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滿臉的陰鬱之色,也許他也在懊悔當初沒有聽劉豹的話,才導致了老巢失守的悲劇,說實話,劉猛萬萬沒想到魏軍的來勢竟然會這麼快,剛剛吞下了茲氏,好歹你也消化一下吧,怎麼居然就這樣馬不停蹄地殺過來了,從茲氏失守到祁縣淪陷,這才隔了幾天呀?
劉蛟可是焦急萬分,大陵是他的命根子,丟了大陵他可就什麼都不是了,當然劉猛也一樣,祁縣乃是右部匈奴的根本所在,儘管右部匈奴的軍隊是目前匈奴各部之中最多的,但如果沒有了祁縣這塊根據地,劉猛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法再支持下去。
不管祁縣和大陵遭遇到了怎樣的災難,當務之急就是先把這兩座城池給奪回來,所以劉蛟迫不及待地要求劉猛儘快地撤軍,奪回二城。
劉猛當然不可能熟視無睹,他立刻地召集五部帥議事,商討撤軍的事宜。
但這個議事會開得極不順心,劉豹高調地予以反對,聲稱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攻取晉陽,祁縣和大陵已經丟了,說不定城裡的匈奴人已經被屠殺一空了,就算奪回二城也於事無補,倒不如集中力量攻城晉陽再說。
劉豹的腔調無疑和幾天前茲氏失守之後劉猛的腔調一般無二,當初劉豹請求各部支援,奪回茲氏,但遭到各部帥的反對,如今才過了幾天,劉豹便拿同樣的話打臉劉猛,讓劉猛是啞巴吃黃連——有苦沒法言。
當初茲氏失守之後,其他各部反應漠然,皆不願放棄進攻晉陽的機會反攻茲氏,如今祁縣和大陵淪陷之後,劉猛卻急著要回軍,這樣的雙重標準,確實也讓劉豹窩了一肚子的火,難免會冷嘲熱諷了。
不過到了最後,各部之前還是達成了妥協,匈奴各部將暫時地撤離晉陽,待收復祁縣、大陵和茲氏之後,擊退了魏軍的援兵,或將再次地圍攻晉陽。
當然這個妥協也是有原因的,劉猛和劉蛟堅持撤軍,大有其他人不同意他們也要單獨行動的架式,如果劉猛和劉蛟撤了,只剩下劉豹和劉騰,自然沒法再對晉陽發起攻擊了。
何況劉豹也是一個極為能審勢度勢的人,雖然前一段時間匈奴人鬧得挺歡實,但連續地被人挖了牆角之後,整個并州的形勢已經是悄然地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匈奴各部各自為戰的話,很可能會被魏軍各個擊破。
為了顧全大局,劉豹還是同意了撤軍的方案,不過做為補償,劉猛承諾在收復祁縣和大陵之後,便繼續向南進軍,去收復茲氏。
劉豹對此卻提不起興趣,現在再去收復茲氏,恐怕已經是毫無意義了,就算能奪回來,也不過是殘垣斷壁的一座空城罷了,除了有些象徵意義之外,已經是沒有任何的實用價值了。
不過劉豹還是決定率軍隨同右部和中部南下,現在的形勢讓他不得不放下成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各部抱成一團,才有存活的希望。
既然劉豹也同意南下了,北部匈奴的劉騰自然也沒有理由來拒絕,更何況,其他三部離開了,留一他這一部在晉陽,都很有可能遭到魏軍的反攻,所以,那怕是心中再不情願,劉騰也只能是率部隨同大軍一起走了。
確定了撤退的方案,匈奴軍很快就行動了起來,撥營起寨,向南進軍。
最先出發的不是劉猛的軍隊,而是劉蛟的軍隊,這個時候劉蛟是歸心似箭,他的中部匈奴中幾乎拋掉了大部分的輜重和營帳,第一個離開了營地,向南出發。
因為匈奴各部一直以來的獨立性,即使是取得了南下的一致決定,但各部之間,還是獨立行事的,劉蛟率先出發,劉猛的軍隊則是隨後出發,而劉豹和劉騰的軍隊,則落在了後面。
各部的心情,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劉蛟心急如焚,如滾油澆心,劉豹劉騰則是閒庭散步,悠哉優哉。
劉猛也不好催促,那怕行軍速度慢,好歹人家也出兵了不是,反正奪回祁縣大陵還得指望自己及劉蛟的軍隊,依靠劉豹劉騰,基本上是沒戲。
這也就是匈奴五部長期分裂的結果,沒有統一的指揮,各自為戰,相互掣肘,才導致了如今匈奴被各個擊破的情況,劉猛一心想著統一五部,坐上單于之位,但是晉陽拿不下來,之前的約定就無法生效,劉猛干著急也沒辦法。
看來奪回祁縣之後,得加緊拿下單于之位才行,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自己晉位為單于,才能擁有對匈奴各部的統治權,才不會出現象現在這個各自為政的局面。
劉猛暗暗地盤算著如何來實現自己的單于之夢,但是行軍的速度,卻沒有停下來,很快他就接到了斥侯的稟報。
根據斥侯的探報,魏軍目前已經離開了祁縣和大陵,向北推進到了東觀一帶,在那兒構築起了防線。
劉蛟率領的中部匈奴軍,行軍速度最快,此刻已經進軍到了東觀的外圍,和魏軍發生了小規模的衝突。
東觀?
劉猛暗暗地思忖起來,對於東觀,沒有人比他更為地熟悉了,要知道東觀就在祁縣的境內,也屬於右部匈奴的棲息地。東觀地勢平坦,並沒有險要可守,劉猛搞不清楚魏軍為何會將這裡選做戰場。
如果換做是他,那麼大概率就是要守祁縣的,好歹祁縣有城牆,可以阻擋一下匈奴騎兵的攻擊,而東觀一馬平川,匈奴騎兵完全可以一路橫掃碾壓。
根據事先探知的結果,這支魏軍的援兵不過才一萬人,就算他一路打仗沒有什麼減員,到了東觀,撐死最多也就一萬人,還是兵騎混雜的一萬人,劉猛還真不知道對方有什麼底氣,敢和六七萬人的匈奴騎兵正面交鋒。
難不成,這個魏國的平北將軍曹亮連奪了匈奴四座城池這後變得膨脹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