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曹亮還是真心佩服王基,敵軍如此強大,換做是其他人,早就惶恐不已了,而他卻是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絲毫沒有畏懼之感,以五六千人馬,硬撼近十倍的敵軍,真沒有點大無畏的勇氣還真做不到。
其實曹亮不知道的是,王基是抱著與城共存亡的信念來守安風城的,敵軍強大他何嘗不清楚,但是王基他沒有退路,身為一郡之守,他與安風城是休戚與共,榮辱相依的。
王基雖然是寒門出身,但自幼也是熟讀經書,學行堅白,深知禮義節悌,那種貪生怕死獻城投降的事,斷然不可為之,人在城在,人亡城亡,是王基堅守的信念。
有這種視死如歸的信念支撐,王基自然是無所畏懼的,那怕敵人再多,他一樣也會堅守城池,決不輕言放棄,但凡有一口氣在,他一定會堅守到最後一刻。
吳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了,戰鬥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丹陽兵號稱天下之驍銳,果然也是不負其名,攻城戰本來也是最為難打的一種戰鬥,一般的軍隊,久攻不克,都會產生的焦躁的情緒,士氣也會低落下去。
但丹陽兵卻好象一具永不停歇的機器,前面的士兵陣亡了,後面的士兵會立刻頂上去,前仆後繼對他們而言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怕前面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對他們都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
這和山越人長期處於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有著莫大的關係,山越人久居窮山僻壤,生活極為困苦,生死往往在一線之間,別說是不相干的外人,就算是至親骨肉,也可能隨時離去,見多了生離死別,才讓他們對周圍人的死亡極度地漠視,也不會產生任何的恐懼心理。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巨額懸賞,為了搶得那懸賞,他們就算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衝鋒時,丹陽兵永遠是一往無前的,無所畏懼。
最簡陋的攻城器械,最原始的進攻武器,丹陽兵正是在燃燒著他們的熱血,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強行撼動安風城那堅固的城防。
諸葛恪面無表情地注視著前方的戰鬥,吳軍大量的傷亡沒有讓他皺一下眉頭,其實他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已,至於過程如何,對他而言並不重要。
那怕死上再多的人,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能為父親報仇雪恨,手刃仇人,任何代價他都是可以承受的。
吳軍這種不知疲憊輪番進攻的打法,確實給安風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這樣的戰爭強度,他們此前可是從來都沒有承受過的,眼看著日影偏西,天色將晚,但吳軍的攻勢卻沒有絲毫要停止的跡象,依然生猛無比。
但魏軍守兵的體力卻是近乎消耗殆盡了,經過這麼一天的血戰,那怕就是鐵人也會累垮的。
吳兵人多,可以輪換著進攻,但守軍人少,就必須全員齊上全力以赴,這麼一種車輪大戰,必然是守軍最終會吃不消的。
激戰了一整天,王基臉上終於露出了疲憊之色,可看著無休無止無窮無盡殺上來的吳兵,王基仍不敢有半分的懈怠,繼續咬牙堅持著。
曹亮看得出王基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不光是王基,包括他手下的那些郡兵,也確實拼到了極限,再戰下去,非垮掉不可。
而此刻吳軍的攻勢,並沒有因為時間已遠而有減緩或者停止的跡象,很可能吳軍會一直進攻下去,挑燈夜戰。
顯然諸葛恪也知道守軍的頑強,但再頑強的守軍他也得吃飯也得睡覺吧,攻城戰打得就是持久戰,比誰的耐心好,比誰的意志強,吳軍人馬眾多,完全可以輪換著來打,諸葛恪不相信拖不垮魏軍。
曹亮一把拉住了王基,道:「王太守,再這麼打下去也不一個辦法,吳軍很可能會挑燈夜戰,我們必須要做好夜戰的準備,現在是該把征南軍調上來的時候了。」
王基沉默了,當前的這種戰況,他是無比清楚的,也許再多堅持一下魏軍守兵還能頂一下,但如果吳軍真的挑燈夜戰的話,守軍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撐過這一夜的。
如果真要王基主動開口的話,那至少也要堅持到無可再守的地步,或許王基才有可能央求征南軍出擊的。
不過此時曹亮已經開了口,王基似乎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確實再打下去,安風郡兵確實無力堅持了。
以五六千人來對付十倍之敵,王基之所以堅守下去,就是因為這一鼓而不泄,但吳軍主將似乎吃透了守軍的圖謀,不停地以最強的進攻來拖垮魏軍。
魏軍必須全力以赴才能抵敵的住,已經打過一次安風的諸葛恪自然是清楚無比,他又怎麼能肯給魏軍休整的機會,既然強攻攻不下來,那就打消耗戰累死他們。
反正諸葛恪等待著城破的那一刻,過程吧,他不在乎,打成什麼樣都由呂據來安排,總而言之,他要的就是一個結果,必須要親眼看到仇人的頭顱,才肯罷休。
看到王基還在遲疑,曹亮連忙地道:「同是為國靖難,王太守又何須分什麼彼此,如何能保住安風城,才是重之中之重的事。」
王基終於是點了點頭,道:「好吧,那就有勞曹參軍了。」
聽到王基答應下來,曹亮心中一喜,他也清楚,征南軍在城下等候了一天,恐怕那才是真正的百爪撓心,明明戰鬥就在身邊發生,他們卻沒有機會參與,對於這些熱血戰士而言,確實是一件比較難受的事。
但軍隊最講究的就是紀律,沒有指揮官的同意,任何軍隊都不可能擅自行動,而王基做為安風太守,安風守軍的最高指揮官,他便是擁有指揮的權力,征南軍做為預備隊,能做的,就是等待命令。
曹亮命令即刻通知任覽,率軍登城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