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暫借

  現在張桂成傷重,而且他又是個木匠,張九言也就只能請別人了。

  這楊先今年五十多歲,在這十里八村,手藝很出名,和張桂成比,張桂成也得叫他一聲師傅。

  找到楊先家裡,只見他家裡的房屋是磚木結構,做的很好,雖然沒有雕龍畫鳳,房子也不大,但是整體輪廓看著舒服,細節小處精緻,一看就是手藝高超。

  再看這房子,已經是有些年頭了,最少二十多三十年,看來這應該是楊先年輕的時候建造的,一來用作居住,二來可以作為自己的名片。

  張九言微微一笑,讚賞道;「這個楊先,倒是聰明,有點做買賣的頭腦。」

  正要敲門,卻是門上掛了一把鎖,沒在家,張九言正要離去,打算明天再來。

  不想走的時候,正好看到楊先回來了,一家七八口人,一起回來的。

  再一細看,他們推著一個木板車,車上都是泥瓦匠用的工具,什麼都有,而且同樣的工具不止一件,而是很多件。

  看來他們一家都是泥瓦匠。

  張九言上前作揖行禮,楊先呵笑著還禮,看樣子很高興。

  這也不奇怪,手藝人就是這樣,別人找上門,那一定是找他去幹活的,這就代表有錢可以賺了。

  打開房門,楊先請張九言進去落坐,一杯熱茶端上了上來。

  當然,說是說熱茶,其實也就是熱開水,普通百姓家裡,哪來的茶葉招待,有熱水就不錯了。

  張九言連聲稱謝,說良心話,真要是茶,張九言還喝不習慣呢。

  而後張九言向楊先說起了自己的要求。

  「楊師傅,我這房子沒什麼特殊的要求,就是希望越快做好越好,至於價錢嘛,我放心你,你說個價。」

  痛快。

  這是張九言給楊先的第一印象,不過楊先也不可能漫天要價,因為多年的生活經歷告訴楊先,凡是痛快的人,他給錢痛快,走人也痛快。

  楊先問道:「言哥兒,你是要建造多大的房屋,磚石木材是你自己買,還是我來給你買?」

  張九言想了想,說道:「不怕楊師傅笑話,我家的宅基地有多大,我自己也不清楚,要不你和我去看一下,你再給我報個價。」

  「行。」

  而後張九言帶著楊先回家看了一下,最後楊先報價五兩銀子,磚石木材全包。

  張九言手上只有四兩銀子,而且也不可能全部花了,

  還得生活呢,還得有發展的本錢呢,還得給張桂成一家多少買點吃的補身子呢。

  看來還是自己太年輕了,以為蓋房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在把帳一算,自己看起來是張家村的首富,但是一建造房子,立馬就沒米下鍋。

  張九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對楊先說道:「楊師傅,實在是對不住,我這手裡的銀子還不夠,看來這事情得往後推一推了。」

  楊先沒有因為白跑一趟而生氣,笑道:「沒事沒事,言哥兒客氣了,都是十里八村的鄉親,見外了。」

  儘管沒有談成,但楊先的態度讓張九言很滿意,在心裡,張九言把這個楊先給記下了。

  晚上,張桂雲來到張桂成家,找到了張九言,說自己可以借房子給張九言一家住。

  原來張桂雲聽說張九言想建造房子,還把楊先楊師傅請來看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又沒做。

  張桂雲正好家裡有一個老房子,是以前他爹留下來的,一直空在那裡,沒人住。

  張九言幫了他大忙,人得知道知恩圖報啊,所以張桂雲聽了,立即跑來說這事了。

  張九言聽了,那還有什麼說的呢,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都說以真心換真心,這句話真不白說的,張九言是體會到了。

  張九言爹娘也沒有意見,所以第二天開始,張九言一家就開始打掃那個空房子。

  空子很大,很寬敞,四間房間,還有廚房,只是因為多年沒人居住,很破爛,門也沒有了,到處都結了蜘蛛網。

  不過打掃一下,再稍稍翻修一下,裝個門,打個桌椅板凳什麼的,也可以住。

  唯一比較有缺陷的就是這空房子位於張家村的最邊緣,邊上緊挨著村邊小路。

  這年頭越來越不太平,流民越來越多,所以在這個位置,以後可能會有不速之客進來。

  但是如果真有那樣的事情發生,那流民的情況就很嚴重了,住在哪裡也都差不多。

  一番打掃收拾,三天後,張九言一家三口終於是住進去了。

  有了住的地方,張九言娘很高興,雖然這裡不是自己的房子,但也好過在張桂成家裡,兩家人擠著強。

  再說了,現在張九言表現的越來越有主張,這也讓她很欣慰,對以後也有了希望。

  有了落腳的住處,一家人很快就開始勞作。

  夏稅交上去了,百姓們又要開始為秋糧的徵收做準備。

  按照朝廷規定,秋糧的徵收不能超過來年的二月,這又是一次難關。

  這就是古時老百姓的困境和苦難,不論你如何掙扎,只要你活著一天,就有一天的事情等著你。

  想要做別的事情改變生活,你很難擠出時間來和精力。

  一代窮,代代窮。

  有時候並不是他們不想改變,誰都想過好日子,但是他們一沒時間,二沒精力,三是承受不起失敗的代價,自然難以實現心中理想。

  而後的七八天時間裡,張九言幫著爹娘把家裡剩下的土地都種上了小麥。

  不過張九言並不指望會有多大的收穫,因為一來天氣乾旱,少雨。

  二來田地的灌溉設施不行,水溝基本都幹了,灌井又沒有,這更加讓收成沒有盼頭。

  至於水車什麼的,這更加是不要想,根本沒有。

  這樣的現實,作為種了一輩子田地的莊稼漢,張家村的村民每一個人心裡都有數,但他們還是一個個的相信會有一個好收成。

  不是他們傻,而是他們面對殘酷的現實,無能為力。

  而這時候,一個消息讓他們多少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對於張九言來說,這個消息卻不是什麼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