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的進軍方式便是步步為營,儘管他也知道陳倉危在旦夕,但依然表現的相當的沉穩,不急不徐,每日軍隊行軍,絕不超過四十里,一到未時,便開始紮營安寨。
時值冬日,天寒苦短,從未時到日落,也不過才短短的一個多時辰而已,如果是夏天的時候,可能姜維還會多行軍十餘里,但冬天條件有限,所以只能維持每日行軍四十里的路程。
畢竟晚上才是防禦的重點,為了防備魏軍可能的夜間突襲,蜀軍的營地必須要建造的足夠牢固才行。
每日的宿營地都是姜維親自來選定的,在這一點上,姜維極富經驗,他所選的位置,一般都是最佳最好的防禦位置。
尋常的情況之下,姜維都在營地周圍挖上很深的壕溝,這樣就算是魏軍騎兵來襲,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突襲進營地。
但現在天寒地凍的,想要挖壕溝十分的困難,如果是長期的駐紮倒是可以花費點力氣,將壕溝給挖出來,但蜀軍現在處於進軍時期,夜晚臨時宿營,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挖這些壕溝,所以姜維只能是放棄了這一想法。
但放棄壕溝並不意味著營地防禦等級的下降,姜維還在營地的四周,立起一道高高的柵欄,柵欄的前面,還設置了大量的拒馬,嚴防敵軍騎兵的偷襲。
姜維在營地柵欄的後面,每晚都安排了大量的弓弩兵輪值,每班兩個時辰,一晚上至少也換三班,這樣既可以保證第二天蜀軍將士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也能保證在營地遭到魏軍的襲擊之後,能在第一時間便構築起堅實的防線。
而十萬大軍那怕就是在休息的時候,也是馬不離鞍,人不卸甲,一旦有緊急情況的出現,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全員集合,投入到戰鬥狀態之中。
而且不管是在行軍途中還是宿營之時,姜維都派出了大量的斥侯游哨,將所偵察的範圍,擴大一倍,時刻掌握著周邊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便立刻示警,做到有備無患。
司馬倫雖然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姜維,但並不代表他就無所事事,清閒地當起了甩手掌柜,實際上司馬倫一直在暗暗地觀察和學習,看姜維如何治軍,如何指揮,司馬倫雖然熟讀兵書,但他所欠缺的,正是實戰的經驗,日常的管理。
兵書上所講的,大多是謀略,涉及到軍隊的日常管理,其實是很少的,所以單單從兵書上,是有許多東西學不到的。
司馬倫自領兵以來,便是以主將的身份執掌軍隊,到了後來,更是擔任了大將軍的職務,所有的將領,都是他的部下,那怕司馬倫在治軍管理之時出現一些疏漏,只要不是致命的問題,手下的將領肯定是不會站出來指正的,所以司馬倫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有許多東西他是看不到也學不到的。
現在將指揮權交到了姜維的手中,司馬倫也正好可以做一個旁觀者,看看姜維是如何來領軍,如何來指揮的,看到姜維無論行軍還是宿營,都是井井有條,秩序森然,司馬倫不禁是暗暗佩服,姜維不愧是蜀中第一名將,在治軍方面,真是有兩把刷子的。
大軍自冀縣出發,經過上邽和臨渭,距離陳倉已經是不遠了,離陳倉越近,姜維的神色變越凝重幾分,這一路之上平安無事,反倒是極不正常的,在所謂風暴來臨之前的平靜才是最可怕的,姜維也很清楚,魏軍是絕不可能會讓他們輕易地抵達陳倉,所以一場真正的惡戰已經在醞釀之中了,至於何時發生,姜維也不敢確定,但可以確信的是,這場惡戰,隨時都會發生。
在翻越一座土山之後,姜維特意地問了一下嚮導,得知這座土山名為雞鳴山,這裡距離陳倉已是不遠,傳聞這山頂上一隻神雞,啼聲嘹亮,百里之外的陳倉都清晰可聞,故名雞鳴山。
姜維到達雞鳴山之後,並沒有急著行軍,而立於山頂,向東眺望,從雞鳴山到陳倉,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地勢,這樣的路途,其實是蜀軍最為艱難的一段行程了,因為地形越平坦,就越有利於騎兵的行動,毫無疑問,該是蜀軍刀在手箭在弦,隨時做好廝殺的準備了。
姜維下令讓傅僉帶兵三千,駐守在雞鳴山上,雞鳴山山勢雖然不高,地形也沒有太過險峻,但卻是這一帶的一個制高點,姜維正因為看到了雞鳴山的戰略價值,所以才特意地安排傅僉帶兵駐守這裡,等於是給蜀軍留了一條後路,如果被魏軍攻下雞鳴山的話,那麼十萬大軍很可能就連返回隴西的歸路都沒有了。
……………………………………………………………………
就在姜維率領蜀軍司馬軍的聯合兵團步步為營向陳倉推進之時,曹亮也在調兵遣將,做著最後的布署。
這將會是一場最為激烈的大決戰,一場關係到隴西甚至是關中的大決戰,勝利者或許可以笑傲關隴大地,而失敗者,則將會黯然地離開。
而這場決戰,註定只能有一個勝利者。
果然沒有出乎曹亮的預料,姜維和司馬倫都是不會輕易地放棄掉陳倉的,陳倉的得失極為的重要,沒了陳倉這一道屏障,隴西幾乎是無險可御,所以姜維和司馬倫不惜調動幾乎所有的兵力,來救援陳倉。
這正是曹亮所等待的結果,為了這個結果,曹亮都放棄了拿下陳倉的絕好機會,畢竟現在陳倉城遭遇到了重創,魏軍可以不費太多的兵力就能拿下陳倉的。
但曹亮為了放長線釣大魚,還是選擇了緩攻陳倉,把陳倉當成了一隻魚餌,只為調出姜維和司馬倫這兩條大魚來。
以姜維和司馬倫的智商,自然不會識破曹亮的計謀,但陳倉是他們軟肋,根本就容不得他們放棄,所以就算明知道是坑,姜維和司馬倫都要還要跳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