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賢哲(求訂閱)
與溫候分道揚鑣之後,蘇御繼續北上,至於那位鬼市主人,目前以他的境界,確實惹不起。
這不叫慫,他還沒傻到以金丹境去和人家玉璞境硬剛的。
不過溫候的這個場子,他將來一定會找回來的,正如慈音曾經囑咐過的那樣,身為霞舉洞天的主人,自當庇護洞天生靈,維護洞天氣運不失。
而想要洞天內氣運越發強盛,則需要對外開放,吸納外來人員。
這就是為什麼當初那麼多人進入洞天,而慈音和景來明明有關閉入口的能力,卻沒有這麼做,因為在他們看來,封閉三百年的洞天確實需要一些新鮮空氣了。
離開洞天之後,北上之路,蘇御總覺得有點不對勁,直到行出七百里後,才終於發現哪裡不正常了。
蘇御皺眉道:「裴大姨,咱們出來以後,你有沒有發覺,似乎走哪都有風?」
裴妤一愣,迅速掌握到了華點,驚詫道:「你的意思是?咱們被人盯上了?」
溫候說過,鬼市主人曉風乃是一縷拂曉春風體悟天地大道所化,所以蘇御自然而然會懷疑到曉風身上。
未入鬼市之前,清風時有時無,但自從離開鬼市之後,走哪都有風,這就奇怪了。
蘇御以望氣術觀察周圍,掃視方圓三十里之地,卻是一無所獲。
風過無痕,風起無跡,難以窺探。
「我總感覺是被人盯上了,但我卻找不出來,」
裴妤點頭道:「正常,如果盯著我們的是曉風,你能找出來才怪。」
蘇御覺得,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如同洗澡的時候旁邊總有個人盯著你的身體看,這讓人很不舒服。
商議之下,蘇御將裴妤收入乾坤袖,隱去身形,施展縮地山河,試著想要甩掉追蹤之人。
而與此同時,青龍溫玉,正張羅起一眾山神水神,布下了一張天羅地網,請君入甕。
他都調查清楚了,涇將水神許錦江受百姓愛戴,庇佑一方生靈,是難得的好神。
這樣的好神不該被誹謗,不該被砸碎金身水府,而他做為神君麾下左護法,非常有必要將蘇御捉拿歸案。
而另一邊,許錦江金身被毀,修為大跌,江神廟發生的一切,他已經透過金身神像看的一清二楚,這是山河正神獨一無二的能力。
他本欲立即返回祖江告狀,卻在英烈城附近撞到了王庭大將軍司犁射等人,
兩撥人馬碰頭之後,稍一合計,頓時直指同一個目標。
汨江水神也完蛋了,自己派出去的人,以及問劍宗聶春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許錦江對蘇御切齒痛恨,尤其對方還和自己的白月光呆在一起。
此子當誅!
雙方商量過後,一致認為這是蘇御的手筆,司犁射權衡之下,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帶人全力奔赴祖江。
在他們看來,蘇御的行動軌跡暴露出他北上的意圖,既然涇江水府已然被砸,那麼蘇御此時必然已經北上接近祖江流域。
於是許錦江負責傳信祖江攔人,兩撥人馬全力東進,寄希望在祖江以南,完成對蘇御的圍剿之勢。
八年以來,除了劍仙隋江南,還沒有哪個大乾人士,值得大夏如此大動干戈。
當然,他們這撥人與當年圍殺隋江南的那撥,還差的很遠。
事實上,蘇御確實被困住了,
他目前所處的位置,已經離開寶山洲,進入平柔洲,這裡是平柔大王慕容五台的地盤。
方圓三百里地界,被一座山水大陣所包裹。
真正的山水大陣,連白色火焰和仙劍和光同塵都拿這座陣法毫無辦法,蘇御無奈之下,只能退回,尋找陣眼所在。
但凡陣法,必有陣眼,無陣眼不可運作,也是破陣的唯一希望所在。
這座大陣中,直接覆蓋平柔洲兩州十三郡,以及無數鄉鎮,是極大的手筆。
自己目前已經處於完全被動,他有機會汲取山根水運,來提升自己的修為,但是這樣一來,附**民必然遭殃,他下不去這個手。
一條未知的江面上,蘇御從農家租來一條船,站在船頭眺望著兩岸的風景,
蘆葦泛黃,秋風已至。
他到不怕被人圍殺,因為一旦遭遇死局,他隨時可以躲進洞天裡,當然了,能不躲最好不要躲,他也是要面子的嘛。
正如邢昭表哥說過的那句話一樣:行走江湖,如果連臉都不要了,那你還混什麼混?
一陣雷聲過後,天空下起瓢潑大雨,天色瞬間黑暗下來,
蘇御知道自己眼下的一舉一動,都已經落在別人眼裡,雖說那些山水正神刻意避開他,但蘇御明白,這些人正通過某種特殊方式,在暗中盯著自己。
他坐在船頭,修行大黃庭的同時,正仔細的瀏覽著關於山水敕令的內容。
道門有三清,依次是太清,上清,玉清,三大分支雖有道理之爭,卻是同根同源。
太清道中修道有成的真人,頭頂魚尾冠,上清則是芙蓉冠,玉清蓮花冠,以此區分。
就蘇御目前已知的,欽天監國師丘神績出自太清一脈,霞舉洞天原主人出自青蓮洲上清一脈,景燭樓主趙無極出自玉清一脈。
而當世之中,儒釋道三家的聖人,口含天憲,具備敕封山水正神的神力。
北夏應該是儒家的勢力範圍,而在大乾,蘇御雖然沒有見過山神水神,但是從民間傳聞,茶館評書那裡不難看出,應該也是有的。
只是不知道,大乾的山水正神,又是由哪教敕封?
或許是道教?畢竟當朝國師出自太清一脈,
也可能是佛教?四大聖地的小極樂天在大乾,也有分支,比如姜沛寧所在的淨土齋,以及霞舉洞天內的明心館。
至於儒家嘛,他不怎麼了解。
吳羊敕令,等同於聖人法旨,蘇御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獲得的不是太清掌教敕令,也不是上清掌教敕令,偏偏是吳羊的敕令呢?
只是說是緣分了.
吳羊的這道山水敕令,法力通天,不單單可以敕封一地山河正神,更能改換山水氣運,搬山倒海,神通不要太大,簡直和玉皇大帝的聖旨差不多。
但蘇御知道,越是這麼厲害的神通,越是不能隨便使用,因為威力越大,波及也就越大。
之所以現在抽空仔細瀏覽晦澀難懂的山水敕令,是因為眼下困住自己的,就是一撥山水正神。
你們可真閒啊,既然困住我了?為什麼不動手呢?在等什麼人嗎?
蘇御笑了笑,起身離開小船,前往最近的一座州城,霸州。
他已經想好怎麼對付這幫吃香火的傢伙了。
接下來的幾天,蘇御流連於茶館酒樓這些消息靈通的地方,四處與人攀扯聊天,幾日下來,算是對平柔洲的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平柔洲地域廣闊,在南王庭五洲當中,屬於地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商貿最發達的地方。
掌權者乃是北夏大族慕容氏的一個分支,族長慕容五台,也就是平柔大王。
此刻的慕容五台正在前線,帶走了平柔洲二十萬精銳鐵騎,但各地州城卻沒有受到多少戰爭的影響,從一這點來看,北夏的國力當真勝過大乾不少。
而且平柔洲的書院最多,足足有二十多座,
裴妤說過,在北夏,儒教是國教,幾乎每一座州城都開設有書院,由祖江那位以『憲章文武』四字化為四個等級。
但是在平柔洲,卻有兩座書院,根本不賣祖江正神的的面子。
見音書院和逸雲書院,
其中逸雲書院據說供奉有儒教一位聖人的畫像,文氣極盛,是北夏讀書人,人人嚮往的聖地。
這兩座書院,包括蘇御曾在英烈城見過的月見書院山主柳上淳,都自認為自己才是儒家正宗,所以和祖江那位頗有點不對付,認為祖江古熹越俎代庖,手伸的太長了。
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你一個江水正神,不但將整個北夏的山水正神全都包攬麾下,還把手伸進了讀書人的地方,難道就因為你給儒家聖人划過船?
說巧不巧,見音書院就在霸州。
霸州在平柔洲不算大城,卻很出名,就是因為見音書院的存在。
街道上,隨處可見讀書人,有的甚至手裡揣著書本走路,搖頭晃腦的朗誦著。
見音書院坐落在平山山麓的末端,就在霸州郊外四十多里的地方,
整個霸州修的最好的一條官道,就是通往書院的,可見當地官府對書院的重視。
此時此刻,蘇御也走在這條官道上,撐著一柄城裡買來的油紙傘,冒雨前往見音書院。
道路上已頗為泥濘,一輛馬車顛簸駛過,濺了他一身泥水,
接著,蘇御看到那輛馬車停下,從車廂內走出一位年輕公子,撐傘朝著蘇御跑了過來,揖手道:
「不好意思,道路泥濘,車夫掌控不好以至於濺濕兄台衣衫,得罪得罪。」
蘇御笑著擺手:「無妨無妨,些許小事,仁兄不必掛懷。」
那人上下打量一遍蘇御,面露好奇,實因蘇御氣質絕佳,溫和儒雅,讓人一見便生親近之意,
「兄台也是讀書人?是否也是前往書院?」
蘇御點頭微笑:「正是,早知雨勢這般大,該雇輛車馬來著。」
那人哈哈一笑,道:「相逢即是緣,兄台可坐我馬車一同前往。」
「既是同行,那就叨擾了,」蘇御揖手道。
「欸~見外了不是,大家都是儒家門生嘛,」
那人拉著蘇御登上馬車,身披蓑衣的車夫衝著蘇御歉意一笑,蘇御微笑還之。
車廂內,還有一位清秀少女,見到蘇御之後微笑點頭。
馬車繼續上路,蘇御與那人在車廂內攀談起來。
兩人一見如故,交淺言深,當然,是慕容照言深了。
男子叫慕容照,旁邊少女是他的妹妹慕容穗,兩人都是來自於霸州慕容家,他們這一支與平柔大王慕容五台那一支可就離得遠了。
不過即使如此,慕容照的三叔仍是被平柔大王封為霸州太守令,相當於公安局長,地位不低了。
蘇御則是隨口胡扯自己來自割鹿洲,久聞見音書院大名,這才來瞻仰一番。
兄妹倆此番前往書院不是求學,而是送信,他們的大伯父曾在書院任教,五年前因身體不適離開書院返回族中靜養,於三天前離世。
而幾位堂兄在家裡張羅喪事無法脫身,所以才由他們倆跑一趟書院,邀請大伯舊日同僚前往弔唁。
慕容照大伯的名字叫慕容博,蘇御在城內已經聽說過了,名氣極大,平柔洲一帶頗為有名望的賢哲。
在儒家,書院山主可稱之為大儒,其下還有大哲,賢哲之分。
慕容博二十年前曾入北王庭任職,當年他與幾位大儒聯名提出的一項國策,可謂造福百姓無數,所在民間中極受尊崇。
二十年前的北夏,尋常百姓家中所養馬匹,叫做官馬,說白了就是拿著官府給的微薄水草費,替國家養馬。
關鍵是,本就不多的水草費經過官員層層盤剝之後,落在百姓手裡已經沒有多少,但你沒拿到錢,馬還必須給養好了。
每隔三月,會有專門的吏員挨家挨戶的測量馬膘,對照前期記錄,如果馬瘦了,養馬之人會被罰錢,如果馬死了,好傢夥,還會量刑。
別看這樣一來,戰馬的供應是有保障了,但是養馬的百姓則是一個比一個過的艱難。
而慕容博和幾位大儒聯名提出的國策,則是取消水草費的同時,將馬匹的主人從朝廷下放到百姓手中。
這項國策在民間被叫做一馬兩駒,意思是老百姓從朝廷這裡獲得一匹良馬外加三兩銀子,此馬歸百姓自家所有,無論你用來耕地、租賃、還是拉貨,都不再繳納任何稅種,但是,五年內需上交兩隻馬駒。
馬成了自己的,百姓自然會悉心照料,養的好了幹什麼都能賺錢,不差那點配種費和草料費,
此項國策頒布後的十年,北夏馬匹存欄數量直接翻了五六番,而且那些養馬百姓的生活也愈發好了,以至於養馬的人越來越多。
朝廷從中挑選優質良馬編入軍中,擴充騎兵。
此項國策頒布後的第十二個年頭,甲子大戰爆發。
感謝創世用戶「魔族,乖軒軒」大佬打賞的100書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