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的壽春城原本一如往常一樣的寂靜,但隨著城門的開啟,整座城池變得躁動起來,一股由步兵和騎兵以及戰車混雜而成的人流車流,如洪堤的洪水一般,湧出了壽春城的南門。
戰馬在奔馳,戰車在飛馳,人也在一路狂奔著,淮南軍的這股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地向著司馬軍的連營陣地發起了衝擊。
王飛梟深知一鼓作氣的緊要,如今淮南軍飽餐戰飯,正是體力和精力最為旺盛的時候,如果能借著這麼一股子的氣勢,一舉地衝破司馬軍的防線,那突圍之戰便可以成功,但如果突圍受阻,士氣回落,那麼二次進攻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能不能最終突圍成功,就真得很難說了。
事先經過縝密的偵察,王飛梟已經掌握了司馬軍防線的大致情況,雖然說司馬軍號稱二十萬大軍,但至少有一半左右的軍隊布署在合肥一線,用來對付東吳的援軍。
真正圍困壽春城的軍隊,其實就只有十萬人,而且這十萬人,平均分配到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上,每個方位上,最多也就只有二萬五千人。
雖然說淮南軍叛逃者甚眾,但其實大多數的叛逃者都是來自於後來招募的平民,這些平民新兵缺乏戰鬥經驗,意志力也薄弱的多,根本就不堪大用,那麼真正在突圍之戰中派得上用場的,也只有王凌的嫡系部隊了,他們才是淮南軍的主心骨,此次突圍的最大倚仗。
這支軍隊有五萬餘人,是真正的精銳力量,雖然人數上只有司馬軍的一半,但是如果王飛梟戰術運用得當,那麼就可以在局部形成優勢兵力,以此力量來完成突破,王飛梟還是充滿信心的。
司馬軍圍城的連營並沒有扎在城下,而是與壽春城相隔有二里左右的距離,也就是說雙方有二里左右的空曠地帶,數萬大軍出城,動靜非凡,而那邊司馬大營時刻都有哨兵盯著,一旦發現淮南軍有突圍的意圖,就會立刻示警,防禦的軍隊便會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
王飛梟倒不是擔心司馬軍會警覺,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對方不可能沒有防備,所以那怕王飛梟把突圍的時間選擇在了凌晨,也並不意味著想要迷惑對手。
王飛梟最為擔心的,其實是司馬軍環城挖得那道壕塹,當初為了圍困壽春城,防止淮南軍突圍,司馬懿下令在壽春城的四面,象挖護城溝一樣,挖了一道既寬且深的壕溝來,並且用挖出來土在外圍築起了高壘,興修了防禦工事。
這道壕塹,無疑便成為淮南軍突破的難點,儘管為了讓城中百姓逃亡方便,司馬軍的這道壕塹並沒有徹底地挖通,有部分地段是可以通行的,但這些地段也安放了大量的拒馬鹿角,並派有重兵駐守,而且這些地段很窄,最寬之處,也不過能容兩三匹馬並行而已。
顯然王飛梟不能指望奪取這些隘口讓大軍突圍,他要做的,就要填平這道壕塹,為大軍的突圍鋪平道路。
趁著司馬軍故意放鬆警戒的機會,王飛梟早已派人摸清楚了司馬軍的防禦狀況,其實司馬軍的防線,最難突破的就是這麼一道壕塹,只要淮南軍難踏過這一道壕塹,剩下的就是一路坦途了。
當然在壕塹的後面,還有司馬軍的連營,不過相比於壕塹的難度,淮南軍馬踏連營,至少要相對容易一些。
為了越過這道壕塹,事先王飛梟還是做過大量的準備的,他令淮南軍的先頭部隊,每人準備一個布口袋,在口袋之中裝滿泥土,就算司馬軍挖得那道壕塹又寬又深,但幾萬隻沙代袋扔進去,王飛梟還真不信填不平它。
其實淮南軍也不需要將所有壕溝都填平了,只需要在淮南軍的前進路上,填出一條幾十丈寬的道路來就足矣了,如此算算,這些沙袋是綽綽有餘的。
出城之後,王飛梟立刻下令軍隊急速前行,要趁著司馬軍不備的時候,發起突襲,首先把那個壕溝給填平了。
王飛梟之所以選擇在凌晨這個時候動手,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的,凌晨五更之時,正是人們將醒未醒的時候,如此大規模的行動,不想被司馬軍所發現,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這個時間段,除了哨兵之外,大部分的士兵恐怕都在夢鄉之中,就算他們得到了哨兵的示警,從醒來到投入戰鬥,至少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個時間段,已經是足夠淮南軍從城門口衝到壕溝前了。
只要搶先將壕溝給填平了,那麼司馬軍刻意布置的這道防線就會成為擺設,淮南軍突圍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提高。
淮南軍剛一出城,司馬軍那邊就響起來刺耳的梆子聲,很顯然司馬軍的哨兵已經發現了淮南軍前來進攻,特意地敲響梆子來示警。
王飛梟沒有在意,或許這種情況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司馬軍的哨兵那肯定是一天十二個時辰隨時待命的,想繞過他們不被發現,除非淮南軍隱身了,否則肯定辦不到。
王飛梟需要做到的是,捉住司馬軍得到示警到投入戰鬥的這段時間間隙,以最快的速度衝到壕溝的前面,將這幾萬隻沙袋扔到壕溝里,等司馬軍反應過來,這壕溝也就差不多給填平了。
但是,就在淮南軍剛剛接近到壕溝只有一箭之地距離遠的時候,突然間萬箭齊發,宛如頭頂上突然迎來了一場疾風暴雨,淮南軍猝不及防,許多的士兵是紛紛的倒地。
淮南軍的先頭部隊,按照王飛梟的要求,每人都攜帶了一隻沙袋,這個沙袋裝滿沙土,分量可不輕,每隻至少有五六十斤重,而且體積不會太大。
帶了沙袋,也就無法再攜帶防護性的盾牌了,儘管沙袋也可以充當護具,但面積過小,起不到多少防護的作用。
而且沙袋又沉又重,也比較影響淮南軍的移動速度,所以亂箭之下,淮南軍的傷亡還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