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在得到高城嶺遇襲的消息之後,便立刻收縮兵力,將全部的力量都屯集到了襄武,做重點防禦。
做為一直在雍涼任職的官員,楊欣就算是沒有親自和蜀軍打過交道,耳濡目染之下,也對防禦蜀軍的戰術有著不淺的了解。
這種戰術,幾乎就是司馬懿傳下來的克敵制勝的法寶,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守字,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掌握了守字訣的這個精髓,便可以在隴西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這種守也不是那種一昧的死守愚守,而是需要審時度勢,根據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該保的目標一定要保,該棄的目標可以選擇性放棄。
司馬懿可是關隴防禦戰術的開山鼻祖,當年他坐鎮雍涼,只是憑藉著穩守不戰的龜術戰法,就生生地把天縱奇才諸葛亮給耗死了。
諸葛亮那可是公認的軍事政治天才,他不僅有著三分天下的戰略高度,在南征北戰之中,也是屢立奇功,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諸葛亮撐了蜀漢江山的大半邊天,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的政權很可能維持不了這麼多年,魏軍的鐵蹄也許早已經踏破這巴山蜀水了。
郭淮做為司馬懿的得力親信,在司馬懿離開雍涼之後,郭淮就成為了雍涼防禦體系的核心人物,長達二十多年的鎮守經歷,郭淮一直奉行著司馬懿的防禦戰略,穩守反擊,不給蜀人以任何機會。
郭淮這二十多年,也算得上是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了,尤其是在司馬懿上位之後,郭淮也就順理成章地坐穩了雍涼第一人的位置,對雍涼防禦體系的建設更是盡心盡力。
這其中,也和姜維屢次的犯境有著莫大的關係,畢竟在諸葛亮死後,蜀國沉寂了十餘年的時間,一直沒有再動刀兵,雍涼的局勢也相對來說變得緩和了不少。
但自從姜維執掌兵權之後,雍涼的形勢便再度變得緊張起來,攻伐不斷,戰火不熄。
為了鞏固關隴的防線,郭淮在隴西傾力打造了冀縣和陳倉這兩座要塞城池,並以此中心,沿渭水一線,著力經營各郡城,構築了隴右一條龍的防禦形態,別的城池魏軍都可能放棄,但唯獨渭水這條線上的城池,都是要力保的,不容有失。
說到底,整個隴西乃至關中,都是靠著一條河流將他們維繫起來的,這條河流便是渭水,渭水被稱之為黃河的第一大支流,水量充沛,河運發達,關中地區也正是因為渭水的滋養,也變得肥沃富庶。
楊欣在雍州任職多年,自然是深諳郭淮的用兵之道的,隴西地廣人稀,分散著無數的百姓,想要全面守住,可能性很小,畢竟楊欣的手中,只有七千人馬,而不是七萬人馬,所以他只能是擇其險要而守之,除了襄武之外,其他的地方統統都被楊欣給放棄了,他集中兵力於襄武,就是準備集中一切兵力死守襄武,絕不讓襄武淪陷到蜀人的手中。
還沒等蜀軍進犯襄武呢,楊欣就已經做好了堅守襄武的準備,畢竟蜀軍是出現在隴西郡境內高城嶺一帶的,很顯然,這次蜀軍的進攻目標就是隴西郡,而隴西郡的其他地方都稱不上是要害,唯有襄武才是隴西郡防守的重中之重,所以楊欣斷定姜維一定會有來攻打襄武的,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夠有備無患。
但襄城也是有著防守難度的,那就是襄武的渭水渡口,襄武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險要天成,想攻破襄武的城牆,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渭水的渡口雖然是鄰著襄武城,但畢竟是在襄武城外,那兒的防禦力量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一些,如何守得住,確實是一個難題。
而蜀軍果然首先攻打的目標就是襄武渡口,姜維率軍殺來之後,便將第一攻擊目標鎖定為襄武的渡口。
儘管楊欣已經事先撤走了襄武渡口的相關人員,並且將渡口存貯的糧草物資全部轉移到襄武的城內,但至少渡口上運輸糧草物資的那幾十條船是沒有法子撤入城中的。
在卸完船上的貨物之後,楊欣下令這些船隻即刻離開襄武,順流而下,只要沿著渭水逃到其他的郡城去,便可確保無虞。
但魏軍這邊的行動還是稍微的遲緩了一些,或者說蜀軍的來勢太快了,這船隻剛剛將貨物卸完,還未曾駛離襄武渡口,蜀軍的大隊人馬就已經撲了過來,一下子便封鎖了渭水的河道,將這些船隻全部攔截在了襄武河段。
渭水在流經襄武之時,水面並不甚太寬,蜀軍真是要有心攔截的話,這個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難度的,蜀軍只需要將幾根粗大的樹幹樹支投入到水中,便可以將渭水之中的船隻給截下來。
這些船隻上沒有太多的兵力,所以蜀軍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就輕而易舉地將這些船隻全部給截獲了,就連逃出生天的唯一一條戰船也沒有逃得出蜀軍的攔截。
蜀軍在這次的戰鬥之中,打得十分堅決,一根粗大的樹幹幾乎需要其他的人來配合,他們喊著號子將樹幹投入到渭水之中,不偏不倚地正好砸中了一條正準備逃跑的魏軍船隻,整個船身都被木頭給貫穿了,大量的河水涌了進來,這船隻立刻地向著右舷傾斜了過來,橫在了渭水的水面上。
如此情況之下,就等於是魏軍自己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剩餘的幾十條船隻,全部地落入到了蜀軍的手中。
姜維此次率先進攻渡口,就是瞄著渡口上那幾十條船隻的,不光是船,而且主要的目標還是船上的物資和糧草。
高城嶺之戰,似乎讓姜維嘗到了一點甜頭,畢竟魏軍的這些糧草是要供應涼州的,如果蜀軍再進一步便可能將這條糧道完全可切斷,到時候進入涼州的魏軍隊伍必然會陷入到兩難的地步之中,姜維對這個結果是滿懷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