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那些年的人才選拔制度(四)

  【還有李白,李白是誰?那是詩仙啊!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李白的名頭那都是響噹噹的,榮獲無數小迷弟,就連當時的皇帝都請他去作詩啊!皇帝都仰慕於他了,他想要個官還會難嗎?】

  天幕適時的放出一些李白的詩篇,不少帝王看了都贊一聲,好詩!

  【安安在這裡淺談一下李白,李白有才有華,卻是終身不得志,他渴望治國平天下,想做管仲、諸葛亮般的人物,匡扶朝政、安邦治國,可是又屢屢碰壁,他做過最大的官也就是翰林罷了,然歸根究底還是在其才華上,李白太有才了,有才到當時的皇帝都仰慕於他,當他以為被皇帝親自召見,平步青雲指日可待,理想馬上就要實現的時候,現實給了他一潑冷水,當時的皇帝並不需要治世能臣啊,他欣賞李白的才華,他只希望李白能時時的陪在他身邊,只是想讓他做個宮廷詩人,為他寫詩作賦。】

  【所以李白能做官,能做皇帝的寵臣,可他的抱負確實實現不了,當然他的不得志也源於他的性格,李白太狂了,狂到讓皇帝的寵妃磨墨,讓皇帝身邊的太監脫靴,戲謔天子如同僚,這樣的狂士,皇帝會喜歡嗎?】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的性格,又如何能在官場存活呢?他最終的結局還是歸還山林,仗劍遠遊。】

  彼時還年輕的李白緊皺著眉頭,他滿懷抱負,可是還沒等他施展,天幕就把他透了個底朝天,然後告訴他:你別瞎忙活了,你的抱負實現不了,你的一生都將與仕途無緣。

  這讓他如何好受?

  ……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剛剛寫下這句詩的杜甫一聲嘆息:太白兄啊!小弟很是懷念你啊!

  ….

  各朝各代的帝王對於李白的才華無不認可,可對於他的失志卻有種不好說的感覺,畢竟有才華並不代表有政治才能啊!

  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默默的在思考這是他的哪代子孫在位?竟然讓自己的寵妃自己的太監給詩人磨墨脫靴?帝王面子何存?

  李世民是欣賞李白的才華,但是並不代表認可他的狂啊!古有禮賢下士,那是真的想求得治世能臣啊,可李白這只是幾首詩啊,作為一個帝王何至於此?

  敏銳的嗅覺讓李世民隱隱覺得這帝王似乎有那麼一點荒唐?

  【關於李白,安安就說到這,我們繼續說回科舉制,這樣隨意的科舉,雖然為國家帶來了不少人才,可隱患也隨之而來,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亦不在少數。】

  【若說唐代的科舉是比較隨意的,那麼宋代便在其隨意之上進行了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改動便是彌封、謄錄。】

  【什麼叫做彌封呢?就是將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記錄封貼起來,說白了就是糊名。】

  【說到糊名,讓安安想到一則挺有趣的故事:據說啊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考卷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他的弟子曾鞏所寫,為避嫌,歐陽修將其排在了第二位,而曾鞏則陰差陽錯的得了第一。】

  【老祖宗們,是不是覺得這麼大的一個烏龍有點搞笑啊!怎麼會這樣呢?是不是會為蘇軾憤憤不平呢?】

  【其實啊事情是這樣的,那是發生在嘉佑二年的一場考試,那一場考試被譽為「千古第一榜」,史學界將其稱為龍虎榜,原因無他,只因為那一屆考試群英薈萃,湧現了很多出色的人才,可以說名臣將相數不勝數,匯聚了南北兩宋近三百年國祚中的一半精英,不得不可謂是人才濟濟。】

  【而傳說中歐陽修誤認蘇軾的試卷便是來源於第二場考試,題目為《刑賞忠厚之至論》,熟悉蘇軾與曾鞏的老祖宗們必然知道他們寫文的風格那是截然不同啊!而作為曾鞏老師的歐陽修又怎會不知自個學生的作風,如此之下,竟會誤認?這可能嗎?】

  仁宗朝及之後的文人默默的點了點頭,蘇東坡的文章恣意縱情,狂放不羈,頗有戰國縱橫家之風,而曾鞏之文古雅、平正、沖和,邏輯嚴密,引經據典務求毫無破綻,兩者之文確實有著很大的區別,更何況歐陽修乃是曾鞏之師,且他又不瞎,又怎會辨別不出來呢?

  【其實啊,當時首先發現蘇軾之文的是梅堯臣,他是副主考,對蘇軾文中的典故頗感疑惑,於是就去問了歐陽修,歐陽修亦表示不知,故而才將蘇軾的第一降為第二。】

  【當時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事後,就此句,歐陽修和梅堯臣還特地詢問過蘇軾,而蘇軾竟說那是取「想當然」之意。】

  北宋,歐陽修回想起那日,亦不得不感嘆:蘇東坡真乃奇才也!

  【什麼是「想當然」,那不是胡編亂造麼!可蘇軾就是那麼有才,有才到令當時的文壇大佬歐陽修都信以為真,當然想必他也沒有想到有人竟會在科舉考試中瞎編,可蘇軾就是那麼奇葩,不只是這麼一處,他的很多處都是胡編亂造,找不到出處的。】

  【到這,安安就要說了,蘇大佬啊您有才是不假,可那是在考試啊!以您這種胡編亂造的風格,又怎麼會有好名次呢?】

  北宋年間,蘇軾摸了摸鼻子,怪他咯!可他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只覺文思泉湧,想到什麼就寫上去了啊!

  【也就是當時批卷的是歐陽修,他當時致力於推廣古文運動,更是欣賞其縱橫捭闔,磅礴大氣的文章,方沒有過多深究,甚至破格提拔,否則別說是名次了,怕是進都進不了啊!】

  【據相關文獻記載,蘇軾當時除了「論」這科外,其他幾科的成績大都不太好,雖然沒有落榜,但排名也是很靠後的,至於曾鞏當時的成績也並不高,那一榜的狀元其實是一個來自於福建的考生章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