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兗州準備的時間那麼長,自然有他的考慮,固然操練新兵,整合陣形雖然一定的時間,但這對司馬懿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多年領軍打仗的經驗讓他處理這些事遊刃有餘,絲毫不覺得有什麼難度。
就算是王凌,也未必讓司馬懿如臨大敵,其實司馬懿視為平生之敵的人,恐怕也只有諸葛亮了,其他的人,還真沒有幾個放在司馬懿的眼中。
唯一讓司馬懿比較擔憂的是,淮南緊鄰東吳,如果吳國此次趁火打劫的話,勢必會攪亂淮南的格局,司馬懿要同時面對兩股的力量,自然必須要慎重才行。
而且前方所探聽到的消息,這種可能性非但不是沒有,反而是無限的大,王凌懼於朝廷的大軍來犯,已經是驚惶失措,主動地向東吳稱臣,據說,現在淮南的城頭,飄揚的已經不是魏國的旗幟了,而換成了吳國的旗幟,此為司馬軍的細作親眼所見,實實在在是王凌投降吳國的明證。
王凌和吳國勾結的消息,無疑讓司馬懿最為擔憂,王凌得到了吳國的相助,必然是如虎添翼,司馬懿想要拿下淮南,無疑又平添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謀定而後動,一直是司馬懿用兵之道,司馬懿打仗,從來也不打無準備之戰,他仔細地研究了淮南的局面,發現王凌和吳國之間,還是存在許多的間隙的,相互之間,有著很大的戒心,比如說諸葛恪屯兵於牛渚,距離壽春還有比較遠的距離,如果司馬懿抓住機會,搶先包圍壽春並阻斷吳國的援軍,便可以搶得先機。
但是司馬懿也深知,他往淮南派了大量的細作,對方又怎麼可能不向兗州派出斥侯,也就是說,一旦司馬懿在兗州有所行動,淮南的王凌和牛渚的諸葛恪必然很快就得到消息,從兗州到壽春到距離畢竟要比牛渚到壽春遠,司馬懿無法保證自己的軍隊能比諸葛恪先一步趕到壽春。
如何才能搶得先機,是此次淮南之戰的關鍵所在,平時的防備森嚴,肯定是難以覓到機會的,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時間比如年節,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氣候條件之下,比如大雪大雨大霧等等比較極端惡劣的天氣,這有這個時候,敵人的防備才會稍微的有所鬆懈。
也許早天遂人願吧,臨近年關之時,突然大降大雪,道路隔阻,正是司馬懿所祈盼的千載難逢的良機。
這次的雪下得很大,而且範圍很廣,基本上覆蓋了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區域,有的地方積雪深度達到了數尺,車馬難行。
大雪隔阻了交通,司馬懿很難再得到關於淮南的消息了,不過,兗州的消息想要傳遞到淮南去,也同樣是困難重重。
這樣的天賜良機司馬懿如何能錯得過去,如果等到春暖花開,敵人全神戒備,想要偷襲,根本就沒有機會,而此時,正因為天降大雪,行軍不便,敵人才可能疏於防範。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是偷襲作戰的要領,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從客觀上幫了司馬懿很大的忙,誰都認為現在不是行軍的時候,都在準備過年之時,司馬懿則是忙著調動軍隊,踏雪而行,偷襲壽春。
這麼厚的積雪,對軍隊的行軍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最起碼司馬軍的騎兵部隊就因為雪下的太厚,根本就提不速度來,甚至比步兵還要慢。
從兗州到淮南,幾乎是一馬平川,即使是設下關卡。也無法保證這邊的消息不會傳遞到淮南,而此刻天降大雪,騎馬難行,消息的傳遞變得極為滯後,以現在的情形來看,司馬懿的大軍抵達壽春,恐怕比傳遞消息的快馬還要快。
司馬懿任命孫禮為先鋒,司馬師副之,他們統率五萬人的先前部隊南下,直撲壽春,而後大軍便可以沿著先頭部隊所踏出來的路徑,長驅直入。
在雪地行軍,最為困難就是開路了,尤其是這種厚達數尺的積雪,清理起來難度重重。
但孫禮是一位有經驗的老將了,他指揮先鋒部隊採用輪換的方法,破雪踏路,始終維持著中速前進的速度。
在這種惡劣的天氣情況下,行軍幾乎成為了一種最為艱難的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想保持高速前行幾乎是一種奢望,能讓行軍速度達到中速並維持穩定,也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了。
茫茫大地,除了白色已經很難再分辨出別的顏色了,再加上年節將至,所以這條大道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人影。
而此刻孫禮司馬師統率的這支軍隊,成為這片大地上唯一的另例,他們踏雪破冰,始終地沖在最前面,給後繼的部隊踏出一條可以行進的路來。
現在孫禮幾乎不用擔心有人會跑到他的前面去,就算往常來去如風的快馬,此刻被困在雪地里,一樣是施展不開,許多行人和商旅,則藉助於軍隊給他們開出一條安穩的道路來,遠遠地跟隨在軍隊的後面前進,省時省力,又非常的安全。
所以孫禮絲毫不擔心此次的行動泄露,因為在這種條件下,沒有任何人能比他們的速度更快了,就算現在許多的細作得到了司馬軍出兵的信息,但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將消息給傳遞出去,急得都快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了。
這次司馬軍的行動極為的龐大,二十萬的大軍完全是傾巢而出,這些斥侯細作,原本將他們派往兗州就是為了獲取情報,監視司馬軍的行動,如今他們輕易地拿到了情報,卻發現徹底地悲劇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送出去的途徑,最好的辦法也只能是跟在司馬大軍的後面,亦步亦趨,或許才能最快到達壽春。除此之外,自己在雪地之中選擇別的路逕行走的話,速度自然會大打折扣,恐怕就算是司馬軍到達了壽春,他們依然落在後面,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的捷徑。
但這樣的情報,還有送達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