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3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陶抗此刻真有些急眼上火,按理說他的這道防線上可是有著一萬的兵馬,人數遠在魏軍之上,魏軍此刻登陸的人馬全都算上,也不過才六千人,陶抗就不明白了,這一萬人咋就打不過六千人呢?

  可打不過就是打不過,這場登陸與反登陸的白刃戰,魏軍確確實實地占據著明顯的上風,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戰鬥隊型,魏軍都對吳軍形成了壓制。閱讀STO55.COM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些吳兵,長期以來呆在交州,並沒有參與過任何規模的大戰,強度最高的戰鬥也就是平一平暴動的百姓,剿一剿作亂的山賊,自我感覺倒是比較良好。

  可到了真正的戰場上,和真正的軍隊一交手,吳軍立刻便是原形畢露,弱雞一般的戰鬥力,只有被魏軍給碾壓的份。

  能擔任突擊隊敢死隊任務的軍隊,基本上都是魏軍之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部隊,他們有著極為豐富的戰鬥經驗,有著過人的勇氣和膽量,更有著視死如歸的精神。

  這些特點,吳軍幾乎是一樣也不具備,本來他們仗著人多勢眾的優勢,衝出陣地的時候還信心滿滿,但和魏軍一交手之後,完全被魏軍打爆了,最後一看形勢不妙,吳軍是紛紛地潰逃,就連他們原先的陣地也不要了,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陶抗在後面督戰,早就大喊大叫上了,眼看著魏軍已經衝上了吳軍的第一道防線上,他大叫著讓吳軍往上頂,將魏軍的攻勢給壓下去,但他就是喊破了喉嚨,也無法挽回吳軍的潰敗之勢了。

  眼看著魏軍攻擊兇猛,馬上就要打到陶抗的所在之處了,陶抗一看形勢不妙,立刻也是隨著敗兵向後退卻,去守第二道防線了。

  畢竟魏軍來勢洶洶,這混戰之中,陶抗也不想丟了自己的性命不是。

  魏軍的目的,也並不是準備要將吳軍趕盡殺絕,而是要搶占一片有縱深的灘頭陣地,只要能將吳軍的第一道防線陣地給奪下來,魏軍的就可以實現初步的戰略目的了。

  現在看來,形勢一片大好,至少在魏軍向前推進的過程之中,沒有受到多少的阻力,吳軍紛紛退卻,潰不成軍,就連他們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也無法保住,魏軍的進攻,已經是徹底地摧垮了他們的信心。

  這完全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較量,雖然吳軍占據著人多的優勢,但一樣被人少的魏軍打得是落花流水、抱頭鼠竄。

  事實上,吳軍也並非是倉促應戰,早在魏軍打造竹筏多次演習的時候,施績和陶基就已經是確定了魏軍的進攻路線的。

  由於魏軍將演習的地點始終固定在了北面這個方向上,沒理由會認為這是魏軍聲東擊西,畢竟魏軍真得要渡江的話,肯定會從他們熟悉的江段動手,而不會去選擇陌生的江段。

  所以當魏軍在北面不斷地進行演習的時候,吳軍也在這一帶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和陣地,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魏軍在這裡登陸。

  可以說,吳軍在這方面的準備還是十分充分的,一萬多的兵力,完善的防禦設施,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沒有抵抗之力吧。

  但事實是,吳軍真得抗不住魏軍的攻擊,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魏軍沒有多餘的動作,既沒有試探性的進攻,也沒有戰略性的佯攻,就是一次全力以赴的攻擊,一下子就洞穿了吳軍的防線,讓施績和陶基精心構築的防線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瓦解崩潰掉了。

  陶抗也確實是比較鬱悶,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這個關鍵的地方,陶基也不敢倚重外人,而是派了他的親生兒子來指揮,以確保領軍將領的忠誠無二。

  陶抗倒是沒有二心,但是他手下的軍隊實在是不給力,和魏軍的戰鬥幾乎是一觸即潰,這讓陶抗也是沒有任何的辦法,這種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任誰也是無法收拾的。

  眼看著吳軍的第一道防線就要落入到了魏軍的手中,這時,正南的方向上突然殺聲大起,一支人馬急速趕到。

  來者不是旁人,正是由施績率領的荊州軍。

  施績的這一支軍隊,也是一萬人的規模,駐守在番禺新城的東面,距離北面的陣地相隔並不太遠,也只有七八里的路程。

  東面的是郁水的入海口,這裡江面比較寬闊,寬達十餘里,而且水也很深,從實戰的角度上來講,魏軍的竹筏是不可能從這裡渡江的。

  但為了防患於未然,吳軍各支軍隊分別駐守在番禺新城的四個方向上,施績就駐守在新城的東面。

  當然施績更多的是關注北面的情況,由於他的駐地和北面的陣地只有七八里的相隔路程,施績是很容易知曉那邊的情況的,一旦魏軍發起攻擊的話,不用陶抗派人來求援,施績派出來的人就已經在第一時間通知了施績。

  施績當然不會等那邊的戰事有一個結果再行動,而是在東面留守了三千人,自己親率七千人馬就直撲北面而去,他也不管陶抗能不能抗得住魏軍的攻擊,施績都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趕往北面的陣地進行協防。

  因為施績很清楚,自己和魏軍曾經過交過手,魏軍的戰鬥力要比交州軍是強大的太多了,單憑陶抗的一萬人,未必就能頂得住魏軍的進攻,所以不管什麼情況,施績帶兵去增援是沒錯的。

  施績還沒有趕到北面的陣地,就瞧見了吳軍的隊伍狼狽而逃,有如一盤散沙一般,頓時施績心裡便是咯登了一下,看來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陶抗並沒有能力守得住北面的陣地。

  當即施績下令將這些潰逃的吳軍給攔了下來,並下達了命令,臨陣脫逃者斬。

  施績是左丞相,是東吳小朝廷之中權力最大的兩個人之一,他的命令當然不是兒戲,吳軍一看施績動真格的,自然不敢再逃跑了,施績重整隊伍,快速地向北突進,趕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