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公孫瓚在冀州鄴城之內為諸將封功賞賜,那邊袁紹卻是在渤海郡苟延殘喘,其在經歷了涿郡之戰之後,麾下兵將少去大半,不但河北四庭柱只剩得其二,就是連被派去征繳叛將季雍的朱靈也率軍降與了張郃。
袁紹聽聞此事,心中更氣,不過這時逢紀則是上前諫言說道:「主公,眼下我軍新遭大敗,冀州全境又丟與燕軍,正是軍心不穩之際。主公應當在那公孫瓚大軍再來進犯之前,抓緊時間聚攏人心,切不可如先前那般,隨意派遣兵將去往他處,只恐如那朱靈一般,會一去不返啊。」
袁紹聽完逢紀諫言,沉思一番,而後點頭道:「先生所言頗有一番道理,那便依先生之見行事吧。」
言畢其又不免嘆息一聲道:「只可惜便宜了那公孫瓚。」
這邊袁紹在渤海郡南皮城中收攏殘軍,操練軍事,那邊鄴城正南,兗州境內,曹操召集兵將謀士駐於東郡之中商議道。
「雖早知曉那袁本初不會是公孫瓚之對手,但是卻不曾想到,那公孫瓚的燕軍竟如此強悍,只用月半時間,便收得冀州近乎全境,如今那公孫瓚更是親自坐鎮到鄴城來,與我東郡只有一水之隔,倘若那公孫瓚突發異軍,南下攻來,我等豈不步了那袁紹後塵?」
聽得曹操此言,其帳下謀士荀彧則是說道:「曹公所慮並非空穴來風,不過以下官之見,那公孫瓚才得冀州,新定鄴城,正是百廢待興之際,實在不易再動刀兵,該是休養生息才是。」
「不過這也正是給了曹公準備時機,吾觀那潁川郡內許縣地處中原之中,距離鄴城頗有距離,曹公可就此率領大部遷往許縣,高壘城牆,修繕工事,為日後抵敵燕軍南下,早做準備。」
這荀彧荀文若乃是公孫瓚麾下謀士荀攸的叔父,其之才華亦是甚高,被稱有『王佐之才』,日前曹操經人引薦,識得荀彧之才後,也是驚呼:「此乃吾之子房也。」遂將荀彧拜為軍師,事無巨細,皆與其進行商議。
這荀彧早已靠其才幹征服了曹操麾下諸位將軍,此時聽得荀彧之言,那夏侯惇則是說道:「軍師先生所言甚是,末將亦是以為,還是暫且遷移,去往許縣是好,不過這卻並非我等怕了他公孫瓚,倘若那公孫瓚當真興兵來犯,某當即點兵殺將過去,定不叫那燕軍一人渡過白馬!」
曹操聽了夏侯惇此言之後,欣慰說道:「有元讓此話,吾心甚安。那便依軍師之言,遷往許縣,壘砌城牆,修繕工事,將之定為我大軍治所,改稱許昌吧。」
曹操言畢,餘下諸將皆拜服道:「主公英明!」
於是,在這中原大地之上,公孫瓚,袁紹,曹操這三股勢力雖然相鄰,可卻並不起刀兵,而是十分有默契地致力於修養民生,倒是讓那中原之地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好生安穩度日。
不過天下之大,卻遠非中原一地也,中原之地公孫三家暫且相安無事,可在那西涼之地,局勢卻很是緊張。
那張繡麴義兩人在涼州經營多年,早已收服當地民眾,而後乃將目光轉投長安,又得燕王公孫瓚之指令,命其起兵策應平西將軍徐晃,於是則有張繡麴義裝作不和,大勝董卓軍兵之事。
時過境遷,轉眼已有兩月過去,此時張繡麴義兩人又得隴西,已將部隊行出涼州,至得雍州邊境,更是暫以隴西為跳板,準備挺進雍州三輔,攻取長安。
那董卓對於張繡這支涼州兵眾,十分厭惡,有它在雍涼之地,董卓可謂是如芒刺背,如噎在喉,正趕後來公孫瓚袁紹相繼在中原稱王立帝,部將徐榮則是提議將呂布自洛陽調回,放任徐晃大軍回援冀州戰事,則調呂布來戰涼州張繡等眾。
卻哪曾知曉,待得呂布率軍退回之後,那徐晃卻並未回援冀州,而是繼續一路西行,如今已至潼關之外。
此時董卓已將呂布大軍調往西涼,饒是董卓再如何不曉軍事,也是知曉不得如此反覆調度,否則軍士疲憊不堪,更會生出怠戰之心,是以只得再於城中點播兵馬,命徐榮為帥,行出長安,逕往潼關而去,命之鎮守,不得擅出,據敵於此。
徐榮聞後,欣然領命,當日便於城中調撥數萬大軍,軍糧無數,更兼滾木礌石,強弓勁弩等一應軍資,向那潼關行去。
董卓之弟董旻見得徐榮搬出這許多器械物資,則是擔心道:「兄長,這徐榮雖是守城,可剛一出行便帶上這許多器械,是否太過誇張?」
董卓聞言,卻是說道:「兄弟不知,那徐榮中郎將雖武藝不及呂布,計謀不及李儒,可是若論守城防護,放眼我軍中諸將,未有一人能及徐榮也。其心思縝密,更熟讀兵書,深諳其中之變化,又對某忠心耿耿,若某對徐榮信之不過,只怕便再無一人可得某之信賴也。」
董旻聽得兄長對徐榮如此誇讚之言,當即點了點頭,記在心中,不言其他。
且不說那徐榮引領大軍去往潼關鎮守,也不言那徐榮張遼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但遇地方阻敵之軍,盡數瓦解,只說那麴義張繡馬超三人於那隴西郡內商討事宜。
「聽得線人情報,那董卓已經調派了呂布率軍自洛陽退回,逕往涼州而來。還請諸位思索,該如何對敵。」
眾人聚集,麴義便開門見山得問道。聽得麴義所問,賈詡則是當先說道:「那呂布所部幾經征戰,又遠道而來,必疲憊不堪,即便到了前線,也需休整一番才能征戰。再看我等,收攏涼州,又得隴西,在此駐紮多日,以逸待勞,士氣正盛,若是開戰,必可勝之。」
「不過此地乃是雍州地界,並非涼州,我大軍於異鄉作戰,多有不利,若想擴大出路,必要在那呂布大軍抵達之前再得一城,將大軍分而治之才可得最終之勝利。」
賈詡言畢之後,突然話鋒一轉,一語道出了大軍劣勢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