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臉面,有用嗎?
王欽若是來要官的!
把對方進殿以後得種種舉動想了一遍,趙禎最終得出了這個結論。
事實上,這反而才是合理的。
不然的話,光是一個馮拯罷相的消息,最多只能證明,趙禎對於中書的人事任命,如今是有很大的決定權的。
但是,想要讓王欽若主動上門,態度謙卑的低頭認錯,卻還不夠分量。
畢竟,他背後還有劉娥站著。
說白了,如今宮中的局勢,王欽若多多少少,應該是也能猜到一些的。
所以,只是為了自保,他沒有必要這麼急匆匆的過來放低姿態。
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想要首相的位置!
想通了這一點,趙禎對於眼前的這位王相公,再一次刷新了認知。
他還是夠大膽且·—..—·夠不要臉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趙禎和王欽若的關係,可一直都算不上好,而且,這還不單是立場上的區別帶來的關係不好,而是夾雜著對人品道德看法,綜合而成的關係不好。
換句話說,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從趙禎的角度出發,他都沒有理由選王欽若。
這般狀況之下,主動進宮要官,大概率是無功而返,甚至有可能是自取其辱。
可王欽若,他偏偏還就來了。
這般舔著臉不把自己面子當面子的行徑,不得不說,滿朝上下,恐怕也就唯獨王欽若干得出來了。
至於結果·——
「王相公倒是好氣魄。」
趙禎抬頭看著王欽若,眼神當中反而多了一絲好奇,問道,
「你方才也說了,相位固重,乃社稷大事,如此說來,李迪不行,你便能夠勝任了嗎?」
這話和方才相比,多了幾分平和,讓王欽若的心一下子就定了下來。
所以說,臉皮算什麼,人活著,有些時候就得不要臉。
機會都是爭取來的,他要是要臉,那以後,恐怕可就真的只能一直被李迪壓著了。
如今至少,能有個機會不是?
當下,王欽若沉吟片刻,道。
「臣斗膽,自陛下登基以來,臣觀陛下之志,有凌雲騰空,發揚祖宗基業之勢,此大宋社稷之福也。」
上手先給皇帝陛下拍個馬屁,隨後,王欽若話鋒一轉,便切入了正題當中。
「然陛下有鴻之志,朝臣之中,卻未必有與陛下志同道合之人。」
這話一出,趙禎頓時眸光一閃,問道。
「王相公這話的意思是,李迪和朕不是志同道合之人,你才是?」
「臣和陛下,也非志同道合之人。」
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的這場奏對,就像是一場面試。
而對於王欽若來說,或許在政務一道上,他跟別人比略有欠缺,但是,應付這樣的場面,王相公可是擅長得很。
面對皇帝懷疑的目光,他坦然自若的開口,道。
「陛下之志,臣不曾盡知,也不敢妄自揣測。」
「李迪是一員正臣,但是,他卻並不是適合相位之人,因為他這樣的人,和陛下如果不是同路人,那就會和陛下背道而馳。」
「臣不一樣,臣和陛下哪怕並不志同道合,也會跟在陛下身後,走同一條路,這就是臣和李迪,最大的區別。」
這話說的—
還真是夠直白的。
趙禎不得不承認,他對王欽若的認知,再一次刷新了。
對方這番話的意思就是,李迪是個有能力的人,但他這樣的『正臣」,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固執己見。
讓李迪這樣的人來當宰相,皇帝會有無窮無盡的糟心事兒。
而他王欽若就不一樣了,他是一個侯臣,能力上或許比不上李迪,但是,讓他來當宰相,皇帝能舒心的多。
應該說,這道理是沒錯的。
但是,如此心安理得的說出來,不得不說,這位王相公的臉皮是夠厚的———
不過,心中感慨過後,趙禎卻也不得不開始認真思索起來。
在這番話之前,他其實並沒有讓王欽若任相位的打算,畢竟,不管是從出身,立場,能力,德行,各個方面,他似乎都沒有用王欽若的理由。
但是如今.—·—
趙禎必須要說,王欽若的這番『歪理」,貌似有些打動他。
「大宋積弊良多,朕的確有意革新。」
沉吟片刻,趙禎抬起頭,第一次以審慎認真的態度,開始和王欽若談話。
「但正因如此,馮拯去後,新的相位,才比尋常相位,份量更重!」
「宰相者,禮絕百僚,自當德才兼備,令文武百官信服,若非如此,如何能助朕革新積弊?」
見此狀況,王欽若的心中也變得緊張起來。
他明白,自己已經成功的扭轉了此前在皇帝面前留下的負面影響,讓他拉平和李迪之間,因為聖寵之前的差距。
但是,這還不夠。
因為即便是拋去主觀感受,單純的從客觀條件上去比對他和李迪,自己也是處於劣勢的。
不過,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硬著頭皮也只能上了。
「臣斗膽要說一句,陛下錯了。」
既然要於不利之中拿到最終的勝果,那麼,就必須要膽子夠大。
所以,王欽若一開口便是語出驚人。
所幸的是,皇帝並沒有因為他的冒犯而不悅,只是稍稍皺眉。
「何解?」
於是,王欽若想了想,道。
「臣便以歷朝歷代深惡痛絕之黨爭來舉例。」
「自春秋以來,有聖人傳道,天下士子無不讀聖賢之書,以仁德自居,然而入得官場,或因利祿之心,或受局勢所迫,聚集結黨,相互攻許。」
「不同黨派之間,相互傾軋,恨不得將對方置於死地,他們所用的手段之酷烈狠辣,見者駭然「朝堂之上,如若僅僅只要德行出眾,便可令百官歸心,安分守己,則世間早無黨爭。」
不得不說,王欽若是個聰明人。
他知道趙禎不喜黨爭,所以,特意用了結黨來引申到相位的選擇上。
果然,這番話成功的引起了趙禎的深思,見此狀況,王欽若立刻趁熱打鐵,將自己最終的結論給端了上來。
「陛下,為相者自當德才兼備。」
「但這並非是為了,以德才而使群臣信服,進而如臂指使,政令通達,只是為了宰相在處理政務時,能夠秉持公心,一心為國。」
「宰相有其尊榮,但亦因其身居中樞,一舉一動皆受各方非議。」
「臣斗膽,說句誇張的話,以相位之重,不管是誰來任職,即便聖人再現,也難免遭受攻計。」
「紛擾嘈雜聲中,考驗的是為相者的定力和手腕。」
「於此而言,過分在乎清名聲譽者,反而容易被其所縛,束手束腳,難以真正輔弼君上,安撫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