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安撫

  第436章 安撫

  福寧殿。

  聽說了政事堂發生的事之後,趙禎也不由有些頭疼。

  其實這說起來,還真不能全怪王欽若。

  老王頭諂媚了一輩子,到老了好不容易干點正事兒,全心全意的推動新政落地。

  結果就因為提拔了一個自己人,而且,還是能力才德都過得去,除了年資不足外,沒什麼大毛病的自己人。

  就被人當著中書所有人的面,這麼指著鼻子罵,換了誰只怕都得心態崩掉。

  「張觀如此無禮狂悖,以下犯上,若不嚴懲,臣此後在中書當中,恐再無顏面立足啊陛下—」

  看著一臉憤怒,同時又有些委屈,就差抹眼淚的王欽若,趙禎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只能無奈道。

  「那王相公覺得,朕應該怎麼處置張觀?」

  王欽若聞言,立刻打起了精神,道。

  「陛下,張觀如此作為,不止是在折辱臣,更是在違抗聖命,臣以為,應該將其貶謫,降為崖州司戶,以做效尤!」

  看得出來,這次王欽若是真的生氣了,也顧不得什麼以大欺小的名聲了,直接開口,就是要將張觀給一擼到底。

  聞聽此言,趙禎卻有些頭疼,道。

  「要貶謫他,也不是不行,只是,王相公有沒有想過,似是張觀這樣的人,貶謫對他來說,到底是懲罰,還是獎賞呢?」

  這話一出,王欽若頓時愣了愣,總算是慢慢冷靜了下來。

  的確,張觀敢在政事堂這樣的場合對他破口大罵,顯然是早就已經做好了被貶謫的準備。

  要知道,他可不是御史言官,嚴格意義上來說,舍人院是中書的下屬機構,他這樣的作為,定一個犯上之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換句話說,指不定現在張觀就等著被貶謫呢。

  於是,趙禎繼續道。

  「這件事現在鬧得沸沸揚揚,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傳遍整個京城,這個時候將張觀貶去,那豈不是成就了他的一番好名聲?」

  王欽若低下頭,眼中有些憤憤,

  他當然能夠想到,真的貶謫之後,張觀會有什麼樣的名聲,剛正不屈,為了堅持原則,在權相的壓迫下誓不屈服,最後慘遭打壓。

  這樣的名聲傳出去,他可就徹底成了對方的背景板了。

  「可是陛下,這張觀在眾目之下如此作為,臣若是就此忍下,此後如何統領百官,又如何協助陛下推行新政?」

  雖然說,道理王欽若都明白。

  但是,真要就這麼忍了,且不說他自己心裡過不過得去,就單說對威望的打擊,可就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兩害相權,王欽若覺得,哪怕是當背景板,也還是要嚴懲張觀。

  畢竟,名聲這個東西,要轉化成實際才有用。

  而只要他還是宰相一天,這個張觀就別想再有一點提拔,至於說他以後不當宰相了,那他還管這些做什麼?

  反正就是,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至少現在這口氣他忍不下。

  看著王欽若執的樣子,趙禎心裡也明白,這回這老頭是真的發火了。

  於是,他只得開口道。

  「這件事情的核心,不在於張觀一個人,想必相公也聽張觀說了,舍人院諸制誥,對於此制皆不願擬。」

  「貶去張觀容易,但是,總不能將舍人院諸制浩都一併貶去,還是等事情查探清楚之後,再做處置吧。」

  「不過你放心,這次的事情,朕一定會給你一個說法,且先回去好好理事,不必多想。「

  這番話說完,王欽若才總算是穩住了情緒,

  不過,他明顯還是覺得有些不滿,悶悶的應了一聲,旋即便退了下去。

  讓趙禎略微有些意外的是,接下來的幾天當中,王欽若倒還真的沒再鬧出什麼么蛾子來。

  除了每日冷著一張臉之外,其他方面,就好似是沒有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樣。

  當然,轉念一想,趙禎也能明白過來,

  王欽若畢竟在朝中待了這麼多年了,若是連這點定力都沒有,恐怕早就被人給鬥倒了。

  只是,他這股氣肯定是還著,所以,當務之急,還是查清楚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禎和王欽若這邊靜下來了,自然就會有人動起來。

  不出意料的是,隨著張觀歸家,杜門不出之後,關於王欽若違規提拔徐復的消息,很快在整個朝堂上引起了熱議。

  短短几日的時間,趙禎陸陸續續的收到了十幾份奏札,都是表態支持張觀,認為徐復不應該被越級提拔的。

  其中也有一些,直接引用徐復的事件,認為新官制相較舊官制有諸多不妥之處,應該停罷。

  對於這些奏札,趙禎基本上都是留中不發,並沒有表態,也沒有下發到中書議論。

  「官家,查清楚了.」

  福寧殿中,張從訓匆匆而來,手裡拿著剛剛從皇城司送來的文書,遞了過來。

  「稟官家,最初提出要拒詔的知制誥,的確不是張觀,而是禮部郎中徐爽。」

  「此人自從新官制推行以來,便在各處場合當中表態,認為新官制有違祖宗家法,亦當停罷。」

  「恰巧的是,當年徐復在京中任職時,曾和此人有怨,故而藉此發作。」

  「不過,目前尚且不清楚,他到底是如何說服的其他制誥。」

  趙禎看完了文書,心中也便大致有了想法,

  思索了一陣,他開口問道。

  「張觀閉門不出的這些日子,京中對他風評如何,可有人前去拜訪過他?」

  張從訓答道:「回官家,京中風評倒是不錯,都稱讚他敢言直諫,不附權臣,至於拜訪他的人倒是不多,但是,舍人院的其他幾個知制誥,基本都去了。」

  話音落下,趙禎不由輕輕搖了搖頭。

  官場上啊,果然都是搖旗吶喊的多,真正出力的少。

  不過這樣也好,倒是更能讓他分辨出,到底誰才是阻礙新政推行的人。

  略微沉吟了片刻,趙禎從身旁的奏札當中取出一份。

  這是包拯的!

  和其他的官員不同,這次的事情出了之後,包拯第一時間上奏,再次提出,應當恢復三省之制,讓政務運行有道,杜絕中樞政務權責不明的問題。

  將手輕輕的按在兩份文書上,很快,趙禎的心中便有了決定。

  隨後,他便吩咐道。

  「去將王欽若請來,然後,讓呂夷簡也一起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