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天下為敵

  第444章 天下為敵

  事情解決之後,趙禎第一時間就趕往了崇徽殿。

  他很清楚,雖然整件事情劉娥沒有插手,但是,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這位大娘娘不可能不清楚。

  而事實上,如今的宮中乃至是整個朝廷當中,如果要說有誰還能夠對趙禎有所約束的話,那麼也就只有劉娥了。

  果不其然,等他到了崇徽殿後,劉娥已經在等他了。

  「見過大娘娘。」

  趙禎躬身行禮,在劉娥對面坐下,見此狀況,劉娥神色有些複雜,道。

  「外頭那些人都散了?」

  「散了。」

  趙禎點了點頭,道。

  「這些官員當中,真正敢和宮中對峙的寥寥無幾,大多數人不過是為了求名,跟著鬧鬧而已,

  中書都撤了,他們自然不敢再繼續留下。」

  「至於中書的那幾位,他們本意是為了求見,也不是為了鬧事,既然求見無望,也沒有必要在這雪地苦等。」

  所謂文官集團,在皇權面前,硬碰硬始終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過往的那些皇帝,要麼受困於名聲,要麼顧及到影響和維護統治,甚至是因為儒家學說里天人感應的那一套,被自縛手腳,很難動用一些強制性的手段。

  可偏偏,這次他們遇到的是趙禎這個怪胎。

  什麼天命,名聲,對他來說,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應,本身就是為了合法化統治者的神聖性而搞出來矇騙老百姓的,結果騙著騙著,連統治階級自己都信了。

  再說名聲,別的不說,就趙宋的窩囊勁兒,數恥辱倒是一大堆,但要說好名聲,還真沒幾個。

  只要擺脫了這些,在皇權面前,所謂的士大夫,其實就是個紙老虎罷了。

  劉娥有些沉默。

  實話實說,趙禎今天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有些超出了她的想像。

  原本群臣扣闕的時候,她已經準備好了出面替趙禎收拾殘局了。

  要知道,這樣的群體性事件,幾乎歷朝歷代,最後都是以皇帝低頭作為結尾的,更不要說,在宋朝這麼一個文臣地位膨脹的時代。

  可誰想到,趙禎最後竟然真的逼退了這幫人,這在劉娥的認知當中,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這麼一鬧,天下士人此後,恐怕再難對朝廷歸心了,而且,中書那邊,原本和你站在一起,但是如今,哪怕是顧及顏面,也只能和群臣站在一起了———」

  沉吟片刻,劉娥說出了幾乎是和王欽若一樣的話。

  這件事最嚴重的影響,其實不在於趙禎對這些官員做了什麼,而是在於,一個不肯納諫的皇帝,會極大的影響天下士子參政的熱情。

  說白了,統治者統治的就是人心,在劉娥看來,趙禎此舉,雖然痛快,但其實,也是失了人心。

  然而,對於這個說法,趙禎卻搖了搖頭,道,

  「大娘娘明鑑,雖說人君當以史為鑑,但是,也需明白時移世易之理。」

  「大宋和前代不同,天下士子何止千萬,要傷了這千萬士子之心,讓他們皆與朝廷離心,怕是比收復燕雲還要難——.

  這當然是誇大的說法,但道理是一樣的。

  趙禎之所以敢在這幫大臣面前如此強勢,是因為他明白一個其他趙宋皇帝都沒察覺到的道理。

  那就是時移世易。

  這幾個字說來簡單,但身在局中,想要洞察時代的變化,可謂是難比登天。

  趙禎能看清楚,是因為他本身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所以先天便具有優勢。

  應該說,劉娥或者說文臣這一套維護天下士心的理論,在宋朝以前,一直都是對的。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宋朝以前,知識很大程度上是被壟斷的。

  說白了,從秦漢到隋唐,所謂的讀書人,其實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數量是很少的。

  因為數量少,所以,皇帝不得不在這一小撮人當中選拔人才,自然,也要受其制約。

  不管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其實都是無奈之下的妥協而已。

  但是這種狀況,隨著隋唐科舉的出現,而發生了變化。

  要知道,科舉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寒門子弟得以進入到統治階級當中,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大量的士人。

  這種狀況,在隋唐之時還不明顯,但是入宋以後,因為宋朝皇帝優待士大夫,鼓勵教育,導致了讀書人的數量獲得了巨大的膨脹。

  人數一多,有些事情就潛移默化的變了。

  說白了,宋朝以前,讀書人是真的有資格跟皇帝談條件的。

  那個時候,他們和皇帝是互利互惠。

  一方面,他們想要出仕,實現自己的抱負,謀求榮華富貴,但另一方面,也是皇帝需要他們來治國理政,維持統治。

  兩者形成了動態的平衡。

  但是,宋朝讀書人大量的膨脹,也就導致,讀書人其實失去了談條件的資格。

  用後世資本家的話來說,你不願意干,有的是人搶著干!

  至於中書,雖然談不上動輒換人,但是,對於趙禎來說,也並非是不能換。

  他當然知道,自己這麼做,會迫使中書不得不站到對立面上,但還是那句話,這是皇權和臣權之間的碰撞。

  除非趙禎放棄改革的策略,否則,這個碰撞無非是早晚而已。

  這道理很簡單,但是,劉娥卻有些跟不上趙禎的思維。

  說到底,她還是一個古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時想要改變,還是有些困難的。

  輕輕揉了揉酸脹的額頭,劉娥開口道。

  「也罷,此事也算過去了,不過,你要準備好,叩闕只是個開始,這個消息傳開,朝政上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你可有對策?」

  雖然說,劉娥跟不上趙禎這些對時代的判斷。

  但是,多年的執政經驗告訴他,這件事絕對不會這麼簡單就結束的。

  仿佛是為了印證她的話一般,也恰在此時,張從訓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拱手一禮道。

  「官家,不好了,有一幫御史糾結起來,將皇城司堵了,正打算闖進去強行將徐爽帶走,王守規遣人來報,詢問官家該如何處置。」

  於是,劉娥看向趙禎。

  見此狀況,趙禎略微沉默了片刻,抬頭道。

  「大娘娘,事既然已起,那麼,我就不能退了。」

  劉娥默然,沒有說話。

  於是,趙禎站起身來,眸中閃過一絲冷厲。

  「皇城司亦是官衙,在外鼓譟者不計,如若有敢妨礙公務者,強行搶人的,取旨之後一併拘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