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茲氏城外,魏軍安營紮寨之後,曹亮特意地召集眾校尉及謀士到中軍帳來,共商破敵之計。
通俗來講,曹亮把這一計劃稱之為圍點打援,茲氏就是這個要圍的點,而即將回援的匈奴軍則是要打的援,在這個計劃中,圍點是手段,打援則是目的,曹亮的胃口,可不僅僅只是拿下一個茲氏城,他的目光瞄向的,是劉豹的左部匈奴主力。
曹亮的計劃一推出,就受到了眾將一致贊同,沒有任何人有反對意見,只不過在具體的實施行動之中,略微地產生了一些分歧和爭議。
這些爭議和分歧在曹亮看來完全是正常的,大家的主要爭議在於在什麼地方伏擊匈奴主力合適,這個伏擊點不能距離茲氏太遠了,當然也不能太近了,不能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必須是有利於步兵阻擊的必經要道。
這個分歧很快地就解決掉了,要知道參軍裴秀可是聲名顯赫的地圖學家,他繪製出來的地圖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為經典的教科書,裴秀不光是繪製地圖的高手,對山川地理也是極為的了解,他提出了在茲氏縣北部四十里的老爺嶺設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四十里的距離,感覺不會離茲氏太遠也不會太近,這樣就方便魏軍的調度運籌,這是其一。
其二是這裡的地形地勢雖然不是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但有高坡有緩道,方便步兵的阻擊和騎兵的衝鋒。
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老爺嶺是從晉陽到茲氏的必經之路,如果繞道的話,匈奴軍至少得多走兩倍的路程,所以老爺嶺是卡在咽喉要道的,劉豹回援茲氏,必走此地。
伏擊地點選好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分配兵馬了,據匈奴俘兵交待,劉豹帶走的匈奴兵至少有兩萬人,如果劉豹全師回援的話,那麼對於平北軍來說,必將是一場惡戰,所以這打援的軍隊肯定是不能少的。
除了王濬的長水營之外,其餘四個營都將隨同曹亮前往老爺嶺伏擊劉豹,這一戰對平北軍而言,將會是一次艱巨的考驗,所以曹亮是盡遣主力,準備做殊死一搏。
八千人,也是曹亮目前能拿得出來的最大的力量了。
此次北上平叛,經歷了不少的戰鬥,有戰鬥必然有減員,傷敵一千,就算沒有自損八百,三兩百也總是有的吧。
為了應對減員的狀況,曹亮在河東郡徵兵的時候,就超額徵用了一些人,五營滿編之後,這些人被統一安置到了平陽,列為了預備營。
預備營不在平北軍的編制之內,平時也不歸曹亮直接指揮,而是掛靠在河東郡兵的名下,但如果平北軍出現傷亡減員的狀況,便可以從預備營之中抽調出相慶的名額來,直接補充到平北軍各營之中。
每次戰鬥之後,平北軍都會做這樣的調整,以達到編制不空缺的目的,所以屢次戰鬥之後,平北軍始終都保持著一萬人的編制,不多也不少。
組建這個預備營,可以讓平北軍的始終處於滿員的態度,曹亮在這個方面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否則前往并州作戰,還沒打上幾仗,軍隊首先就打殘了,有這個預備營的存在,曹亮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如果指望朝廷來派遣兵員補缺,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當然這個預備營的糧餉開支和輔兵一樣,不在朝廷的編制之內,得曹亮自掏腰包才行。為了避免被人針對彈劾,曹亮只能是偷偷地將這筆錢糧轉給林都尉,而林都尉則將預備營劃為了本郡的義勇,在形式上是合乎規定的。
留守城外大營的長水營還包括輜重營及軍械營在內,共計也有四五千人,不過真正擁有戰鬥力的,也只有長水營的兩千人了。
曹亮給王濬的任務是對茲氏縣城圍而不攻,在營帳之中,多設旗幟帳蓬戰鼓,必要的時候,可以給輜重營和軍械營的輔兵發放武器,列隊出陣,以迷惑茲氏城內的匈奴人,讓他們認為圍城的就是魏軍的主力部隊。
曹亮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讓茲氏城內的匈奴人信以為真,讓他們感到恐懼,不敢再輕易地出城偷襲,第二,曹亮的目的也是讓匈奴人將此間的消息透露給劉豹,讓他誤以為魏軍主力正在圍困茲氏縣城,不會對半路的伏兵有所警惕。
越騎營、屯騎營、步兵營和射聲營在半夜四更天的時候,就離開了大營,悄然無聲地向老爺嶺方向開進。
進入到了老爺嶺之後,曹亮根據地形,將步兵營和射聲營安排在了高地上,興修工事,構築防禦陣地,而越騎營和屯騎營,則被曹亮安排在了兩側山谷之中,隱藏了起來。
曹亮告訴鄧艾石苞,一切聽從他的號令,只有在戰鼓擂響的時候,越騎營和屯騎營才可以出戰,不得有誤。
四校尉俯首領命,各自安排去了。
匈奴人在茲氏城中惶惶不安地度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醒來,都第一時間趕到了城牆之上,城外魏軍的營壘綿延數里,旌旗招展,戰鼓隆隆,遠遠地可以看到魏兵正在操練,密密麻麻,也不知道有多少的人。
不過看樣子暫時魏軍並沒有攻城的打算,這也算是讓城內的匈奴人暗吁了一口氣,如果這個時候魏軍大舉攻城的話,他們還不知如何是好,僅憑著城內的軍隊,能不能守得住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畢竟有界休這一戰擺在那兒,匈奴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正面和魏軍作戰的。
面對如此聲勢浩大的魏軍,守城的匈奴人都蔫了,至於出城偷襲魏軍大營,他們甚至連想都不敢想一下。
還好,魏軍的圍而不攻給了匈奴人以喘息之機,而且魏軍比較鬆散的包圍圈也讓匈奴人派出去的快馬可以輕易地離開茲氏,前往晉陽給劉豹報信,讓他儘快率軍回援,如果回援的遲了,那麼茲氏老窩很可能就會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