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的戰鬥,一直處於一種比較膠著的狀態,儘管魏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們還是在堅守著,一刻也沒有放鬆,始終也沒讓拓跋力微的企圖得逞。
鮮卑人則是越打越急躁,屢屢的進攻受挫,讓自信滿滿躊躇滿志的拓跋力微也不再淡定了,如果拿不下雁門關,打不開南下的通道,那麼這一次鮮卑人很有可能就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回了。
於是拓跋力微決定加大進攻的力度,再多建造幾百架雲梯,對雁門關實施飽和式攻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雁門關。
但就在鮮卑人傾注全力發起進攻的時候,他卻發現魏軍的防禦手段有所改變,以前魏軍守城的時候,雖然也是大量地使用擂石,但這些擂石只是從城上扔了下來,最多能砸傷攻城的隊伍,對鮮卑人的後方陣地是沒有什麼威脅的。
但是今天卻發生了喋喋的怪事,這些擂石竟然如同長了翅膀一樣,竟然是飛了起來,可以飛出很遠,大約有兩三百步的距離,而飛起來的石頭威力更加的驚人,無論是被它砸中的人,還是雲梯以及車輛,無一不成為齏粉,那從天而降的雷霆之勢,讓鮮卑人是驚惶失措,這些石頭也太猛了,根本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防避得了。
而且這些石塊可不是小數目,它們不斷地從城頭上飛了起來,不停地砸向鮮卑人的隊伍,而且這些石塊似乎是長了眼睛,專撿人多的地方砸,凡是被砸中的士兵,全部是血肉模糊,死得不提有多慘了。
這些鮮卑人顯然被嚇壞了,把這些飛石稱之為長翅膀的石頭,為了躲避這些飛石,鮮卑人是紛紛抬著個腦袋,死死地盯著天空,一看到情況不對,撒丫子就跑。
可惜這些飛石並不在少數,避得了這個,躲不開那個,鮮卑人疲於奔命,自然就沒有能力繼續地專注於攻城了。
消息報給了拓跋力微,拓跋力微親自到陣前去觀看,果然陣前亂石如飛,砸得鮮卑人四散而逃。
拓跋力微大皺眉頭,不出所料的話,這些飛石就都是那種叫做投石車的器械射出來的,看來魏軍的援兵趕到了。
事實確實和拓跋力微猜測的一般無二,當鮮卑人的進攻到了第六天的時候,曹亮也如期地趕到了雁門關,與鄧艾石苞合兵一處。
曹亮率步兵部隊趕到雁門之後,大大地加強了雁門的防禦力量,曹亮不光是帶了五千人,而且還把攻打九原的最大功臣投石車給拉來了,五十輛投石車一字排開,登上了城頭。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城頭,投石車的使用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俱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攻擊的角度要進行一些調整,攻城的時候,投石車採用的仰攻模式,而守城的時候,則採用的是俯攻的模式。
這對投石車來說只是小事一樁,現在投石車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彈藥不足,先前在進攻九原的時候,投石車就已經差不多把魏軍存儲的石彈消耗光了,儘管戰後打掃戰場的時候,這些石彈還能回收再利用,但也僅僅只局限於那些沒有破損的石彈。
大多數的石彈都和目標同歸於盡了,所以這次曹亮帶到雁門關的石彈,數量上並不是十分充足的。
但這似乎難不倒曹亮,投石車所使用的彈藥,並不僅僅局限於球狀的石彈,普通的石塊也可以投擲的,只不過相對於球狀的石彈,這些不規則的石塊在命中精度上,差距是很大的。
不過對付如蝗似蛟一般的鮮卑人,命中精度上面幾乎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投石車拋得夠遠,射得夠高,就足以對鮮卑人造成致命的打擊了。
投石車出手,果然是不同凡響的,凌空砸下來的石塊力道非凡,每一塊都有千鈞之重,鮮卑人還以為是有神人相助,否則他們可不相信誰的力氣會這麼大,能輕易地這些沉重的石塊拋到半天空之中,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除了投石車之外,魏軍這次增加的另一種武器就是連弩,守城作戰時,連弩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它在破密集陣型上面,有著絕佳的能力。
一發十矢,百發千矢,幾百具連弩同時上城,幾千支弩箭就如同是暴雨梨花般傾瀉而下,對鮮卑人的威脅是何其之大。
如果說投石車對鮮卑人是有著巨大的震懾力,而連弩對鮮卑人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幾百具的連弩,所形成的死亡扇面是何其之大,幾乎覆蓋了整條的北城牆。
如此情況下,鮮卑人很受傷,魏軍如果全部裝備投石車和連弩的話,守城作戰必定是威力無窮。
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曹亮的應變能力,原本就麼多的投石車,沉重無比行動緩慢,許多人認為沒有必要攜帶它,守城作戰,多準備弓弩就行了。
但曹亮力排眾議,堅持地帶投石車來雁門,儘管因為這個原因,讓援軍的行動時間遲緩了一天左右的時間,但一經使用,效果竟然是無比強大的,所以曹亮的高瞻遠囑,得到了軍中人員的一致認可。
鮮卑騎兵經此挨打之後,似乎變得一蹶不振了,許多人經常是無意識地抬頭看天,生怕天上掉下一個飛石來砸中自己。
這種狀況之下,是很難取得重大戰果的。
拓跋力微相當的鬱悶,早知道如今魏軍援兵如此強勁,那拓跋力微肯定會在前幾日加強進攻,趁著魏軍援兵不至的情況下,提前一步拿下雁門關,魏軍大敗,投石車和連弩肯定不會再裝備到前線來了。
撤軍已經是不二的選擇了,多次進攻無果之後,拓跋力微顯然只能是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戰況,雁門關,終究是無緣染指的。
鮮卑兵退了回去,不過他並沒有回到雲中去,反而是在距離雁門關的不遠處安營下寨,隨時準備著再度集結人馬,二次進攻雁門關。
拓跋力微就是這口氣,怎麼也咽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