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分歧
驛館當中,晏殊的臉色一陣變換,顯然十分震驚。
雖然說,他早就在各種場合當中,得知了西夏近些年實力膨脹。
進入中書之後,皇帝和其他的宰執大臣,也曾經將張知白的那些書籍透露出的信息告知於他,
推斷出西夏早就有不臣之心,應該早做準備,予以備戰。
但是,晏殊卻從未像現在一樣,對這件事情有這麼具象化的認知。
三十萬軍隊,雖然聽起來,和大宋的八十萬禁軍相比,數量不是一個層級的。
但是,大宋的禁軍是什麼貨色,晏殊心裡還是有點底的。
雖然說這些年來,在官家的重視之下,尤其是京城周邊的禁軍,戰力已經大有提升。
可真要是細論起來,大宋的這八十萬禁軍,水分可是一捏一大把。
晏殊不在樞密院,所以,他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但是估摸著,大宋真正的精銳,其實也就是三四十萬左右,不會太多。
而且,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大宋的廂軍多是刑徒,流氓之輩,所以,根本無法承擔正常軍隊的作用,最多只能在戰時提供後勤,
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地方的穩定,禁軍實際上還要承擔地方軍的作用,分成各地,保證治安。
所以,即便真的打仗,這部分軍隊,也是不能調動的。
照這個算法,如果西夏真的有三十萬訓練有素的軍隊的話,那麼,大宋真的與其開戰的話,鹿死誰手,恐怕還真的尚未可知。
狄青顯然也看出了晏殊的臉色不對,於是,連忙又補充道。
「當然,党項的這三十萬軍隊,也並不全都是精兵強將,其中大部分都是部族兵,雖然戰力比我大宋普通禁軍稍強一些,但缺點是不能長期大規模作戰。」
「哦?為何?」
晏殊眉頭微皺,眼神當中有些不解,問道,
「難道說,是因為他們不善久戰?」
這話聽著像是一句廢話,但是,事實證明,晏殊對於兵事並不是全無所知的。
因為緊接著,狄青就搖了搖頭,道。
「並非如此,若是從戰力而言,這些軍隊的確可以長期作戰,但問題是,党項與我大宋不同,
地小且貧,元昊之所以能夠擴充出三十萬的大軍,是因為党項其實是人人皆兵。」
『這些部族兵,在作戰訓練的同時,也是各地的丁壯,雖然平素因時常四處劫掠,所以身強體壯,但是只要打仗,難免死傷。」
「若是大規模作戰,這些部族減員嚴重,便有可能面臨被其他部族吞併的局面,即便是不發生這種情況,一旦陷入長期作戰當中,這些丁壯長時間離開家鄉,必然導致農田荒廢,進而影響後勤。」
這番話一出,晏殊頓時低頭思索了起來。
應該說,狄青的確是一個出色的將才,他的這番話鞭辟入裡,直指核心。
晏殊一下子就明白過來,如今的西夏軍情,到底是個什麼狀況。
說白了,在元昊的經營下,西夏的軍隊數量多,且戰力不俗,但是,其缺點就是只能打短期的戰爭,一旦陷入僵持局面,那麼,西夏就會越來越被動。
當然,與此同時,晏殊也聽出來,狄青沒有說出來的那句話。
那就是,如果是在速戰速決的情況下,哪怕是規模較大的戰爭,大宋面對西夏,也很有可能是處於劣勢的。
「所以,你想說什麼?」
晏殊沉吟片刻,抬頭看著狄青,眼神當中多了幾分鄭重。
不過,狄青倒是似乎並未察覺,而是繼續道。
「元昊如今已經坐擁三十萬大軍,足以自立,但是,他這次在聽聞我大軍開拔,陳兵青潤之後,態度卻依舊發生了如此大變,這並不正常。」
「他有如此實力,是不會懼怕青澗城的五萬大軍的,依常理而言,就算元昊有所顧忌,不願開戰,也必定不會如此輕易就低頭,而且還做出這般低三下四的姿態。」
「所以,卑職覺得,他這麼做很有可能是緩兵之計,背後藏著更大的圖謀—」
接下來的話,狄青有些遲疑正當他考慮要不要說出來的時候,晏殊卻搖了搖頭,並不想再繼續聽他說下去了,道。
『我明白了,狄將軍辛苦了,我等此行的差事已畢,這幾日狄將軍讓使團收拾一下,待元昊那邊接完了旨,便可回朝復命了。」
狄青的臉色一滯,但是最後,也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站起身來,抱拳行禮之後,便告退離開了。
房中很快只剩下了范仲淹和晏殊兩人,隨後,范仲淹看出了晏殊的想法,問道。
「參政是覺得,元昊不會同我大宋反目?」
晏殊有些沉默,片刻之後,他搖了搖頭,道,
「狄青所言,不是沒有可能,但是並無實據,寧明是元昊的嫡長子,這次元昊願意派他到我大宋做質子,可見他的確是心有驚懼,至少,也是想以此作為緩兵之計。」
「所以,即便是他暗中有所圖謀,想來短時間內,也不會對我大宋造成什麼威脅,你我可以暫時放心。」
應該說,晏殊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范仲淹的心中,卻總覺得有些不安,遲疑片刻,他開口道。
「話雖如此,但是,元昊狼子野心,也不可不防,參政,依下官之見,不妨寫一封札子,將兩個猜測都呈送給陛下,交由兩府商議酌定為好。」
晏殊有些沉默。
看得出來,他不是很想寫這份奏札。
不過,范仲淹是他的『學生」,而且如今深受皇帝的信重,又在言官當中頗有聲望,晏殊也不好拒絕他。
沉吟片刻,晏殊道,
「這樣吧,你我各上一道奏札,分別將兩種猜測呈上,如此一來,也穩妥些。」
這話其實已經帶著幾分拒絕之意了。
范仲淹微微有些失望,但是,倒是也沒有多勸。
畢竟強扭的瓜不甜,雖然說,他來上奏,能夠引起的關注,肯定沒有晏殊這個參知政事來的重,但他也明白,這般大事,以晏殊的身份,是不好隨便上奏的。
於是,他在簡單陪著晏殊又寒暄了幾句之後,便也告退而出。
不過,既然已經決定了要上奏,那麼,還是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才是。
所以,在離開晏殊的房間之後,范仲淹並沒有在院中繼續停留,而是轉過廊下,直奔狄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