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故弄玄虛
這話趙禎說的十分謹慎,但是,劉娥又豈會看不出他的心思。
輕哼一聲,她沒好氣的開口道,
「有話就說,這裡又沒有旁人!」
於是,趙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起身拱了拱手,也不再扭捏什麼,接著道。
「此次科舉改制之後,解試選拔會更加嚴格,尤其是特奏名恩科盡歸流內流外之後,正科若仍依舊制,恐怕不妥。」
「恰逢此次貢舉人才湧現,朕想著,不妨將殿試正科榜單也做一區分,將其分為三榜。」
「狀元,榜眼,探花為一甲榜,特許授正八品京官。「
「其下為二甲榜,視情狀錄十到五十人,依舊制,授京官,再下為三甲榜,授幕職州縣官。」
說起大宋的官制,以複雜龐大而著名。
而在這諸般制度當中,最讓趙禎覺得沒有半點道理的,就是所謂選人的設置。
選人階,從差遣上來說,實際上就是幕職州縣官,選近似於京朝官的本官階,但是,又有不同。
最明顯的一點是,京朝官的本官和差遣是完全分離的。
但是,選人階則複雜的多。
其中有像京官一樣,止做階官,別有差遣的,也有階官和職事合一的。
在整個官制體系當中,幕職州縣官的人數,無疑是最多的,可謂的上是位卑人眾。
但是,如此龐大的官僚群體,卻被死死的限制在低階難以升遷。
趙宋的官場上有一句話,叫非改官為京官,仕途不可通達。
說的就是,這讓趙禎完全無法理解的,選人改官的方式。
簡單的說,幕職州縣官如果想改為京官,光有政績和名聲是不夠的。
必須要已任京官的大臣作舉主薦狀,而且,一個人還不行。
正常情況下,一個幕職州縣官,需要五名舉主。
這五人當中,還得有一名是監司官,五狀湊齊送到吏部,稱為合尖,方能進入下一步的考核流程。
趙禎能夠勉強弄懂,這麼做是為了控制京朝官的數量,同時減輕吏部的壓力。
可關鍵是,這本身就是冗官帶來的問題啊!
這種保薦制度,一方面嚴重壓制了底層官員的上升通道。
幕職州縣官,大多數都是沒有關係背景的官員,這種制度下,他們當中即便是有才能的人,若無人提攜,也只能終身沉淪選海,無望仕途。
沒有上進的動力,慢慢的就會變得汲汲營營,做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嚴重影響地方的施政效率。
另一方面,舉主保薦改官,對於這些底層官員來說,不亞於再造之恩,天然就將雙方給完全綁定在一起。
有這種制度在,若不黨附,就不能踏入京官之列,若成為京官,先天就帶著身後舉主的烙印,
豈能不朋黨為禍?
所以,這種得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制度,在趙禎看來,是必然要廢除的。
但是,還是那句話,不能著急!
選人制度,本身根植於冗官問題,同時,又和大宋繁複龐雜的差遣制度相互糾纏。
貿然要動手改動,觸及到了太多的利益,
所以,只能一步步的來,這次科舉,就是個好機會。
以往的科舉,每次錄取的人數雖然不少,但是,除了前三名固定授予京官之外,其餘基本上全部都授予幕職州縣官。
偶爾有特例的,也最多就是前五名或者前七名可以授京官。
現在趙禎就要撕開這個口子,將榜單分成一甲二甲三甲,二甲以上,一律都授京官。
如此一來,京官的數量越來越膨脹,含金量自然也會降低,如此一來,便可以逐漸模糊京官和幕職州縣官的界限,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考慮徹底將其廢除。
不過,這些話還是不能直接跟劉娥說。
畢竟,如今的劉娥,雖然已經一定程度上開始接受改革的主張,可要是趙禎說他的改革要如此大動干戈,劉娥怕是還是很難認同並且支持。
只是,人要做什麼,有些時候是很難徹底掩飾的。
趙禎的這番話說完,劉娥看著他的眼神,就多了幾分深意。
沉默了片刻之後,她開口問道。
「官家對這一批的舉子,期望甚高啊!」
雖然說,對於趙禎的真正用意,劉娥不能完全猜透,但是,至少也知道,他提出這個想法,肯定不是無的放矢。
見此狀況,趙禎遲疑片刻,倒也不曾否認,道。
「請大娘娘允准。」
午後的陽光照進來,儘管已經到了初冬時節,還是讓人身上暖洋洋的。
「也好,官家日後親政,也得有一批用得順手的官員。」
劉娥最終還是沒有拒絕,點了點頭,道。
「這批舉子的文采都是上上之選,又是官家登基後的第一批舉子,正好培養起來。」
顯然,在劉娥看來,趙禎這是在尋覓人才。
但是,即便如此,劉娥也並沒有太擔心。
因為大宋的體制之下,一個官員想要身居高位,沒有個十來年的打拼是不可能的。
所以,劉娥覺得自己大概率是等不到這批人成長起來的,就算是幫趙禎提前施恩,儲備一下人才,倒也無妨。
不過·.
「既然你要給二甲的進士授京官,那一甲的前三名,不妨更大氣些,讓他們直接留京如何?」
這話一出,就連趙禎都是一愣。
要知道,京官和朝官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中間相隔的地位品級,可完全不同。
雖然說,二者的跨越並沒有流內官到京官那麼困難,可一般來說,能夠達到朝官層次的官員,
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一方重臣了,至少得是擁有一定資歷的京官才能任職的。
何況,即便是朝官,也未必能留京任職,
一甲的進士,說白了,也不過只是進士而已,初入官場之輩,授朝官,未免也太————」
趙禎一陣皺眉,在心中將劉娥剛剛的話又過了一遍,忽然心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麼。
「大娘娘的意思是——言官?」
諸升朝官當中,有一類非常特殊,那就是御史群體,官職不高,但是,卻擁有隨時上殿的權力。
以往的時候,一甲進士授官大多為從八品,夠不上七品的御史,再加上御史的除授,還有一些其他的限制性條件,所以,趙禎也沒往那想。
但如今看來,劉娥這話指的,不出意外就應該是言官了。
不過,為什麼呢?
眼瞧著劉娥輕輕頜首,趙禎一時也沒想明白。
要知道,大宋和明清還不同,因為有宰相的存在,所以,進入仕途的新人們,基本上都是要從地方做起的。
前三名的進士,無非也就是帶著京官的銜,免去了最艱難的轉遷越階罷了,本質上來說,他們幹的還是州縣官的差事。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中書宰執,是完全沒有過地方經驗的。
劉娥這上來就要將一甲的這幾個人留京,看似是好事,可實際上沒有經過地方磨礪,未來他們想要走到宰執大臣的地步,可就非常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