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欲行新政

  第401章 欲行新政

  承明殿。

  珠簾垂落,其後一張寬大的座椅上,靜靜端坐著一個端莊的女子。

  側旁帷當中,趙禎身著絳色玉帶寬袍,頭戴硬翅帽,同樣端坐在御座上。

  「臣等拜見太后,拜見陛下!」

  大殿當中,群臣依次而立,躬身下拜,聲音齊整。

  珠簾微晃,劉娥的聲音傳了出來。

  「諸卿不必多禮,平身吧。」

  於是,眾臣這才直起身來。

  按照慣例,這個時候,應該是太后或皇帝開口,應允眾臣奏事,然後從中書開始依次稟奏。

  然而,這次卻和往常不同,眾人等候了片刻,上首卻始終沒有聲音傳來。

  就在他們按捺不住,想著要不要開口詢問一番的時候,珠簾微晃,太后的聲音響起,道。

  「今日垂簾,吾和官家,是有一樁重大之事,要向諸位宣布。」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頓時就繃緊了心弦。

  要知道,上次太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便是要讓官家『參預朝務」的時候。

  也是從那次開始,太后退居後宮,只在名義上秉政,實際上將朝局全都交到了官家的手中。

  毫不誇張的說,上次這句話的出現,使得朝局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如今,太后再一次說出了這句話,那麼,這次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眾人心中念頭急轉,不少人都覺得,大抵可能是太后想要讓官家真正親政了。

  畢竟,如今年關邁過,官家虛歲也滿二十了,再加上如今朝局穩定,兩宮和睦。

  太后也是時候,卸下這個秉政的名頭了。

  只是,為何提前一點風聲也沒有傳出來?

  眾人當中,唯有呂夷簡和李迪,似乎是意識到了什麼,相互對視了一眼,皆是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鄭重。

  於是,在眾人的注視下,太后在簾後輕輕擺了擺手,道。

  「此事關係社稷朝局,還是讓官家來說吧。」

  隨之,所有人的目光便移向了側旁的皇帝下。

  見此狀況,趙禎直起腰背,望著底下的群臣沉聲開口,道。

  「自先皇賓天以來,朕順天應命,承繼大寶,上賴母后輔政,下賴群臣齊心,勵精圖治,夙興夜霖,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番話說的在場眾大臣面面相,頗有幾分疑惑。

  好好的,官家怎麼開始說這種場面話了?

  然而,呂夷簡和李迪的臉色,卻越發謹慎起來,如果說剛剛還只是猜測的話,那麼,此刻便有八成的把握了。

  果不其然,緊隨其後,便聽得官家道,

  「然我大宋立國多年,太祖,太宗南征北討,弔民伐罪,昭示不臣,無暇內顧,先皇欲革舊弊,然邊境烽火再起,不得不親率六師,以求社稷安寧。」

  「今四海昇平,邊境平安,無外憂之患,朕自當承繼歷代先皇遺志,革除積弊,重修朝廷典制,以順天命,應人情,強我大宋基業。」

  管這話里對歷代先帝的描述屬不屬實,但是,至少在現在這個場合,在當今天子的口中,歷代先帝,就是早有改革之心的。

  話說到這,皇帝的意思也已經基本明了了。

  不得不說,這個消息過於重大,以致於,讓在場這些久經浮沉的官場大佬們,也好一陣愣神他們想到了今天會有什麼大事宣布,但是,這事兒未免也太大了!

  當下,即便明知道不應該,可眾人還是忍不住交頭接耳,低低的議論了起來。

  只不過,戴著長翅帽,他們的這些小動作,也就變得格外顯眼。

  趙禎坐在上首,自然看得清楚。

  這也早在意料當中。

  略停了停之後,他便繼續開口道。

  「縱觀歷朝以來,稅賦之豐,未有如我大宋之富,然而歷年國庫,盡皆吃緊,三司錢糧帳目不清,朝廷花用名目繁多,此為其一。」

  「自太祖以來,朝廷禮重讀書人,開科取士,設官眾多,然其間多有懈怠重疊之處,此為其二。

  「朝廷養兵數十萬,軍費支出占歲入大半,然將將弱兵頹,戰力底下,軍紀廢弛,私役無狀,

  此為其三。」

  「有此三者,使我大宋國力衰弱,百姓疲,若不革新,則上愧列祖列宗,下負百官萬民。「

  「故而,朕與太后商議過後,決心施行新政,自今日起,諸司百官以至軍民百姓,凡有能解此積弊,興我大宋之策,皆可送入朝廷,若有得用者,無功名者授以功名,有功名者酌情遷升。」

  「此為,天聖新政!」

  最後的這四個字一出,在場頓時一陣安靜。

  新政,這個詞的份量可不輕。

  如果說,只是普通的改革,比如像之前的科舉改制,選人改官這樣程度的改革,壓根用不到新政這個詞。

  這個詞的出現,意味著朝廷從上到下,從中樞到地方,從民政到軍政,幾乎是全方面的革新。

  單單是這兩個字,便可以預見到,一旦真的實施,那麼,其影響程度,對現在的大宋來說,將是無以倫比的。

  短暫的震驚過後,在場所有人的眉頭都緊緊皺起,眉頭更是皺成了川字型,一時之間,幾乎每個人的心頭,都有無數的想法和念頭翻騰不止。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中書應該牽頭,首先站出來表態。

  但是不知為何,中書的兩位宰相,王欽若和李迪,都站在原地,久久未曾挪步。

  於是,短暫的沉寂過後,竟是參知政事魯宗道率先站了出來,道。

  「陛下有勵精圖治之心,實乃是萬民之福,只是,新政事關重大,如今朝廷運行平順,百官各安其位,臣斗膽敢問陛下,方才所言我大宋的三大積弊,乃是何人所奏,又是從何處得知?」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頓時反應了過來。

  是啊,這無緣無故的,官家久居深宮,怎麼會突然覺得大宋積弊深重呢?

  莫不是,有什麼人在官家身邊進了讒言?

  這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

  不然的話,沒法解釋,官家為什麼突然之間,就搞出了這麼大的動作。

  而且,不得不說,這次官家這事前一點風聲都沒露,就這麼來了個突然襲擊,著實是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與其去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去思考到底應不應該改革這種大事,顯然,在場的這一眾大臣,更傾向於先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然而,早就已經和這幫大臣打了這麼久交道的趙禎,又豈會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當下,他沒有回答魯宗道的話,而是直接了當的反問道。

  「魯宗道,你身為參知政事,位列宰執,理應洞察朝務,能體民間疾苦。」

  「朕來問你,方才朕所說的三大積弊,可否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