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告急!武關告急!蒲坂津告急!
告急的文書如雪片一樣湧向了長安,整個長安都為之震動了。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經過了半年左右的沉寂,并州軍的進攻如期而至。儘管這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但當戰爭再度來臨的時候,整個關中的人還是為之震動,驚恐和慌亂寫滿人們的臉上,人們奔走相告,在惶恐之中慄慄發抖。
大多數的人,都是茫然而無措的,他們就如同是一葉葉的浮萍,隨波逐流身不由己,可暴風雨來臨之時,他們也會害怕,會驚懼,更多的是一種絕望。
戰亂之中,災難會毫不留情地降臨到人們的頭上,誰能在浩劫之中倖免於難,這都是一個未知之數,只是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他們是無力抗爭的,在這亂世之中,他們渺如沙粒塵埃,對於自己的生死命運,都由不得自己來掌控。
這大半年的時間,司馬倫一直在忙碌,自從他擔任大將軍的職位之後,朝中軍中的事務一鼓腦兒地壓在了他的身上,儘管司馬倫天資聰慧,但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在從政經歷幾乎為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就接任了如此位高權重的職務,讓他頗感吃不消。
不過壓力越大,動力越足,司馬倫貴在年輕,每天都有著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更有著蓬勃的朝氣,那怕是忙碌了一天,累得成了狗,加腰都直不起來了,但睡上一覺,明天早上起來,又是容光渙發,精力無限。
現在的司馬倫,就如同是一部動力十足的機器,不停地瘋狂運轉著,許多的時候,親信手下看不過去,都想要勸他歇一歇,但司馬倫卻不肯歇息,每日不是將自己埋在如堆山的案牘之中,就是奔走於各地,親自視察軍情,布署防禦,司馬倫都恨不得把黑夜當做白天來使用,又如何肯停下來歇歇。
關中的這四塞防線,關係到整個關中的安危,這也是司馬氏賴以支撐的最後一塊根據地了,稍有閃失的話,整個司馬家族都將陷入到亡族滅宗的悲慘命運之中。
司馬懿喜歡誅人三族,凡是和司馬氏作對的政敵,司馬懿將其打倒之後,然後就是毫不留情地誅滅三族,美其名曰斬草除根,這種做法也是這個時代最通行的做法,不留任何的後患,不給仇敵任何反撲的機會,在打倒對手的同時,踏上一隻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現在風水輪流轉,司馬氏也走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司馬倫不會認為曹亮就能心慈手軟,給司馬家一個延續香火的機會,所以一旦關中失守,司馬軍敗亡,整個司馬家族也將灰飛煙滅,徹底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現在司馬倫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盡力地挽救司馬家族,那怕還有最後的一絲機會,司馬倫都不會放棄希望。
從小的時候,司馬倫就被灌輸了執掌天下權柄的思想,司馬懿打下了一片基業,所有的人都指望在司馬師的手中可以發揚光大,等到司馬倫接位的時候,天下大事已成,司馬倫就可以水到渠成,登上九五之尊,代魏自立,讓司馬家族走向輝煌的頂峰。
可惜事與願違,司馬師接替司馬懿之後,非但沒有發揚光大,反而是一敗再敗,丟城失地,一潰千里,到司馬倫手裡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那怕司馬倫能力再強再有智謀本事,想要逆轉這天下大勢,也是試如登天。
司馬倫現在也不敢奢望能反攻倒算,打敗曹亮,他最大的願望便是守住這關中之地,給司馬家族保留最後的一點生存空間,至於將來的事,那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雖然司馬倫早就做出了戰略上的防禦安排,但落實到每一處的細節,依然是需要他操心的事,因為整個防線,就是同是一隻木桶,決定這個水桶能不能盛水的關鍵,並不是最好的那塊木板,而是最差的那一塊木板,很可能一個蟲眼,一個漏洞,最終就很有可能將這條防線給葬送掉。
所以司馬倫絲毫的不敢掉以輕心,這大半年的時間,他幾乎走遍了關隴地區周圍所有的關隘,親自勘查地理,和邊關守將一道研究最佳的防禦方案,廢寢忘食,兢兢業業,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為司馬家族續命的上面。
并州軍的突然來犯,倒沒有出乎司馬倫的預料,甚至感覺到并州軍的進攻或許有些遲了,按正常的情況推算,并州軍應該在年後天氣稍暖的時候,就可以發起進攻了,看來曹亮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而且並沒有急於進攻。
并州軍進攻時間拖得越久,說明他們的準備就越充分,一旦開戰,關中防線就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所以當接到并州軍來襲的消息之後,司馬倫便在第一時間飛馬趕赴潼關,親自去督戰,事關關中的生死存亡,司馬倫不敢有任何的僥倖心理,他必須要全力以赴。
潼關的胡奮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儘管司馬軍兵力有限,派守潼關的軍隊只有三四萬人,但潼關的地形險要,面對倍於自己的敵軍,胡奮依然是信心十足,拍著胸脯向司馬倫表示,絕對是萬無一失。
司馬倫親自查看了潼關的防禦工事,這半年的時間,胡奮一直在搶修工事,針對并州軍投石車兇猛的特點,將潼關所有的關牆都進行了加固,就地取材,採用了大石塊進行砌築,這樣的關牆,堅固無比,那怕是并州軍投石車連著轟個三天三夜地,都只能是撼動個皮毛,所以胡奮對守住潼關有著極大的信心。
關城最大的特點就是只需要承受一面之敵,而不像普通的城池那樣需要承擔四面之敵,所以關城的防守壓力會明顯的小一些,胡奮可以將守軍全部地集中到正面去,全力以赴來阻擋并州軍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