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砸窗掀頂

  第437章 砸窗掀頂

  汴京城,一座兩進的院落當中,此處便是近來風波中心的張觀府邸。

  此時,在堂屋當中,張觀和他的同僚徐爽,正相對而坐。

  「徐兄,這件事如今鬧得這麼嚴重,你說,不會引得官家震怒吧?」

  和在政事堂的氣勢洶洶不同,此時的張觀,眉宇間帶著淡淡的不安。

  「怎麼,你怕了?」

  徐爽眉頭微皺,有些不滿。

  「我等既是為國,何惜此身?你若是覺得此時不該你來出頭,明日我便去政事堂將此事擔下,

  如何?」

  這話一出,張觀頓時被了一下,道。

  「徐兄誤會了,當初擱置詔命時,我等便已經商量好了,政事堂何時派人來詢問,便由當值之人來擔下此事,我豈會反悔?」

  實話實說,這次封駁徐復的任命,雖然說徐爽首倡,但是,也的確是徵得了舍人院眾人的答應至於目的·.—

  除了他們所說的那些,徐復提拔有違制度,新官制會導致才德不修之人身居高位之外,自然也還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要知道,舍人院雖然說是中書的下屬機構,但是,他們這些知製造,卻基本上都是他官兼任。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舍人院還是有其獨立性的。

  可如今新官制一改,官職相副,舍人院當真成了中書的下屬,這便讓這些知制誥心生了不滿。

  這是其一。

  再有便是,現如今舍人院裡頭的這幾位,基本上都是熬資歷熬出來的,因為職務的關係,他們也接觸到了很多尚未宣布的消息。

  比如,新官制推行穩定之後,下一步就是裁撤那些上了年紀,卻沒有什麼實績的官員。

  恰逢此時,王欽若要提拔自己的人,而且,授予的官職,還是舍人院的官職。

  如此舉動,自然是立刻就激起了他們敏感的神經,覺得王欽若此舉,就是想要將他們給替換出去,進而踢出官場。

  種種不滿積累之下,再加上徐復的任命本就有些瑕疵,所以,舍人院的這幾人,才聯手將這份任命給壓了下來。

  徐爽見狀,也知道張觀在擔心什麼,道。

  「你放心,如今此事已經在京中傳開,那王欽若此次提拔徐復,本就是違制拔擢,我等所做之事,是占理的」

  「何況,現在這件事鬧得這麼大,王欽若就算是將你貶謫了出去,士林之中,也必會留下聲名。」

  「而這份詔旨,我等亦會繼續抵制,直到官家肯收回旨意為止,若此事真的成了,那麼,便算是開了舍人院封還詞頭的先河,以後史冊之上,必然有你我一筆!」

  最後的這句話一出,頓時讓張觀眼神一亮,堂屋當中,二人對視一笑,滿滿的都是一副慷慨之色。

  與此同時,紫宸殿中。

  王欽若看著御座上的年輕皇帝,神色頗有幾分疑惑,

  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官家特意召他過來,應該就是為了解決張觀的事了。

  別看這幾天他表面上沒什麼,其實心裡窩火的很,就等著官家能給一個說法呢。

  所以,等到召見的時候,他其實是很高興的。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官家除了叫他過來,還叫了呂夷簡。

  這是什麼章程?

  「二位卿家,想必舍人院的事,你們也都聽說了。「

  趙禎目光在二人身上一掃,開門見山,道,

  「此事如今在京城當中,已經鬧了不小的陣仗,朝中上下對此也議論紛紛,朕這些日子,也看了不少奏札,其中有一份頗有意思,朕想讓你們也瞧瞧。」

  說著,趙禎對著側旁的內侍點了點頭,於是,後者便將包拯的那份奏札,給王欽若等人拿了過去。

  二人對視一眼,湊在一起打眼一瞧,第一眼便看見了包拯的名字。

  於是,他們對接下來的內容,大致也猜到了幾分。

  果然不出意外的是,舊事重提,包拯再次提出了要恢復三省的想法。

  看完之後,王欽若和呂夷簡都有些沉默,一時之間,他們也有些摸不准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

  遲疑片刻,王欽若率先問道。

  「陛下,三省體制,固然有權責分明的好處,但是,也容易使三省之間相互推,導致政務懈怠,而且,政事堂合議運行多年,早已成熟,若是再分三省,恐怕會導致相互之間溝通困難,還望陛下慎重。」

  將中書分割成三省,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削弱了中書的權力,從王欽若這個宰相的角度來看,他肯定是反對的。

  而且,他說的這番話,也確確實實不是故意瞎說。

  如果三省體制真的那麼優越的話,那麼,唐太宗後期,就不會設置政事堂,促進三省一體化了。

  權責分明,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各人自掃門前雪,從整體政務運轉的流程上看,中書門下合議的體制,其實是更優秀的。

  「呂卿家覺得呢?」

  趙禎沒有直接表明態度,而是轉頭對著呂夷簡問道。

  聞言,呂夷簡略一沉吟,沒有多說,但態度卻很鮮明,道。

  「回陛下,臣以為王相公所言有理,我朝中書與唐朝不同,只掌民政,如若再加分割,未免太過繁瑣,於政務不利。」

  看到二人都如此說,趙禎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

  「這個道理,朕當然明白,不過,二位卿家可曾聽過砸窗掀頂的道理?」

  砸窗掀頂?

  王欽若和呂夷簡對視一眼,都是一頭霧水。

  這個時候,趙禎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狡點。

  『意思就是,如果想要開一扇窗戶,反對的人太多的話,那麼,就先提出要掀屋頂,然後再說開窗,就容易許多。」

  話音落下,呂夷簡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眼神當中,頓時泛起了一絲精光。

  於是,翌日政事堂中。

  王欽若坐在首位上,懶洋洋的靠著椅背閉目養神,與此同時,幾個舍人正將剛剛從宮中抄錄來的,包拯的奏札,遞到了每個宰執的面前。

  不出意外的,眾人看完這幾份奏札,便不約而同的皺起了眉頭,開始竊竊私語,相互議論起來。

  停了片刻之後,王欽若睜開眼晴,那小聲的議論頓時便消失不見。

  不過,眾人望著王欽若的目光,卻顯然都帶著不滿,只不過礙於禮節,不好直接開口而已。

  可想而知,只要這位首相宣布會議開始,那麼,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表達出對這個提議的反對態度。

  而王欽若也不廢話,擲地有聲的開口道。

  「朝中如今推行新官制,中書身為朝廷核心,自然也當推行改革,本相以為,包拯的這份奏札所言,便正好切中如今中書要害之上,理當如此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