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金秋,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儘管今天的氣候並不盡如人意,春天時遭遇了連月的大旱,夏秋的時候又遭遇到了洪澇,但是并州的糧食生產卻創下了歷史新高,喜獲大豐收。
這樣的好收成自然是得益於精耕細作的全面推廣,經過兩年的試點,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試點區域,糧食的產量至少也提高了六七成,最高的地方可以提高一倍還有餘,如此驕人的成績,讓曹亮是信心倍增,所以在今年春天,曹亮決定將精耕細作面向整個并州進行推廣,除了不適合進行推廣的山地之外,平原地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田地都實施了精耕細作的耕作方法。
全面推廣是不同於試點的,在試點區域,曹亮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證耕作效果,全面推廣之後,許多的配套條件,如水利、種子、耕牛、勞動力都必須要跟得上,這將會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畢竟改變農民固有的思維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曹亮委派了大量的農事官前往各郡各縣,去督促和管理種稙,引導和幫助農民進行精耕細作。
萬事開頭難,更何況是這麼龐大的工程,不過在大量農事官的努力之下,精耕細作還是有效地推廣開來,在經歷了春季大旱和夏秋大澇之後,糧食產量有增無減,精耕細作的成功,讓并州百姓是歡欣鼓舞,大慶豐收。
民以食為天,糧食種稙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統治階段和普通百姓的難題,雖然天下的土地眾多,但廣種薄收,效率低下的耕作方式根本無法解決天下百姓的溫飽問題,遇到災荒年月,顆粒無收,種地的農民都淪為了流民,天下焉能不大亂?
曹亮的精耕細作無疑是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的最好方式,歷代以來,并州素以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稱著,所以在天下十三部州之中,并州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一直以來都是排在倒數幾位的。
那怕曹亮占據并州,司馬懿都不以為然,在司馬懿的認知當中,并州荒涼偏僻,糧草產出有限,根本就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曹亮以并州為根據地,想和擁在大半個天下的司馬家來抗衡,那豈不是痴人說夢話。
所以司馬懿寧可把重心放在對付淮南的王凌身上,也沒把并州的曹亮太當回事。
一般來講,十民抽一兵,也就是說,正常的兵民比例是十比一,擁有十萬軍隊,那必須得有百萬人口來做為基礎,一個荒涼偏僻的并州,能有百萬人口嗎?
當然高於這個比例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但養活的軍隊過多,老百姓的負擔便越重,因為軍隊所需的糧餉,最主要的來源還是賦稅,這是要落到每個人頭上的負擔,軍隊的數量越龐大,老百姓的負擔便越重,在糧食不增產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將會是不堪重負,窮兵黷武短時間內確實可以提高戰力,但長久以往,必然是民不聊生,徹底崩潰。
如今并州軍的戰鬥序列已經是超過了十萬人,如此急速地擴軍,固然可以提升并州軍的戰鬥力,但是對并州的經濟也將是一個嚴重考驗。
但精耕細作的推廣,讓這一切都不再是個事,糧食產量的倍增讓并州的百姓第一次有了餘糧,也讓并州的府庫變得充盈起來,以現在并州的經濟實力,別說是養活十萬軍隊,就算是更多的軍隊,那也不是問題。
當然曹亮的收穫不限於此,這半年的時間,劉瑛可是要求曹亮那怕公務再繁忙,也不得在外面留宿,不管多晚,都得回家陪老婆。
曹亮不敢拂逆,只得遵從老太太的吩咐,每日早出晚歸,勤勉得很。
一份耕耘,自然就會有一份收穫,羊徽瑜和司馬如的肚子日益隆起,劉瑛自然是喜上眉梢。
正始十年冬天的第一場雪飄起來的時候,洛陽那邊也傳回了曹亮等待已久的消息。
不過對於這個消息,曹亮倒是沒有絲毫的驚訝,當初選擇從河內退兵的那一刻起,曹亮知道王凌的敗亡已經是註定了的,只不過按他的預估,王凌還能再多堅持一點時間,至少能熬過這個冬天。
但是王凌沒能堅持下去,一場連綿不斷的大雨加速了王凌的敗亡,而司馬懿不過是捉住了天時的機會,水淹壽春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地步的王凌沒有試圖再進行最後的決戰,而選擇了投降,淮南之戰在經歷了十九個月之後,落下了帷幕。
冬十月,司馬懿回師洛陽,曹芳為了彰其功,改元嘉平,於是這一年也就成為了嘉平元年。
在回師洛陽的半路上,被司馬懿軟禁的王凌選擇了自殺,或許對對他而言,這是一種最為體面的死法了。
不過司馬懿顯然不會放過他的屍體,回到洛陽之後,王凌的屍體被拉到了鬧市街頭,當眾被鞭屍三百,原本完好無損的屍體被皮鞭抽得是血肉模糊。
而且這還不算,司馬懿除了把他的屍體曝屍三天之外,還把他的首級割下來,懸掛在洛陽的城門口進行示眾。
這便是對叛逆者最高的懲罰了,那怕人死了,屍體都會代其受過,司馬懿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恐嚇天下的百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膽敢叛逆作亂者,王凌便是下場。
單單是懲處王凌並是不是司馬懿唯一的手段,在斬草除根方面,司馬懿恐怕比任何人做得都極端,王凌的三個兒子:王廣、王飛梟、王金虎都被腰斬於鬧市。
還有早些在兗州被擒獲的令狐愚,此次也被一同處斬,他享受的「待遇」更高一些,被賜以車裂之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五馬分屍。
此次受到誅連的人也同樣是極廣的,大約一千多名王凌和令狐愚的親信嫡系被處斬,流放和發配邊疆的人更是多達數千人,洛陽城又經歷了一次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