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離開陽平關之後,一路向東而進,向著漢樂二城的方向前進。
這條道路倒是比較平坦,但夏侯霸並沒有因為路好走就安心了下來,事實上,自從離開了陽平關,整支魏軍就處於一種高度戒備的狀態,這條路上無險可據,一旦遭到蜀軍的攻擊,形勢堪憂。
由於蜀軍是從定軍山進入漢中的,那麼蜀軍實際上已經是在夏侯霸他們的前面了,離開陽平關之後,魏軍就等於是進入到了敵後的區域之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戰鬥。
魏軍是沿著漢水北岸而走的,避開了定軍山,倒不說是魏軍懼怕戰鬥,但現在形勢逼人,能避免戰鬥最好避免一下,如果實在是避不開,該打得還得打。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暫定是位於漢城城外的魏軍大營,不過現在形勢混亂,夏侯霸和曹亮俱不能肯定魏軍大營還存在於否,甚至很有可能曹爽和夏侯玄已經撤往別處也說不定。
在蜀軍援兵到來之前,魏軍大營是圍困漢城而立的,這種四面圍困的紮營把漢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王平是插翅難逃。
但蜀軍援兵一到,這樣的紮營立刻變得不再適用了,甚至滯留在漢城城下都是極其危險的,這種腹背受敵的滋味確實是不好受。
由於情況未明,夏侯霸也只能是先往漢城方向走,再根據戰場上的變化做出調整,夏侯霸也清楚,他們現在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一支三萬左右的人馬,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可一旦遭到蜀軍的伏擊或包圍,那是凶多吉少。
畢竟野戰不同於守城,三萬人馬如果守陽安關的話,十萬蜀軍都未必能撼得過,但在野戰之中,無險可依,如果蜀軍利用地勢伏擊他們的話,不用說十萬蜀軍,就是五萬蜀軍也足夠他們喝一壺了。
曹亮的越騎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這樣的安排是因為越騎營的機動能力強,速度快,如果出現突發的情況時,越騎營可以單獨突圍,利用騎兵的衝擊力撕開一道口子衝出去,然後想法設法搬救兵來救援其他的魏軍。
漢中盆地果然是形似大盆,四面全是崇山峻岭,唯獨這盆地中央一片坦途,這種地形,最為適合騎兵部隊來行動了,如果不是為了和夏侯霸的步兵隊伍協同一致的話,曹亮早就可以率越騎營直抵漢城了。
夜晚宿營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時候,為了防備蜀軍可能的偷襲,夏侯霸將全軍人馬分為了兩班,前半夜甲班的人馬睡覺,乙班的人馬睜大眼睛盯著,到了後半夜,乙班的人馬去睡覺,而甲班的人馬時刻進行著戒備。
也就是說,魏軍的人馬每晚只能睡半宿的覺,雖然這讓白天高強度行軍的魏兵很是疲憊,但如此一來,整個大軍就處於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總有一半的人馬處於清醒的狀態,這樣就算是遭遇到敵襲,蜀軍一樣有應對的能力,不致於手忙腳亂,張皇失措。
和多派哨兵不同,這樣的防守方式有助於魏軍可以迅速地投入戰鬥,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非常時期,就必須要有非常的手段來,沒有在於主力大部隊匯合之前,夏侯霸的這支隊伍始終還是處於高度危險之中,而且他們正處於一種敵後的狀態,會不會被蜀軍的斥侯給盯上,還真不好說。
連續地行軍兩日之後,經過一片丘陵地帶時,前面探路的斥侯急急地趕了回來,稟報稱前面發現一處戰場,有大量的屍體。
曹亮和夏侯霸立刻趕到了過去,登上一處丘陵高地,眼前的景象讓人是不寒而慄,前面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屍體,從軍服的顏色上區分,有魏軍的,也有蜀軍的,不過絕大多數是身著褚黃色軍服的魏兵屍體荒馬亂,身著降紅色軍服的蜀兵屍體只占有很少的比例。
這場戰鬥似乎剛剛停止沒有多久,戰場之上一片狼籍,殘破的軍旗而頑強地插在地上,迎風飄揚著,許多屍體淌出來的血液還沒有完全的凝固,呈現出磣人的黑紫色。
這大概是一支數千人的魏軍隊伍,在這裡遭遇到了蜀軍包圍,應該是被全殲了,看不到一個活口的存在。
曹亮臉色變得凝重起來,離開陽平關的時候,他們就選擇了靠北的這條路,感覺到隔著一條漢水,應該是相對安全一些。
但眼前發生的一幕,讓曹亮覺得北路也未必是安全的,現在蜀軍已經可以跨過漢水進擊零星分散的魏軍,這一支三五千人的魏軍隊伍必定是遭遇到了五倍到十倍的蜀軍圍攻,才會導致全軍覆滅的。
看來蜀軍正是貫徹著各個擊破的原則,對這條漫長防線的上的魏軍進行攻擊,面對突發狀況,魏軍的反應還是遲鈍了一些,象這種數千人被全殲的慘烈戰鬥,完全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按現在這麼個打法,十幾萬的魏軍想必也堅持不了多長的時間,就會被蜀軍各個擊破,分而殲之了。
在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作戰條件下,魏軍想要生存,就必須地抱團取暖,現在蜀軍的胃口很大,數千人的魏軍隊伍,他們說吞就可以吞得下,那怕是夏侯霸三萬人左右的隊伍,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只有十萬人以上的大部隊集結在一起,才能避免被分割殲滅的命運。
蜀軍的胃口再大,也不致於一口可以吞掉十萬人吧。
曹亮明顯地感覺到魏軍在應對危急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戰線拖得太長,兵力分布的過於分散,這些都將成為致命的缺陷,如果不能馬上做出改變的話,十幾萬的魏兵,很可能會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眼前的魏軍屍體無疑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也只是曹亮他們看到的,那沒有看到的呢?
曹亮甚至可以想像得到,姜維此刻正率領著大軍,一路橫掃著漢中平原,肆意殺戮,縱橫無敵。
形勢逼人,刻不容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