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就……不反抗的嗎?

  第385章 就……不反抗的嗎?

  「拜見陛下!」

  作為議政殿,紫宸殿的空間並不算寬,這是為了方便大臣們和皇帝在商討政務的時候,相互都能聽得清楚說話。

  但是,也正因如此,今日這幾十人的規模,讓整座殿宇顯得有些擁擠。

  「平身。」

  趙禎看著底下三四十個年紀各異的官員,輕輕揮了揮手。

  於是,早朝便算是正式開始。

  或許是因為有這麼一大堆御史在場,包括宰執大臣在內的一干官員,都謹慎了許多。

  奏事的時候,都是儘量的言簡意,生怕這幫人哪根筋搭的不對,開始找事。

  就連王欽若,雖然表面上說著不怕這幫言官,但是,在奏事的時候,也刪減了許多可能有爭議的地方,打算留待下次再稟奏。

  然而,預想當中的挑刺兒,卻並沒有到來。

  直到眾人都奏事結束,這些御史都眼觀鼻鼻觀心,站在一旁仿佛泥塑木雕一樣,就好像他們這次過來,就只是旁聽而已。

  但越是如此,越顯得不同尋常,更使得在場眾人警惕異常。

  終於,待得最後一人奏完之後,趙禎將目光看向了底下的一眾御史,問道。

  「今日上殿的卿家倒是比往日多了些,可是有什麼要事?」

  話音落下,御史台的大頭目,權御史中丞程琳總算是走上前來,道。

  「陛下,臣等御史台二十一人,劾奏諫院尸位素餐,玩忽職守,上不能拾遺補缺,匡正朝廷過失,下不能監察百司,諫失當之事。」

  「諫院之設,本為上諫君王,下正百官,如今諫院多年不發一言,以致有丁謂之事,為朝廷言路計,臣等懇請陛下裁撤諫院,併入御史台,令台諫合一,暢通言路!」

  儘管已經知道,御史台這次必然是有什麼大動作。

  但是,程琳的這番話一出,在場眾人還是盡皆愣在了當場。

  裁撤諫院?

  短暫的沉默之後,在場的幾位宰執便不約而同的開始交頭接耳,殿中也頓時響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當然,這眾多人當中,最為無辜的,自然就是如今知諫院的左正言許式和右司諫武定基二人了作為職責在拾遺補缺的諫院中人,他們是早朝的固定參與人員,但是,這兩位在朝中,一向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則。

  直白的說,就是每天上朝光聽不說,原本想著就這麼混到告老。

  卻沒想到,忽有一日,自己竟然無端端的成了彈劾的對象。

  上首御座上,趙禎很快就看完了程琳遞上來的奏札,沉吟片刻,他將目光看向了底下被彈劾的諫院二人組。

  「許卿家,武卿家,對於御史台的彈劾,你們有何辯駁?」

  諫院之所以稱諫院,是因為它的主要職能,是用來諫皇帝和宰相的。

  對,不僅是皇帝,還有宰相!

  在大宋的正規政務處理流程當中,具備法定效力的文件,除了皇帝的聖旨之外,也包括中書的札子。

  而且,除了除拜宰相所用的內製之外,大多數的制書,都是宮中發出中旨,送到中書後,由宰相寫出詞頭,交給舍人院擬制,最後再用印。

  這個過程當中,宰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與士大夫共天下,並不是一句空話。

  在實際的操作當中,皇帝和宰相其實是共同來行使決策權的,只不過,皇帝額外擁有宰相任免的獨特權力而已。

  而由於大宋垂拱而治的特點,使得大多數的決策,實際上都是由宰相發出。

  所以,諫院其實也可視作是對於中書的一種糾錯制度。

  但可惜的是,由於諫院同時有規諫皇帝的作用,所以,在選用人選的時候,當初的真宗皇帝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希望諫院能夠制約中書,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諫院過分干預他的祀封之事。

  於是,挑來挑去,他就選中了許式和武定基二人。

  這二人原是太常博士出身,官職不顯,在朝中的人脈也有限,被提拔的時候,頗有非議。

  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依靠於真宗皇帝,

  但與此同時,缺點就是,真宗皇帝一死,他們背後就沒了靠山,只能低調行事。

  面對皇帝的責問,這兩位的反應也很乾脆。

  只見二人對視一眼,共同出列,隨後,年紀稍大,資歷也更深一些的許式開口道。

  「陛下,臣等慚愧,辜負陛下信重,懇請陛下責罰。」

  態度誠懇,甚至仔細聽去,還能聽出話語當中一絲隱隱的期待。

  隨後,武定基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總結下來就四個字,認罪認罰!

  這般態度,看的在場眾臣一陣無語。

  這倆人,滑跪的也未免太快了些,也怪不得,御史台毫無顧忌的拿他們開刀。

  然而,這些人不知道的是,諫院的這個位置,許式和武定基兩個人早就坐夠了。

  他們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無非就是當初真宗皇帝立起來約束中書的靶子而已。

  自打真宗皇帝去後,他們在朝堂上就戰戰兢兢,知道自己遲早有一天會被打發出去。

  如今,御史台這般來勢洶洶,他們再怎麼掙扎,也不可能扛的過這幫御史。

  倒不如就此低頭,說不準官家念在他們這麼多年功勞的份上,還是善待他們幾分。

  果不其然,二人的這般態度,也讓趙禎微微一愣,遲疑片刻,趙禎才慢慢緩過神來,道。

  「你們且在一旁。」

  於是,二人麻溜的站起來,重新回到班次當中,仿佛這件事和他們毫無關係一般。

  這兩位沒有形成什麼阻礙,但是,御史台這次的目的,也並不是他們二人。

  儘管這台諫合一的想法,就是趙禎提出的,但是,朝堂之上,他還是要保持基本的公正。

  沉吟片刻之後,趙禎道。

  「諫院近些年以來,的確有些不稱職,不過,這二人不稱職,再推選新的諫官便是,為何要裁撤諫院?」

  這話一出,底下一眾宰執頓時打起了精神。

  他們此刻也反應了過來,御史台想要合併諫院,恐怕針對的不是諫院的這二人組,而是他們這些宰執大臣。

  果不其然,皇帝的話音落下,緊隨其後,站出來的,便是御史台的二號人物,侍御史蔡齊。

  「回稟陛下,諫院之設,本為監察百司,而御史台之設,乃風聞言事,這二者本無區別,只是各有側重不同。」

  「然而近年以來,因諫院無所作為,朝中諸諫許之事,皆台官所行,臣等請奏將台諫合一,是順應時勢,為台官正名。」

  「除此之外,諫院雖名為另設衙門,但按例由左正言,右司諫權知,此二官職隸中書省下,又朝中宰執,依例加三省長官銜,因此,依制度而言,諫院長官,實為宰執下僚。」

  「與御史台相比,諫院所受肘頗多,難以真正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故而,臣等以為,宜將諫院併入御史台,以正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