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根據如今的格局,幾十年之後的五胡之亂肯這不會再發生了,首惡者劉淵已經人頭落地,曾經煌煌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殘存者不過萬餘,根本興不任何的風浪。
那怕是五胡之中最為強盛的鮮卑人,如今也被曹亮徹底地馴服了,上百萬的鮮卑人經過戰亂,已經銳減到了五六十萬,現在是更是被曹亮分割成了十多個部落,大者也不過只有十萬人,小者甚至只有三兩萬人,別說是他們現在沒有了戰馬,就算是還擁有騎兵部隊,亦不會對并州軍構成任何的威脅。
剩下的羌人、氐人和羯人之中,羌氐的活動區域基本上是在雍涼一帶,現在那兒還是司馬氏的統治區域,曹亮是鞭長莫及,只有等待將來進軍關中之後,再去收拾他們了。
至於羯人,原本就是匈奴的分支,如今匈奴人差不多被滅掉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羯人很可能都來不及誕生就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曹亮讓雁門太守樂綝擔任了塞北都護府的都督,並且在平城建立起了都督府,統一管轄草原諸部。
樂綝長期擔任雁門太守,和鮮卑人多次交手,對這些遊牧民族了解頗深,由他來出任塞北都督,恐怕是最為合適的一個人選了。
處理完塞北的事,曹亮便回師晉陽,待大軍回到晉陽之時,已經是正元三年的正月了,曹髦即位之後,以正元為年號,於次年改嘉平六年為正元元年,今年已經是正元年的第三個年頭了。
回到晉陽之後,曹亮也只是短暫歇息了幾天,與家人一敘天倫之樂,其實曹亮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女,都是十分愧疚的,這麼些年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征戰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陪伴他們的時間,少之又少,女兒甚至都不認識他了,讓曹亮感嘆,自己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不過他的家人不管是母親還是兩位妻子,都對他沒有任何的怨言,他們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家庭,在背後支持著自己,讓曹亮大為感動,如果有時間的話,真想好好地陪一陪他們。
但是曹亮還是走了,短聚了幾天之後,他又踏上了南下的征途,這也許就是他的宿命,一世的奔波,只為換來天下億萬蒼生的安康。
本來在冀州之戰後,便是橫渡黃河的最佳時機,趁著司馬師兵敗之際,再狠狠地給他補上一刀,一舉結束中原的戰亂。
但匈奴人劉淵的來襲以及鮮卑人的入局,讓曹亮不得不將戰略重心移向了北方,強渡黃河的計劃也只能終止,現在結束了北方的戰局,曹亮重新地將戰略重心移向了南線,集中全部的兵力,再度兵臨黃河。
這時黃河兩岸的局勢,還是維持著當初曹亮離開時的模樣,當初曹亮回師并州,先後帶走了左軍團和屯騎、驍騎營兩個騎兵營,雖然說黃河北岸還屯集著中軍團和右軍團的步騎八個營,但按照曹亮的布署,并州軍進入到了守勢之中,如此在黃河北岸屯集重兵,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防範司馬軍的反撲,畢竟冀州的勝果來之不易,不能因為匈奴人的入侵就自亂陣腳,被司馬師將冀州重新給奪回去。
儘管曹亮離開了黎陽,但黎陽還有桓范在坐鎮,還有羊祜和杜預二位都督,所以曹亮絲毫不用擔心,有他們把守冀州,司馬師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興兵來犯。
相反的,該擔心的應當是司馬師,畢竟并州軍在黃河北岸集中著十幾萬人馬,隨時都有可能強渡黃河,司馬師一刻也不敢鬆懈,集中重兵,嚴防死守,甚至連他本人,也不一步不敢離開白馬。
許多人都勸司馬師回洛陽去休養,畢竟長年地呆著前線,恐怕他的身體會吃不消,更何況,曹亮並不在黎陽,所以并州軍此時渡河的可能性比較小,那怕司馬師回到洛陽休養,也不會誤事。
但司馬師斷然地否定了這個建議,戰爭從來也不是心存僥倖就可以打贏的,如果司馬師離開了白馬,無疑給了并州軍可趁之機,這個時候并州軍如果發起渡河作戰的話,只怕司馬軍是很難應付的,所以司馬師那怕身體吃不消,也必須要堅守防線,不給并州軍任何的機會。
司馬倫順利地平定了淮南的叛亂,總算是替司馬師解除了後顧之憂,畢竟淮南這個地方,乃是司馬師的一塊心病,如果不是黃河防線更為地緊要,司馬師絕對會自己率軍親征的。
委任司馬倫為領軍主將,當時在司馬軍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雖然對司馬倫是讚不絕口,可一旦牽涉到領軍打仗的事,那可不是兒戲,稍有失誤,那可是十幾萬的性命啊,委派一個只有十三歲,從來也沒有打仗輕驗的司馬倫,這不是兒戲嗎?
所以許多人紛紛地勸諫司馬師,希望他可以收回成命,但司馬師卻是一意孤行,不顧眾人的阻撓,委任司馬倫為揚州都督、征東大將軍、平逆大都督,帶兵出征,而且司馬師還給了司馬倫使持節的封號,戰時都有斬殺兩千石官員的權力,可謂是信任之至。
而司馬倫果然沒有讓司馬師失望,他妙計連連,在淮南打得是有聲有色,一舉擊潰諸葛誕的主力部隊,並且成功地攻克了壽春城。
捷報傳來,人人是讚不絕口,甚至那些曾經勸諫過司馬師換帥的人,此刻則是集體勝贊司馬倫的睿智和英武,讚嘆司馬師是後繼有人,以司馬倫展現出來的實力,他是完全有資格勝任大位。
諸葛誕是何許人也,眾人個個都心知肚明,那絕對不是一個任人可以拿捏的軟柿子,而司馬倫卻要近乎碾壓般的實力平定了淮南,這時的眾人,才明白過來,敢情司馬倫才是一個真正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