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輔助之心
韓熙載、徐鉉陪著蘇宸喝的很高興,都喝道半夜了,這才盡興回房休息。
本來給二人安排了兩個房間,但是這兩個老友,以許久未見為由,今晚睡在一張榻上了。
此時接近凌晨,蘇宸喝的不少,也回房睡覺了。
韓熙載和徐鉉躺在床榻上,還沒有完全睡熟,小聲聊起來。
「消息太突然了,想不到以軒還活著,在這裡暗自發展壯大。」韓熙載感慨。
徐鉉也感嘆:「是啊,世事無常,我也沒有想到。」
韓熙載笑著說道:「如果吳國真的能復國,我們在這裡繼續為官也算迷途知返,重回老東家了。」
徐鉉有些疑惑:「韓老哥,你說,以軒所說的吳越人派人去仇殺,有多大可能?」
韓熙載猶豫一下,答道:「這個不好說,我們也沒有在現場看到,以軒他既然這樣講了,不論真假,我們相信它是真的就行了,跟我們沒有直接關係。接下來,我們在這裡安身立命就是了,以軒的為人和才華,我們都很清楚,這個楊吳少主,還是她的義妹,只要我們在朝廷上,形成勢力,最後,誰來做這個武王,或許我們能夠扶持一把。」
徐鉉聽到韓熙載的話中之意,吃了一驚,看向了韓熙載,輕聲道:「韓兄的意思是?」
韓熙載語重心長說道:「目前的楊吳少主畢竟是女流之輩,日後如何能夠真的登基為帝?如果她信得過她的兄長,加上以軒足夠的優秀,文武全才,建功立業,到時候,我們也可以保蘇宸,成為吳王.」
徐鉉恍然道:「對啊,他的才華和務實精神,帶兵能力,驚艷程度甚至蓋過了大宋趙匡胤,同樣擁有雄才大略,就看接下來,他能否讓許多將領和文臣心悅誠服,都擁護他了。」
韓熙載說道:「如今蘇以軒握有兵權,訓練有素,還掌握經濟、海外貿易的經脈,一旦帶兵打仗也擅長,到時候可以跟秦王李世民相媲美了。到時候,來個玄武門之變,陳橋兵變,他便可以登基!」
徐鉉忍不住激動道:「如果是那樣,我們就保著一個明君,大幹一番事業了。當年在年輕時候許下的雄心壯志,豪言壯語,還能在年邁時候,再熱血一回,去努力實現!」
「我就是這個想法,故而飲酒過後,還無法入眠,實在是個好目標。」
「若真如此,那我們就迅速寫信,給許多咱們的同僚,趕緊過來投奔了。」徐鉉的意思,就是寫給孫黨的人,全都過來發展。
「不急,目前聲勢不宜過大,我們先在這立足,然後分批把人接過來。」
徐鉉無奈:「可是,目前還缺人手啊!」
「沒關係,缺人就找以軒要,讓他撥給我們幾十個人,就夠使用的了。」韓熙載微笑著,並不把蘇宸當外人。
韓熙載這樣盡心竭力,也是為了蘇宸他的前途和命運。
雖然他們在酒席間也聽說了,楊吳政權里,還有幾個島主,就是黑雲都的部下和謀士,並非完全是蘇宸和楊吳少主的人,但是,官場上,韓熙載等人都是老油條了,輕車熟路,會逐漸把握朝廷政權,傾斜靠向蘇宸這一方的。
「好,那就這樣定了。」徐鉉點頭,同意這個辦法。
幾日後,江濤、劉洞、夏寶松也被接到了泉州,三位士子在南唐剛做上小官,就滅亡了,成為了亡國之臣,沒有著落的時候,被人秘密接過來。
當三人看到蘇宸的時候,有些不敢相認了。
「你是,蘇公子?」
「對,是我!」蘇宸微微一笑,然後把來龍去脈,有選擇的說了一些。
「竟然是吳越人如此卑鄙,派人暗殺蘇公子!」
「幸虧蘇公子福大命大,躲過了這場劫難。」
三人都在驚呼未定,為蘇宸捏把汗。
蘇宸說道:「暫時我還是用著化名陳蘇,為的是不引起宋國的注意,讓宋軍暫時跟各地的義軍抗爭,我們在這裡可以休養生息,否則被宋君知道,又來擒拿我了。」
「那倒是!」三人都覺得有道理。
「你們接下來,就留下幫我,擅長做縣令的,安排你們上任,喜歡處理軍務的,就留在軍中,另外,楊吳要重新立國,也需要在朝堂做官的。」
江濤說道:「我喜歡從地方做起,就做縣丞做起吧。」
劉洞這時道:「我打算在六部做官。」
夏寶松則對軍務感興趣:「夏某不才,很喜歡軍伍,一直幻想像李賀那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加入軍中。」
蘇宸聞言,果然不同才子,性格各異,有不同的志向。
「好,就這樣定了,明日開始,就正式上任了。」
現在楊吳的政權結構還沒有完全搭建起來,這個需要足夠博學儒雅之士才能制定成體系,蘇宸覺得,韓熙載和徐鉉就是最佳的搭檔,可以把楊吳朝堂班子,先組建起來。
蘇宸可以讓楊靈兒直接起草任命,他的特權也算很大的了。
有時候,蘇宸感覺自己越來越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了,楊吳大事,他能夠提前許諾,然後找靈兒走個手續,目前楊靈兒對蘇宸還是十分信任的。
就在漳泉之地後方在發展時候,前線也不斷傳來捷報,呂超群將軍與呂崢將軍兵馬合在一起,加上俘虜之兵,已經有十萬之眾。
目前進入了吳越境內,開始攻城掠寨,不斷向北進發。
從邊關進入,與吳越軍隊先後三戰,均是大勝,已經攻占兩州十一縣,聲勢浩大。
不得不說,吳越還是很富裕的,吳越錢氏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民本」思想。錢鏐常說:「民為社稷之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他不僅自己不稱帝,還反對強藩稱帝。
錢鏐諄諄地教誡子孫要恪守臣節,要「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做到「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意思是,發現事不可為,遇到雄才大略的明君,早做歸附,免得使得江浙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所以,吳越並沒有秣馬厲兵,窮兵贖武,因此各州縣的守軍並不多,只有幾千人,訓練也一般,所以,面對十萬大軍狂卷過來,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了。
這個消息,迅速傳向了杭州城的吳越朝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