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5章 身為吳臣,死為吳鬼

  陶璜當然知道十萬大山防線的重要性,一旦這道防線失守,魏軍的大軍就會由此呼嘯南下,直撲交趾平原,勢不可擋。閱讀STO55.COM

  但現在交趾的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己雖然守住了十萬大山,沒有讓魏軍越雷池半步,但架不住魏軍在日南郡開闢了第二個戰場,從南面向交趾郡發起了進攻,吳軍由此大敗。

  馬水河之戰失敗後,交趾那邊幾乎是無險可御,也無兵可御,魏軍將會長驅直入,直襲交趾郡。

  這個時候,雞籠山的這道防線,也就變得意義不大了,假如魏軍從南面攻下交趾郡的話,那雞籠山防線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時,吳國的眾臣沒了主心骨,急需一位有影響力的人來站出來主持大局,所以才會傳書到雞籠山前線來,讓陶璜和陶浚返回龍編主持朝政。

  交州本來說是陶家的交州,陶基一手培養的那些嫡系官員將領也只遵從於陶家的命令,以前還有施績所帶來的荊州派系的力量來分庭抗禮,但現在施績以及荊州軍全部折損於馬水河之役,剩下的一些荊州軍也在雞籠山前線,整個交趾也只剩下了交州系的力量,所以非陶璜和陶浚不能處理。

  所以這個時候陶璜也不能再猶豫了,他必須要立刻返回龍編才行,至於雞籠山防線,暫時還不能放棄,因為只要吳軍率先一撤,魏軍必然會趁虛而進,本來交趾郡現在面對的是來自南面的壓力,如果北面的魏軍也殺到的話,那交趾的形勢只怕崩潰的更快。

  陶璜臨行之前,將雞籠山的防務全部交給了阮度和何進,留給了他們一萬人馬繼續駐守,自己和弟弟陶浚則只帶了五千人馬,連夜出發,回奔龍編。

  兄弟兩個現在不知道陶基的情況如何,心急如焚,一路之上,策馬狂奔,只是苦了那些沒有馬騎的步兵,跟在陶璜陶浚的身後,一路猛跑,個個累得是口吐白沫,氣喘吁吁,差點沒把腸子給跑斷了。

  饒是如此,陶璜和陶浚也比大部隊要快上幾個時辰到達龍編,陶璜實在是等不及大部隊追上來了,吩咐手下的校尉司馬去領軍隨後趕往龍編,他和陶浚只率少數的親兵騎馬率先進城。

  此時魏軍雖然沒有攻來,但馬水河失利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交趾,龍編城中,此刻是人心惶惶,許多的人都在收拾行李準備逃難,畢竟大戰將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吳軍在馬水河損失了一萬多人之後,這場戰爭誰勝誰負已經沒有任何的懸念了,許多人對吳國朝廷已經喪失了信心,紛紛出逃,而守衛龍編的吳軍也好不到那兒去,許多人都開了小差,整個的街頭之上,都是一片的亂象,恃強凌弱者有之,殺人越貨者有之,搶劫者偷盜者更是不計其數,整個交趾秩序徹底地崩壞了。

  陶璜一進城,便看到了這一幕,不禁是眉頭大皺,魏軍還沒有殺來,龍編的軍民就自己亂成這樣,軍不像軍,民不像民,全成了一夥的流民匪寇,在這種局面下,那怕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沒法翻盤的。

  陶璜只帶了一些親兵進城,此刻就算是想要維護秩序,也只怕是有心無力,於是陶璜只能讓親兵給後面趕來的校尉司馬下令,讓他們入城之後,第一時間就去維護秩序,整頓城防,如有繼續作亂者,一律殺無赦。

  陶璜掛念父親的安危,進城之後並沒有做過多的停留,簡直交待了一下,便同陶浚一直奔右丞相府而去。

  吳國朝廷遷往交趾郡之後,皇宮就臨時地設在了太守府,而施績的左丞相府和陶基的右丞相府則是征占了太守府附近的兩處富商的宅院,只是門口掛了兩塊新的牌匾,院內的設置基本上都沒有做什麼改動。

  比起在番禺的陶家老宅來,這裡的住所不知要寒酸了多少倍,不過無論是陶基還是陶氏兄弟,都沒有在意,現在時局維艱,根本就不是講條件的時候,能有個安身之所就不錯了。

  陶璜陶浚一進門,陶府的管家就迎了上來,兩眼通紅,聲音哽咽,陶璜急問陶基的情況,管家卻是泣不成聲,陶璜頓時心中一緊,快步向前,來到了父親的臥室。

  卻見陶基此刻平躺於臥榻之上,周圍幾個醫匠正滿頭大汗地為他診治,而家中的幾個女眷跪在榻前,哭哭啼啼。

  「父親——」陶璜一個箭步衝到了榻前,看到陶基昏迷不醒,大急,連聲地呼喊道。

  陶浚跟在後頭,看到父親的模樣,忍不住慟哭起來。

  一直昏迷不醒的陶基似乎聽到了兒子的呼喚,緩緩地睜開了眼睛,吃力地道:「璜兒、浚兒,你們回來了……好……很好……」

  陶璜和陶浚大喜,連忙地攙扶起了陶基,道:「父親,您好好養病,其他的事,我們兄弟自會操辦。」

  陶基緩緩地搖了搖頭,道:「為父這病怕是好不了了,此乃天意,人力不可違之,你們兄弟亦勿需悲傷。為父一生,位極人臣,死亦無憾矣。只可惜,如今魏國兵臨城下,交州易主已是不爭之事,從此之後,吳國再無寸士,亦無一民矣。為父一世為吳臣,今日能以吳臣而亡,亦是幸事。為父死後,你們兄弟不可再與魏國為敵,率交州軍民降魏即可,聞魏主曹亮乃仁德之君,想必也不會再為難你們。」

  陶浚泣道:「父親一生矢志抗魏,興復吳室,孩兒不才,亦當繼承父親遺志,誓不降魏!」

  陶基擺手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父生當為吳臣,死亦為吳鬼,但你們不同,如今大勢已去,再掙紮下去亦是徒勞無益,何況戰事不息,生靈塗炭,百姓蒙難,亦吾之過也,吾死之後,你們兄弟必不可思報仇之事,即刻率軍降魏,解百姓之難,此為父這遺願也,你們兄弟若是不從,為父九泉之下,亦不能瞑目,切記,切記!」

  言畢,陶基溘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