍事技術與發展理念,可這條改革之路始終遇到重重阻礙,舉步維艱,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幾天前,伊斯坦堡的皇宮裡城響起密集的槍聲,隨後塞利姆三世帶著一支禁衛軍,選擇向南部出逃,由國內保守勢力組成的叛軍,以維護傳統文化為由,試圖推翻塞利姆三世的統治。
土耳其突然爆發政變的原因,也是塞利姆三世自己造成的惡果,本來改革之路雖然推行並順利,但也在不斷改善,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也許還真有機會成功,可塞利姆三世太冒進,想在短時間內實現目標,最終導致劇烈的反彈。
開始,一些保守勢力只是在抗拒蘇丹的政令,抵制改革的推行,令塞利姆三世放棄改革。
國內保守勢力本來就是土耳其改革之路的最大絆腳石,塞利姆三世早就想清除這股政治勢力,可苦於沒有更好的機會。
這次與俄國的衝突,讓塞利姆三世看到一勞永逸解決國內保守勢力的機會,那可就是調集地方部隊進駐首都,決定使用武力推行改革,所以才有埃及艦隊前往黑海的行動。
但這種激進的改革政策,很快就被保守勢力察覺,他們為自保,決定先發制人發動政變。
一天夜晚,塞利姆三世向親信透露第二天開始的武力改革的計劃,可沒有想到,親信也是保守勢力的人,他急忙向外告密,才有了叛軍攻入皇宮內,塞利姆三世通過皇宮南門逃出的事件。
塞利姆三世一直逃到伊茲密爾才得以安頓下來,對他這次的逃亡,很多國內的政治勢力都樂見其成,在他們看來,蘇丹的改革是對***世界的一種玷污,也是向歐洲人卑躬屈膝的軟弱行為,推翻倒行逆施的君主,是維護帝國安定的一次正義行動。
因此,當塞利姆三世在伊茲密爾發布鎮壓叛亂的詔書後,依然沒有得到多少地方勢力集團的響應,反而得到來自異教徒的幫助。
波旁帝國地中海特別派遣軍司令繆拉中將向塞利姆三世寄來一封信,表示波旁帝國聖查理皇帝陛下同情土耳其皇帝陛下的遭遇,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實現平息這次叛亂,恢復土耳其國內秩序。
繆拉從投降後,就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只能在巴黎充當一個無所事事的新貴族,雖然名義上是波旁帝國的陸軍中將,但沒有具體的職務,苦悶和無奈正在摧殘著這位拿破崙最重視的將領。
直到一個多月前,繆拉突然接到皇帝的任命,出任新組建的東地中海特別派遣軍司令,負責猶太人復國的軍事任務,而所要面對的最大的敵人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位於西西里王國的錫拉庫扎是派遣軍司令總部,繆拉在抵達這裡後,開始對土耳其的布控,由於整個地中海都屬于波旁帝國掌控之下,任何國家的艦隊都必須接受檢查和監控,這是極為霸道而無理的行為,但強大實力擺在那,你還真無可奈何,連英國的地中海艦隊也準備撤出地中海,基本放棄在這地區的海軍存在。
在得知土耳其國內發生叛亂,繆拉看到插手土耳其事務的機會,立刻向國內匯報,得到的答覆是,可以按照他的計劃實施,才有寫信塞利姆三世的事情。
「我很悲傷,明明知道波旁帝國的野心,但卻無法拒絕。」
塞利姆三世在看完繆拉信件後,對親信透露了自己內心的苦悶,他知道波旁帝國不會無緣無故幫助一個異教徒的皇帝,背後肯定有巨大的圖謀,可他現在卻無法直接拒絕,因為他也需要對方的幫助,他必須要奪回帝國的統治權,否則所有一切都毫無意義。
逃亡的塞利姆三世,無奈的接受來自波旁帝國的的援助,條件是對方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可以自由經濟活動,這種交易,仿佛還是塞利姆三世占盡便宜,為此他還特意寫信向查理表示由衷的感激。
波旁帝國的這種兩面三刀,讓沙俄帝國很不高興,亞歷山大一世也向查理表示不滿,只是得到的解釋是,波旁帝國不會放棄與任何一個友好國家和平交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