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在南北兩岸,形成了兩道弧型陣地,推進得雖然比較緩慢,但卻是異常的堅實,宛如一道銅牆鐵壁。
吳軍拼了命地發起攻擊,想要在這道銅牆鐵壁上撕開一個口子,但一次次地進攻,都不過是徒勞而已,光是那威力極強的連弩,就形成了一道遠程火力網,一旦吳軍稍有反撲的意圖,就會遭到連弩無情地打擊,大部分的吳軍就連魏軍的盾牌都接觸不到。
有一部分吳軍幸運地躲過了連弩的襲擊,衝到了魏軍刀盾兵的前面,但還沒有等他們接近魏軍的盾牌呢,就會被盾牌縫隙之間刺出來的長槍給撂倒了。
魏軍的那些長槍兵,全部躲在盾兵的後面,從吳軍的這個角度上來看,只能看到那些光閃閃的盾牌,密密麻麻地排列成一條直線,連魏軍的一個人影都看不到,更別說看到藏在盾兵後面的長槍兵了。
但等他們衝到了盾牌的前面之後,還沒有等他們破壞盾牌呢,一條條神出鬼沒的長槍就從盾牌的空隙之中飛快地刺了出來,大部分的吳兵猝不及防,被刺了一個透心涼,一命嗚呼。
魏軍是一路碾壓著向前推進,那怕地上有吳軍的屍體,他們也會踩著屍體前進,戰陣隊型絲毫都沒有改變。
魏軍每向前推進一尺,吳軍的陣地就會被壓縮一尺,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可以供吳軍停留的岸上之地已經沒有多少了,而魏軍的這種半圓型的攻擊陣型,也讓吳軍從兩邊的側翼逃走的可能性為零,因為在東西兩側,魏軍幾乎是貼著河岸壓過來的,吳軍除了跳河之後,真的是無路可走。
隨著岸邊的陣地越來越小,許多的吳軍被迫跳入到了河中,最起碼可以暫時免受魏軍的攻擊,一時間,馬水河之中的吳軍,密如蟻聚,從北岸入河的和從南岸入河的,全部交織在了一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整個河面上,人滿為患。
就算是這種情況,魏軍依然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著,更一步地擠壓著吳軍在岸上的生存空間,不想入河的,就會被連弩或弓箭無情地予以射殺。
施績當然不想跳入到河中,他清楚,雖然跳入河中可以苟延殘喘一下,但那也不過是早死晚死的事,馬水河雖然淹不死人,但如果吳軍被驅趕到河裡之後,更加失去了機動作戰的能力,只會成為魏軍的活靶子。
但現在的局勢,已經不是施績想與不想的問題了,吳軍兵敗如山倒,幾乎是被魏軍攆著走,像下餃子一樣往河裡面跳,甚至比下餃子的場面壯觀的多。
許多的吳兵是並不願意跳的,但後面的人潮如涌,根本就不給他們考慮的機會,裹挾著他們就跳入到了馬水河之中。
施績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被帶到河裡去的。
施績從戰鬥開始,就一直在後退,他雖然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傷折無數,連魏軍的戰陣皮毛都未曾撼動,不光是吳軍士兵心生絕望,就連施績也徹底地心涼了。
戰鬥打這兒,施績才明白魏軍的胃口有多大。
按理說這次出兵救援九真郡,施績還是有著一定的把握的,因為從九真郡那邊傳過來的消息,魏軍此次在日南郡登陸的人馬,其實並不太多,也就是僅僅一個步兵營,大約一萬五千人。
就算魏軍會在半路上設伏,撐死也只能是調動一萬人,他們至少也得留五千人馬圍攻九真郡吧,那麼魏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有一舉全殲吳軍的可能。
施績這次出兵九真郡,可謂是信心滿滿,就算吳軍真得打了敗仗,自己全身而退,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可沒有想到,魏軍從展開攻擊,就是抱著想要全殲吳軍的想法的,根本就不給他們逃跑的機會,施績的幾次強行想要突圍,都被魏軍所阻,這個時候再想突出魏軍的重圍,試比登天還難。
這個時候,施績還有些不甘心,畢竟他所指揮突圍的軍隊,都是陶抗的人,事實證明,交州兵真得是不堪大用,如果換作是施績的嫡系荊州兵的話,肯定不會連魏軍盾陣都無法突破吧。
可惜現在荊州兵在陳進的帶領下,率先地渡過了馬水河,現在三千荊州兵基本上是處於馬水河南岸的位置,如果施績可以直接指揮自己嫡系人馬的話,或許會有奇蹟發生也說不定。
施績在這邊胡思亂想,但事實上荊州兵在南岸也小日子過得也並不太好,面對魏軍的這種壓迫性進攻,陳進也如同施績一樣,採用了反擊的方式,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來。
但遺憾的是,荊州軍的實力雖然比起交州軍來是強那一點點,但也僅此而已,他們面對魏軍的這一道銅牆鐵壁,一樣的無計可施,屢次進攻,屢次碰壁,陳進雖然竭盡全力,但依然無法得逞如願。
隨著魏軍的步步緊逼,荊州軍在南岸也漸漸地沒了立足之地,被一個個擠壓到了馬水河中。
最後連陳進本人也被擠入水中,雖然他是騎著馬的,但除了馬頭之外,馬的身子大部沒入到了水中,陳進騎在馬上,依然下半身泡在了水裡,陳進騎兵而進,強行地往對岸衝去。
現在陳進對局面也是無能為力了,他只有儘快地找到施績,希望施績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可這河面上,四處都是攢動的人頭,陳進想要找到施績,難度相當的大,陳進只好奮力前行,一路之上不斷地問詢著施績的去向。
從軍士皆是紛紛搖頭,此刻他們如此地落魄潦倒,自顧不睱,誰還會考慮施績的去向。
從南岸一直到北岸,陳進幾乎快要跨越過整條河流了,但依然沒有找到施績的身影,陳進此舉,真得有如是大海撈針一般。
陳進倒是毫不氣餒,不斷地在亂軍之中尋覓,好不容易才問詢到了施績的位置,這才費力地衝出人群,趕到了施績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