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1章 相見恨晚

  不過就算是吳蜀重修舊好,而且在其後幾十年的時間裡,雙方一直維持著一個極為穩定的關係,但卻並不意味著,蜀人可以忘記曾經的傷痛。

  尤其是蜀國一直以來,都是荊襄派系的勢力占據著主導地位,他們和姜維一樣,都有著眷戀故土的情結,恢復荊州,榮歸故里,一直是荊襄人最大的夢想。

  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的。

  姜維此番前往永安,就是認為這個機會或許將會來臨。

  雖然說蜀吳同盟還在持續著,姜維不太可能背棄當年諸葛亮聯吳抗魏的戰略,趁著吳國有難,在背後捅上他一切,但如果吳國滅亡了,這個盟約還有效嗎?還需要蜀人來遵守嗎?

  這顯然不是什麼問題,吳國如果真得滅亡了,那麼吳國的地盤便是盡歸魏國所有,這時候姜維再派兵進入荊州,便是與魏軍交戰,從魏軍的手上,把荊州給奪回來,倒也不算是背盟棄約。

  當然,搞政治的人,又怎麼可能會被一紙盟約所束縛呢,如果姜維志在奪取荊州,那他肯定會選擇在他認為最為合適的時候來動手,而不是非得等到吳國覆滅之後。

  這裡面沒有什麼關乎道德與否的問題,姜維也不是那種迂腐的人,政治鬥爭永遠只有利益二字,所謂的仁義道德,所謂的信用,永遠是排在利益之下的。

  如果沒有魏國這樣的強敵存在,蜀吳兩國或者早就兵戎相見了,姜維親自到永安來,其實就是在等待一個最為合適的時機。

  漢中前線遠離吳境,就算有什麼事發生,那也是鞭長莫及的,只有身處於距離吳國最近的永安,姜維才能適時地掌握局勢的變化,謀求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永安處於益州的最東面,又稱白帝城,永安城中,還有一座行宮,那就是當年夷陵之戰時,劉備敗逃到了白帝城,一直到病逝,就沒有再離開過永安宮,或許是劉備心中有愧吧,無顏去面對成都的父老和群臣,亦或許是劉備對荊州的眷戀,儘管收復荊州無望,但能呆在離荊州最近的地方,和自己兩位死難的結義兄弟離得最近,也是他彌留之際最大的一個心愿了。

  關羽是死在麥城的,張飛雖然死在閬中,但他的人頭卻被叛將范強張達帶到了東吳,關羽張飛與劉備有結義之情,數十年追隨劉備,生死不渝,忠貞無二,劉備一生韜光養晦,臨死之時卻是衝冠一怒,可見兄弟三人的情誼在他的心中是何等的珍貴。

  永安是由荊州進入益州的咽喉要衝,當年劉備入蜀之時,走的就是這條路,而且是堂而皇之進入的,所以談不上有什麼難度,如果真要是攻打這座要塞,那怕有十倍的兵力,恐怕都是枉然的。

  永安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它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當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益州北有劍閣之險,東有夔門之雄,可謂是占盡了地利之勢,所以蜀漢在三國之中最為暗弱,但卻一直卻是安然無恙,顯然和這兩道雄關險隘是分不開的。

  姜維這次到永安來,是帶著兩萬人馬來的,原來駐守永安的人馬,大約是一萬餘人,閻宇走的時候,並沒有帶走一兵一卒,全部給姜維留了下來,如此一來,永安的守軍,一下子便激增到了三萬人,如此規模的配置,在永安的戍守上面,還真是第一次。

  以前戍守永安的兵力,尋常只有幾千人,大概也是蜀漢朝廷認為這裡易守難攻,派太多的人馬駐守,只是耗費錢糧而已,所以一再地裁減守軍。

  直到孫綝當政之時,吳國朝野大亂,荊州牧施績有心借用蜀國的兵馬對付孫綝,所以劉禪才給閻宇增調了五千人馬,讓永安的守軍兵力過萬,只不過後來孫綝被誅,施績的計劃也就流產了,但永安的守軍卻一直維持著萬人的規模,沒有變動。

  如今這支軍隊歸屬於姜維的麾下,姜維到達永安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巴東太守羅憲找來,向他詳細了解了永安及吳國那邊的情況。

  羅憲在巴東任職的時間,比閻宇要更長,所以他對永安的情況比任何都熟絡,包括吳國荊州方面的消息,羅憲都十分的靈通。

  姜維與他暢談了幾天幾夜,對羅憲十分的欣賞,之前姜維一直在漢中,對於永安這邊的人事情況並不太了解,雖然他知道羅憲是巴東太守,但一直以來卻是無緣相見的,這次能夠促膝長談,讓姜維也是大為感嘆,羅憲確實是有一位有膽有識的卓越將領,只可惜一直屈居於閻宇的麾下,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

  蜀國地域狹小,人口稀少,自從關張趙馬黃這些名將去世之後,可謂是將星凋零,而魏國那邊卻是人才輩出,將星雲集,出現這種局面,姜維也是很無奈,人口的基數決定人才的數量,蜀國在這方面顯然是競爭不過魏國的。

  姜維這些年來已經在刻意地提拔一些年輕的將領了,讓他們有機會擔任重要的職位,像傅僉、蔣舒、蔣斌、王舍等人,只不過蜀國人才凋零,後繼乏人的局面一直也未能得到改觀。

  如今姜維到了永安之後,才發現羅憲過人的軍事才華,不禁是大為感嘆,不過當前並無戰事,亦無功勳可立,姜維也不可能憑空來提拔羅憲,只是授予了羅憲一個大將軍參軍的頭銜,讓他在兼任巴東太守的同時,參與到軍事管理層來,成為了姜維得力的左膀右臂。

  羅憲也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如果一旦吳國那邊有變,蜀軍應當不拘泥於盟約,主動出擊,只有拿下荊州,才能徹底地扭轉益州固步自封的局面。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姜維感嘆之餘,將羅憲引為心腹,大有相見恨晚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