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遠走高飛

  「都督,前面就是軑縣,過了那座山,便是荊州的地界了。」一名手下的官吏指著前面一座不高的土山,對司馬倫道。

  司馬倫輕輕地點了點頭,回頭看了看一眼也望不到尾的長龍隊伍,司馬倫下令道:「加速前進,天黑之前,必須要趕到平春去。」

  十餘萬的人馬,攜帶著大量的糧草輜重,行軍的速度也就不可能太快,儘管司馬倫已經提前規劃好了撤軍的路線和計劃,但是他也深知并州軍騎兵的速度的,一旦被曹亮發現淮南軍已經撤離的話,肯定是會派騎兵來追擊的,如果淮南軍不加快行程的話,很可能前幾天贏得的時間就會白白的浪費掉,而一旦淮南軍被并州騎兵纏上,再想脫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當黃河防線失守的時候,司馬倫就已經下定了撤離淮南的準備,這個決定,在許多人看來,都是一個瘋狂的舉動,并州軍剛剛打到兗州,距離淮南還遠著呢,司馬倫怎麼會有這麼瘋狂的念頭呢?

  事實上,司馬倫非但沒有瘋狂,反而是一直有著一個清醒的認識,雖然淮南這塊地盤,對於司馬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和洛陽比起來,卻還是遜色的多,而黃河防線的失守,導致了司馬軍防禦體系的崩盤,司馬師在撤退的時候,掘開了黃河大堤,雖然成功地利用洪水阻斷了并州軍的進攻,但同樣也將黃泛區以東的地盤與洛陽割離,并州軍橫掃兗青豫徐已成定局,司馬家的半壁河山淪陷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接下來,司馬倫將會不得不和曹亮面對面地展開較量。

  雖然說司馬倫對曹亮的恨意滔天,曹亮可是他的殺父仇人,更是司馬家奪取天下最大的攔路虎,司馬倫心心念念地想要和他對壘沙場,替父報仇,但司馬倫並沒有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他很清楚自己和曹亮的差距在那兒,如果司馬倫堅守淮南的話,下場一定會和白馬的司馬師沒有分別。

  淮南的地盤可以丟,但淮南的兵馬卻不能丟,如今司馬家的軍隊遭到了連番的重創,人馬是越打越少,被曹亮各個擊破,如果司馬倫的淮南軍在淮南全軍覆滅的話,那麼司馬師手中的兵馬就更少了,所以司馬倫寧可丟掉淮南,也不能丟掉手中的兵馬。

  但是目前的情形之下,司馬倫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州軍自白馬渡河以來,分兵而進,狂飆突進,一日之間便可行軍數百里,豫州軍是望風披靡,根本就無法抵擋并州軍的南下。

  照這個的速度計算,并州軍抵達淮南也不過是數日之內的事,而司馬倫雖然有了撤軍的打算,但還未真正實施,整個淮南軍如果要撤退的話,必然是千頭萬緒,至少也需要十數日的準備時間,而并州軍又豈會給他這麼多時間,一旦被并州軍纏上,司馬倫就算是想走,那也走不了了。

  於是司馬倫心生一計,決定不退反進,派出主力的人馬前往譙郡,在苦縣一帶設伏,抓住并州軍中堅營孤軍深入的機會,一舉圍而殲之,這樣一來可以提振司馬軍的士氣,如今司馬軍一敗再敗,整個軍心士氣都到了低無可低的程度,極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軍隊的士氣。

  二來也可以阻遏并州軍的進攻之勢,突破黃河防線之後,并州軍可是驕狂地很,一路的橫掃碾壓,如入無人之境,如此此役能給并州軍一次迎頭痛擊的話,必然可以震懾并州軍,延緩并州軍的進攻勢頭,為淮南軍的撤退,贏得一些寶貴的時間。

  司馬倫也知道自己這一步是兵行險棋,但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淮南軍的撤軍行動必然難以實施,所以此番的冒險也是值得的。

  這場苦縣之戰,過程基本上和司馬倫預料的沒有多少偏差,中堅營為了追擊陳郡的軍隊,一路狂追冒進,一頭就扎入了淮南軍的埋伏之中,司馬軍以七萬之眾,對付只有一萬五千人的中堅營,完全是具備壓倒性優勢的,整個戰鬥過程也十分的順利,只不過戰鬥接近尾聲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小的意外,并州軍驍騎營趕來救援了。

  司馬倫沒有戀戰,因為他很清楚,驍騎營可是并州軍的王牌主力之一,淮南軍有機會吃掉中堅營,但卻沒有能力吃掉驍騎營,一旦雙方的戰鬥進入到僵持之中,并州軍的其他軍隊便會聞訊趕來,沒有後援的淮南軍處境便會變得相當的困難了。

  所以司馬倫果斷地下令淮南軍撤出了戰鬥,所幸驍騎營目的也僅僅只是來救援中堅營的,並沒有與他們纏鬥的打算,所以雙方各退一步,各自罷兵。

  并州軍撤回了陳縣,而司馬倫則果斷南下,一路倍道而行,返回了淮南。

  此時留守淮南的軍隊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所有的物資輜重已經裝車,司馬倫所率的軍隊甚至都沒有進壽春城,只是在壽春的外圍繞了一個圈,讓壽春的軍隊半夜出城與主力會合,然後一路向西,直奔荊州而去。

  司馬倫料定了并州軍這一次失利之後,肯定會收起他們的驕狂之氣,變得謹慎一些,只要并州軍遲緩進軍,司馬倫的目的就達到了,等曹亮發現壽春已經是空城一座的時候,司馬倫早已率領著淮南軍遠走高飛,追之莫及了。

  司馬倫離開壽春之後,按理說他想要返回洛陽,有兩條路可走,一條便是從安津渡渡過淮河,抵達汝南郡,之後沿著黃泛區的西邊路徑,北上返回洛陽;而另一條路則是繞道荊州,從南陽返回洛陽。

  相比於走汝南郡,走荊州相對來說路途遙遠一些,但司馬倫沒有走汝南這條捷徑,而是率軍沿著淮河一路向西,直奔荊州而去,部下許多人都納悶司馬倫為何要捨近求遠,但司馬倫只是笑而不語,他有著自己的打算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