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宋朝的那些事兒(六十四)

  【作為藏傳佛教的大師之後,趙顯原以為他會如此的度過餘生,可不知當他來到知命之年之時,離禍也不遠了。】

  【在他平安的度過30餘年之後,53歲那年,他的厄運降臨了。關於他的結局,元代名僧念常《佛祖歷代通載》是這麼記載的: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

  【很顯然,趙顯的死不是自然而亡,那麼他為什麼會被賜死呢?歷史之中沒有確切的記載,可有過不少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詩文惹禍?】

  文字獄?明清兩代的一下子就想到了這一點上。

  對於趙顯,很多人其實都不太了解,畢竟作為南宋的亡國之帝,因著年紀太小,實在是沒什麼存在感。

  他們不知他亡了國還有做高僧的經歷,亦不知他最終竟還是難逃一死。

  他們對他的了解太少了。

  【據說他當時寫的一首詩,詩中的遣詞造句觸怒了元朝的統治者,被認為是對元朝的不滿,最終元朝廷以反賊的罪名將他賜死了。】

  【然主播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所謂的詩文惹禍,就是文字獄,這在明清兩代很是盛行,若說發生在明清時期,完全有可能,但是在元朝,不太可能,因為元朝不興文字獄啊!】

  【元朝的統治雖然殘酷,但是他們對漢族士人的文字作品都不大留意,甚至完全不忌諱使用「夷狄」、「胡」、「蕃」等字。】

  【雖然主播不喜歡元朝,但有一說一,元朝真的是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文字獄的朝代,終元一朝,並無詩文賈禍的事件發生,所以所謂的趙顯詩文惹禍而被賜死,不太可能。】

  明清兩朝的皇帝們:「……」

  朱元璋摸了摸鼻子,感覺有被內涵到。

  他也覺得不太可能,元朝似乎確實向來不計較這個,但是元朝統治殘酷,漢人老百姓沒有活路啊!

  不然他也不會揭竿而起,還有有時候那些所謂的讀書人確實討厭嘛!

  康熙摸了摸下巴,自我反思了下,貌似文字獄確實有點多,或許可以適當減少點。

  【主播覺得更多的可能是趙顯在薩迦寺有了一定地位後,其出身和他的性格,遭到了妒忌和排擠,於是乎他被迫從西藏來到河西,可是那些人還是不肯放過他啊!】

  【他們想要致他於死地,就會不斷的在皇帝面前說壞話甚至誣陷於他,比如說他謀反什麼的。】

  【雖然不是因為詩文,但是也是可以說他謀反的麼!統治者對於謀反者那是零容忍,在不斷的誣陷下,趙顯最終被賜死了。】

  【不過不管是哪種說法,趙顯死的冤枉那是事實。趙顯,南宋王朝實際上的末代皇帝就這樣走完了他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在53歲的年紀落下帷幕。】

  宋朝皇帝難受,而其他皇帝則是吃瓜吃的起勁。

  不只是開國皇帝的故事精彩,末代皇帝的故事同樣精彩。

  至於南宋亡國,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只管吃瓜。

  【趙顯雖然是南宋皇朝實際上的末代皇帝,但是在他投降之後還有兩位被立起來的皇帝,那些忠臣義士們不死心啊!依舊想著救國啊!】

  【接下來就簡單的說一下那兩位皇帝,一位是趙昰,趙顯的兄長,南宋度宗趙禥的長子,然而他是庶長子,當時賈似道把持朝政,主張立嫡,因而是更為年幼的趙顯被立為帝。】

  【時值蒙古入侵,恭帝投降,於是乎他在南宋風雨飄搖之際被大臣擁立為皇帝,企圖能恢復宋朝。】

  趙匡胤抿嘴,原本以為他宋朝的故事到此結束了,沒想到還有兩位皇帝。

  他感恩於忠臣義士的心,可終究大宋還是挽救不了。

  【當時宋廷兵勢日衰,根本無力抵抗元軍的入侵,德祐二年二月初五,宋恭帝在臨安皇城裡舉行了受降儀式,宣布正式退位,隨後,伯顏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臨安。】

  【投降之後,趙顯同母親全氏等人被押往大都,至此,延續了近320年的趙宋王朝正式結束。】

  【然而文天祥、陸秀夫等人不甘心,企圖救國,決定效仿當年的高宗再創南宋的故事,想要繼續延續宋朝的命運。】

  【於是他們擁立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圖謀再度中興。然而此時天下還有幾分是在宋人手裡啊!他們想要效仿當年高宗那樣中興,何其之難啊!蒙古又豈會是當年的金國,他們會給宋朝以喘息的機會嗎?】

  一個朝代能否延續一次已經是幸運,豈會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幸運?

  世上也就只有一個漢,能分裂成西漢、東漢乃至蜀漢。

  而宋能讓趙構給創建出一個南宋,那是金無能,是宋之幸運。

  這份幸運不會有第二次了,宋朝的氣數已經盡了。

  這是各朝各代絕大多數人的共知,他們靜待著宋朝的滅亡。

  【當時,四川大部分地區已落入蒙古之手,然福建、浙江、長江以北等等還在堅守,那時宋朝的軍隊大概有20餘萬人,若指揮得當,勝負也未可知。但是彼時宋朝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也就沒可能力挽狂瀾了。】

  【宋朝君臣們寄希望於元軍能像當年的金兵一樣,因不堪忍受南方濕熱的天氣退兵,給宋朝一個喘息甚至中興的機會,因而步步退讓,可是元軍終究不是宋軍啊!】

  【在元軍的壓迫下,福州、泉州、潮州、惠州相繼失守,宋朝君臣也一步步往南逃亡,幾乎都是在海上度過的。】

  【在這種顛簸流離的處境下,宋端宗也走到他生命的盡頭,他在福州登帝的時候也就七歲,到底是半大的孩子,被蒙古軍追擊,顛沛流離,他受不住這種驚慌失措的日子,最近驚病交加而死,時年九歲。】

  沉默!各朝各代盡皆沉默。

  把帝國的壓力都壓在一個半大的孩子身上,這讓他哪裡受得住,不過兩年便逝去,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