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也是一個少有的軍事天才,擁有著極為靈敏的軍事嗅覺,以前他執著於出兵雍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礙於吳蜀同盟的關係。
當然姜維也不一個能用盟約就束縛的人,吳蜀兩國幾十年來一直維持著貌合神離的關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魏國的強大,吳蜀兩國的力量本來就弱小,如果他們鶴蚌相爭的話,那麼得利的永遠是魏國。
所以有著政治智慧的人是不敢輕易地背盟棄約的,姜維也不想將諸葛亮辛辛苦苦修復的吳蜀關係毀於一旦,所以雙方對在魏國上面,還是能勉強做到一致對外的,蜀國用兵於關隴,吳國用兵於董荊淮,兩線作戰,希望能夠拖垮魏國。
但吳蜀的聯盟說到底也不是一種穩固的聯盟,他們各懷心思,形合神離,往往說好了一起出兵,但卻是各打各的,蜀軍北伐時,吳國按兵不動,吳魏激戰於淮南時,蜀軍那邊卻也是悄無聲息。
這裡面都有著雙方的小九九在作崇,都希望對方能和魏國拼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這樣他們就能撿現成便宜了。
所以吳國的存亡於否,對於姜維來說,並不怎麼在意,說什麼唇亡齒寒,那也不過是說說而已,真要讓姜維傾蜀國之兵,去解吳國之難,打死他也不會幹。
姜維此次到永安來,顯然就是來謀利的,魏吳相爭,打得越激烈,越有利於蜀國,蜀國垂涎荊州久矣,吳國遭遇強敵,無睱顧及荊州的話,姜維便會毫不猶豫地出手,一舉將荊州拿下,物歸原主。
所以,此次蜀軍突然出現在燕子磯,並沒有出乎曹亮的意料,反而曹亮似乎沒想到姜維竟然能如此地隱忍,等了這麼久才出手,按照曹亮事先的估算,當魏軍對建業發起進攻的時候,姜維就應當率軍進攻荊州了,這才符合姜維投機分子的作風。
現在看來,姜維遲遲地沒有出手,顯然是另有目的,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建業的快速淪陷,沒讓魏吳兩國的戰爭陷入到持久戰之中,吳國甚至都沒有來得及調動荊州的兵馬勤王,建業就失守了,吳主孫休也掛了。
如果姜維冒然地進兵荊州的話,那駐守在荊州的陸抗、施績、步協等人肯定是不乾的,雙方一番廝殺,不管誰勝誰負,他們都是輸家,等到魏軍殺到,不管是吳軍還是蜀軍,都得一敗塗地。
所以權衡利弊之後,姜維還是放棄了冒然進軍,他肯定會謀求進入荊州的另一種途徑,那就是和陸抗結盟,顯然姜維的算術還是不錯的,知道一加一比一減一要大,強取荊州與陸抗反目成仇和陸抗聯手共同抗魏,那完全是兩個概念,這筆帳姜維算得門清。
現在看來不管是陸抗主動的降蜀還是兩家繼續地維持同盟關係,但可以肯定是吳蜀兩軍已經組成了聯軍,魏軍後續的作戰任務,將會從單一的對付吳軍變成了同時對付吳國和蜀國的軍隊。
石苞在追擊吳軍無果的情況之下,轉而攻占了公安,公安雖然是荊西重鎮,但把守的兵力並不太多,一聽魏國大軍來攻,守軍沒有任何的鬥志,登時做了鳥獸散,逃得一乾二淨,屯騎營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公安,隨後右衛營也趕到了公安,魏軍步騎三萬人,全部進抵長江南岸,與江陵城已經只有一江之隔了。
相比於南路的石苞兵團,北路的杜預兵團進展則相對緩慢,杜杜預從夏口出發,很快就進入到了雲夢澤之中。
雲夢澤的道路,堪稱是噩夢一般的道路,到處都是湖泊和沼澤,不一留神,就會陷入到泥沼之中,不可自拔,就算是魏軍找到了當地的嚮導,但想要找出一條能順利通往江陵的道路來,確實並非是易事。
按理說,走南路想要到達江陵的話,是需要沿著長江兜一個大圈子的,長江在流出三峽之後,在中下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W」型,建業、武昌和江陵處於「W」的三個頂端附近,而柴桑和巴丘則處於「W」的兩個底點。
如果走南路的話,必須要繞行到巴丘,而走北路的話,似乎可以直接從夏口前往江陵,似乎可以省下三分之一的路程。
可事實上,那僅僅是從地圖標註的角度來看的,真正踏足到雲夢澤之後,你才會發現,那地圖上的道路完全是扯淡,杜預的軍隊必須跟隨著嚮導,一會兒向西,一會兒向南,一會兒向北,最離譜的,還有一段路居然是往東走,這在雲夢澤之中,繞來繞去,如果魏軍沒有指南針的話,還真能給繞暈了,東南西北都無法分辨清楚。
因為在這雲夢澤之中,根本就沒有一條現成的道路,他們穿梭在河流湖泊沼澤之中,必須要謹小慎微地尋找出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來,否則一旦陷入到泥沼之中,寸步難行。
這樣的行軍之路,讓魏軍士兵是苦不堪言,魏軍士兵大多是出身於北方的,南方這種陰雨連綿的天氣根本就無法適應,再加上道路泥濘難行,魏軍的行進速度十分的緩慢,每日所行不過二三十里,就連平常一半的路程都走不到,這不禁讓杜預也是苦惱不已。
儘管杜預對雲夢澤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此次行軍是困難重重,但他顯然也低估了雲夢澤的厲害,真正踏足到雲夢澤之後,杜預才感到人如果和大自然相比的話,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
這橫跨千里的雲夢澤,魏軍想要穿行過去,難度是何其之大,別看在地圖上從夏口和江陵之間,直線距離上並不太遠,但踏入到了雲夢澤之後,才會發現,他們所行之路,比原計劃多走了三倍不止。
這還是剛剛走了幾天而已,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的路還有多麼的難走,雲夢澤的廣袤和浩瀚已經足以讓人為之震驚了,何時才能走出這片泥澤,到達江陵,現在看來,真是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