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經驗老道,在釋放狼煙時選擇的時機完全是恰到好處的。
此刻魏軍渡河成功的的部隊已經有兩萬餘人,在渡過淮河之後,便主動地在淮河南岸上排兵布陣,建立起防禦陣形。
此時擔負著右路軍主將的諸葛瑾比較擔憂,他很清楚,司馬懿是怎麼樣的人,那怕自己弟弟諸葛亮這樣的天縱奇才,碰到司馬懿一樣也無可奈何,自己的兒子諸葛恪比較托大,想實施一個半渡而擊的計劃,重創魏軍於安風渡。
半渡而擊顧名思議就是等敵軍渡河渡了一半的時候,再行出擊,趁著敵軍立足未穩的機會,重創已渡河之敵。
諸葛瑾觀察到魏軍渡過淮河之後並沒有歡呼慶祝,更沒有得意忘形,而是非常務實地在淮河南岸構築起簡單而實有的防禦陣形,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危險。
不能再等了!
諸葛瑾神色嚴峻,簡單地和副將步騭商議了一下,認為如果按原計劃,吳軍等到魏軍真正渡過一半人馬的時候,恐怕魏軍早已結成鐵桶一般的陣形了,真正等到那個時候,吳軍不得不去啃這個硬骨頭,恐怕還不一定能拿得下來。
所以諸葛瑾計劃提前發起攻擊,不管現在魏軍渡過河的有多少人馬,趁魏軍立足未穩之時,果斷出手,將這支已渡河的軍隊給殲滅掉。
步騭很快地同意了諸葛瑾的計劃,他們甚至都來不及和對面東路軍的全琮來打一下招呼,沒時間了!諸葛瑾果斷地下令吳軍行動,全面出擊,攔腰斬向魏軍的南岸軍隊。
這一切早已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所謂半渡而擊也不過是一個戰術名稱而已,在實戰之中,恐怕沒有那個將領可以等到敵方的軍隊真正渡過一半時才發起攻擊。
他微微地冷笑了一聲,下令身邊的親兵點燃早就準備好的乾柴堆,一股濃而黑的狼煙沖天而起,直衝雲霄。
在通信欠發達的古代,狼煙一直是一種有效的通信手段,萬里長城上的烽火台,就無時不刻地準備著引火之物,一旦遇到敵人入侵,便立刻點燃入狼煙示警,千百座的烽火台一一傳遞,其景象也是蔚為壯觀的。
狼煙顧名思議是用狼糞來點燃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之中,狼糞的效果並不太明顯,真正的狼煙是混合了乾柴濕柴和油脂的材料點燃的,這樣的狼煙黑且濃,能直衝天際,效果最為明顯。
吳軍的提前出擊給了司馬懿很大的壓力,現在渡過淮河的魏軍尚不足兩萬之數,很難承受吳軍的大舉反攻。
不過司馬懿是留著後手的,儘管他不知道夏侯玄的軍隊現在趕到了那兒,但根據約定,只要狼煙一起,夏侯玄就會率軍不顧一切地趕來增援,裡應外合前後夾擊,殺吳軍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在長風林等候已久的夏侯玄早已是焦灼萬分了,如果司馬懿那邊再不發信號,他都感覺自己真有些撐不住了,看到狼煙之後,夏侯玄頓時變得輕鬆了不少,立刻撥劍下令全軍全部出擊,痛擊吳軍。
驍騎營原本就處於最前沿的位置上,距離吳軍的營地不過才四五里的距離,接到軍令之後,文欽立刻下令,三千驍騎如鐵騎洪流一般,浩蕩而出,以不可阻遏之勢,向著吳軍營地撲了過去。
成建制的騎兵最大的倚仗就是速度,千騎萬乘,呼嘯而來,強大的衝擊力完全可以摧垮一切,勢不可擋。
吳軍在此立營,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安風渡口上,以至於營地背後的防禦,是極為地薄弱,連道像樣的柵欄都沒有,幾根稀疏而細長的樹枝就充當了防禦工事。
這種防禦工事,在驍騎營面前,簡直就是形同虛設,騎兵很輕易地就突破了這層工事,殺入了吳軍的陣地之中。
不光是防禦工事的薄弱,就連守營士兵的狀態都是渾渾噩噩的,全部吳軍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前面,尤其是開打之後,所有的吳兵吳將無一不是目視前面,那怕沒有參加戰鬥,關注點自然也是安風渡口上。
三千驍騎如入無人之境,一路狂砍猛殺,將吳軍的營地搗了個稀爛,軍營全毀,那些守營的吳兵更是只恨爹娘給少生了兩條腿,想逃出去,幾乎沒有可能。
人的速度遠遠不及戰馬,那怕跑得再快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是跑著前面,面對身後如狼似虎的鐵騎,真心讓人感到絕望。
當三千以驍騎橫掃整個吳軍營地之時,征南軍的步兵也沖了上來,面對一片狼籍的戰場,征南軍倒像是清道夫,而不是參與進攻的步兵。
魏軍毫無徵兆地從背後殺來,讓諸葛瑾頓時心涼了半截,作戰時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腹背受敵。
現在吳軍剛剛向魏軍的灘頭陣地發起攻擊,雙方也剛進入短兵相接的時刻,吳軍的背後突然地殺出一支軍隊來,讓諸葛瑾是措手不及。
看來魏軍是早有準備,早就針對著吳軍的伏擊計劃採取了反制的手段,什麼時候如此強悍的一支軍隊竟然繞到了吳軍的背後,諸葛瑾竟然是全無察覺,失職!嚴重的失職啊!
驍騎營的動作極快,不過是片刻的光景,就已經衝破了吳軍的營地,斬敵無數,其後三千驍騎不待步兵跟上,便長驅直入,開始對吳軍進攻的軍隊發起進攻。
吳軍進攻的方向是安風渡口,而驍騎營的進攻方向也是安風渡口,雙方是同向而行,驍騎營完全可以追著吳軍的屁股來打。
軍隊打仗講究陣法,排什麼樣的兵,布希麼樣的陣,事先就早做了安排,而驍騎營的突然出現,似乎打亂了吳軍的布署,此刻吳軍再想回頭應戰,整個軍隊的隊形就無法再講究了,變得凌亂不堪。
而混亂的陣勢,則是騎兵最為喜歡的,他們可以有敵軍陣中恣意往來馳騁,橫衝直撞,簡直就如同是進入了無人之境一般,毫無抵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