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出兵無強口

  諸葛恪臉上,帶著一種莫名的興奮,其實,很早之前,諸葛恪就有一個計劃,一個破壞魏軍糧道,逼使司馬懿退兵的計劃。

  但這個計劃實施起來難度極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魏軍在弋陽到夾石之間的道路隘口之處,設有大量的關卡,使得吳國細作的活動空間大為地縮減,吳軍無法有效地掌握魏軍運糧的時間和路線。

  只知道糧道的存在而不知道運糧的時間和路線,那就等於是一場空,諸葛恪空有計劃,卻一直沒有實施的方案。

  現在魏軍一路強攻夾石口,雖然受阻於鬼愁澗,但吳軍卻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為了扭轉這個局面,諸葛恪甚至是思忖了不少辦法,但都缺乏實施的條件,沒有一個辦法有具體的行動方案。

  通過秦源了解到魏軍的具體運糧時間和路線之後,諸葛恪難掩興奮,連夜召集諸將商議軍情,想研究出一套破襲魏軍糧道的方案來。

  「諸葛將軍,這會不是魏人的一個圈套?司馬懿老奸巨滑,經驗老道,而糧道又是重中之重的事,如何能輕易地讓我們得手?這其中恐怕有些蹊蹺,望將軍明查。」呂據立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呂據的看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司馬懿是什麼人,那可是久經沙場的老油條了,料無遺算,象糧道這麼重要的事,他又豈能枉顧之,必須保證百分百的安全,不能出現一絲的秕漏,如果真得能讓吳軍成功偷襲掉的話,那司馬懿恐怕就不是司馬懿了。

  不過留贊的意見卻和呂據不同,他道:「司馬懿再厲害也老了,年老昏聵,所以才會幹出逼反秦源的事來,魏軍糧道綿延二三百里,他們也不可能處處設防,只要我軍捉住一點,打他一個伏擊,焚其糧草,便足可以制勝了。」

  唐咨也附和道:「不錯,末將也認為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否擊破魏軍,就在此一舉了。」

  雖然說諸將的意見不同,但諸葛恪似乎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得知曹亮在魏軍押糧的隊伍之後,那就更加堅定了諸葛恪的想法,就算這是一次冒險,那也值得他放手來搏一次了。

  或許仇恨可以真得讓人失去理智,但諸葛恪卻不那麼認為,仇恨或許會讓他變得衝動一些,但絕對不會喪失理智,那怕就是冒險,至少也會控制在他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而不會是自殺性的行動。

  諸葛恪對諸將道:「秦源那邊,某已經是反覆地試探過了,其言並無前後矛盾之處,所述之魏軍的狀況,也和我軍細作查探到的大致相同,最起碼從目前來看,秦源的歸降還是值得信賴的。他所提供的關於魏軍運糧的消息,對我們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能捉住這次的機會,斷其糧草,便可迫使魏軍不戰而退,所以這次的機會,我們不應當錯過。但為了避免中了魏人的調虎離山之計,我們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的。」

  諸葛恪旋即下令兵兩路,五萬大軍留下一半來駐守鬼愁澗,由呂據率領,加強戒備,不給魏人以任何可趁之機。

  以鬼愁澗的險要地勢,守得守不住並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只要吳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嚴防死守,那怕只有幾千人,魏軍想要逾越,都是不可能的事。

  其餘的二萬五千人,則由諸葛恪親自率領,留贊唐咨為先鋒,由小路直奔無強口,在那兒設伏,來伏擊魏軍的糧隊。

  這一路,將由秦源為嚮導,由他引路而行。

  呂據有些擔憂,本來還想再勸勸諸葛恪,但諸葛恪已經是下定決心,一意孤行,整個吳軍立刻是行動了起來,該留守的留守,該出征的出征。

  秦源看到吳軍在行動,暗暗地一拍大腿,成了!司馬師的計劃還真是順利的很,諸葛恪果然上鉤了,看來是自己該找個機會開溜了。

  不過就算是開溜,那也必須要等到諸葛恪出兵之後才行,否則被諸葛恪發現自己失蹤了,說不定會改變行動計劃,前功盡棄。

  就在秦源暗暗盤算什麼時候開溜的時候,傳令兵來到了他的面前,要他立刻去見諸葛恪。

  秦源還認為事情敗露了呢,臉色大變,不過他沒別的辦法,只好跟在傳令兵的後面,老老實實地去見諸葛恪。

  秦源他們一行只有五個人,那怕司馬師表示那四名護衛並非是尋常士兵而是武藝高強之士,但武藝再高強,能敵得過萬人嗎?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秦源果斷地放棄了此刻跑路的想法,而是老實地來到了諸葛恪的面前,等候發落。

  諸葛恪看到秦源之後,喜道:「秦將軍,多謝你提供的消息,某決定親自率軍前往無強口,伏擊魏軍的糧隊,還請秦將軍代為領路。」

  秦源這才恍然了,原來並不是諸葛恪發現了什麼,而是諸葛恪要帶他一齊出發,前往無強口。

  秦源一肚子的憋屈,沒地訴說,自己獻的策,到頭來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雖然說秦源一百個不願意,但在諸葛恪的面前,依然還保持著沉穩的狀態,不敢流露出一絲的不滿情緒來,連忙地躬身領命。

  秦源手中握有圖紙,由他來帶路,自然是合適不過了。

  諸葛恪就是準備連夜出發,預計到達無強口的時間,應該正好是黎明時分。

  這個時間段行軍,魏軍很難發現,所以比較安全。

  而且根據秦源透露出來的消息,魏軍大約每月運送兩次糧草,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的話,那至少也要再等半個月了。

  而諸葛恪,似乎一刻也不願意再等了,更何況,世事難料,誰知道半個月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錯過了這一次的機會,恐怕得遺憾終身了。

  大軍很快地就集結完成了,諸葛恪一聲令下,二萬五千人的吳軍隊伍悄然離開了鬼愁澗,連夜地從小路趕往了無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