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淵準備視死如歸慷慨激昂地鼓舞匈奴將士做拼死一搏的時候,突然聽到馬邑城的後面,也就是北方那邊傳來了喊殺之聲,聲勢震天。
劉淵為之一怔,這是什麼狀況?劉淵深知,自己此番進入并州,雖然和司馬師結了盟,但是司馬師那邊最多只是提供了一些武器和裝備的援助,根本就沒有派兵來相助,所以劉淵只能是孤軍作戰,成敗也僅僅只是他個人的事。
但突然之間北面殺聲四起,儼然是大軍殺到的動靜,劉淵心中一喜,不管來得是什麼人,至少也是是友非敵的,只要他們能幫助劉淵渡過這道難關,劉淵喊爹都行。
最大的概率還是鮮卑的人馬,畢竟出了雁門郡,那就是拓跋力微的地盤了,所以出現在馬邑城外的,極可能是拓跋力微的人馬。
只是讓劉淵好奇的是,拓跋力微的人馬怎麼會這麼無巧不巧地出現在馬邑城外呢,比約好的還要精準?劉淵也是率軍剛剛抵達馬邑不久,而且他事先根本就沒有和拓跋力微聯繫過,那怕準備投奔拓跋力微也是劉淵臨時起意,那麼拓跋力微又怎麼可能知道他會到這兒呢?
劉淵是滿肚子的疑惑,不過不管什麼樣的原因,只要是來相助他的,終究是好事一件,總比他死在并州軍的手裡要強的多吧。
於是劉淵打消了和并州軍決戰的念頭,下令匈奴人繼續地強攻馬邑城,配合對面的援軍進行行動,只要他們能拿下馬邑城,死局立解。
原本匈奴人攻打馬邑城的一面,城中防守的兵力還能勉強守得住,但是現在馬邑城背後突然出現了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而且裝備著精良的攻城器械,馬邑城受到了前後夾擊,很快地便陷落了。
劉淵如釋重負,趕緊地打開城門,魚貫而入,進入到了馬邑城中。
他首先看到的,果然是鮮卑人的旗幟,和劉淵的猜想一般無二,雙方殺盡城內的并州守軍之後,也就自然休兵罷戰了,鮮卑人陣中,此刻閃出一將,向著劉淵拱手道:「閣下可是匈奴單于劉淵否?」
劉淵很是好奇,按理說他從未和鮮卑人有過交集,鮮卑人又如何能知曉其姓名,而且萬軍之中,對方一眼就把他給認了出來,顯然對方對他的信息掌握的很全面。
不過對方既然把他們從并州軍手中給解救了出來,顯然是沒有什麼惡意的,劉淵上前拱手道:「在下便是劉淵,不知尊駕何人?援手之恩,當湧泉報之。」
說話之人也甚是年輕,與劉淵年紀相仿,也是二十多歲的模樣,他呵呵一笑道:「在下拓跋沙漠汗,家父便是拓跋力微,聽聞劉單于在并州遇險,所以家父特命在下前來相助,幸得劉單于無恙,在下亦可心安了。」
原來拓跋力微一直關注著并州的局勢,自從東部鮮卑的慕容部、宇文部覆滅之後,拓跋力微把曹亮視做了鮮卑人的最強對手,如今宇文莫槐和段日陸眷率領著殘部都歸順了拓跋力微,讓拓跋鮮卑的力量劇增,但拓跋力微的擔憂之色卻是絲毫未減。
隨著曹亮吞併幽州和冀州之後,實力大增,更讓拓跋力微深為忌憚,引為心腹之患。
拓跋力微和曹亮之間,也是有著深仇大恨的,當年在雁門之時,曹亮大破拓跋鮮卑,逼得拓跋力微不得不遷都到了大漠之中,好在鮮卑人歷來便是逐水草而居的,並沒有多少王庭國都的概念,否則的話,遷都所產生的動盪,就足夠拓跋力微大傷元氣的,幾十年都恐怕是難以恢復過來。
後來等到局勢稍微的緩和了一些,拓跋力微又將王庭遷回了盛樂,這裡和并州的雁門關遙遙相對,相隔只有幾百里,拓跋力微也可以隨時地掌握并州的動向。
那怕是和曹亮的戰爭失敗了一次,但拓跋力微覷覦中原之心一直未死,尤其是在兼併了東部鮮卑的宇文莫槐和段日陸眷之後,拓跋力微的實力大漲,這更加地堅定了拓跋力微的南進之心。
拓跋力微為人狡詐陰險,他正是憑著殺妻證道,吞併了岳父家族的勢力,才一步步地走向強大,成為草原霸主。
儘管他對中原心懷不軌,但他懂得隱忍,面對仇敵曹亮之時,也是刻意地進行迎奉,為了巴結曹亮,拓跋力微還特意地派出使者,前往并州,奉上了大量的進貢物品,希望能和曹亮修復關係。
這種手段,也是胡人各族常用的手段,他們在強盛的時候,往往是四處劫掠不把朝廷放在眼裡,而吃了敗仗之後,則是搖尾乞憐,獻上大批的朝貢,以換取朝廷的寬宥。
朝廷對塞外胡人的征伐往往也是流於表面的,由於草原大漠地域廣闊,地廣人稀,朝廷管理起來極為的困難,所以每次朝廷打了勝仗之後,並不會對胡人趕盡殺絕,而是採用懷柔的手段,以撫為主,剿撫並用。
胡人的稱臣納貢,朝廷歷來是全盤接受的,這符合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漢人朝廷是大為受用,許多時候天子賞賜,價值甚至是遠遠高於胡人的進貢的。
而胡人則會利用這段時間來休養生息,等他們羽翼豐滿或中原戰亂有可趁之機的時候,他們立刻會背信棄義,大舉進犯,讓中原飽受戰亂之苦。
拓跋力微的這點小心思和小伎倆,曹亮自然是看在心上的,他當著鮮卑使者的面,將所有的朝貢之物付之一炬,並割下了使者的一隻耳朵,將他放還回了草原。
曹亮的所為,引起了鮮卑人的極大不滿,拓跋力微主動地示弱和好,曹亮拒不接受,說明雙方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這也徹底地斷絕了拓跋力微苟且的心思,看來這個曹亮,還真是一個油鹽不進,軟硬不吃的人,以前胡人所慣用的招數,在曹亮這裡半點都不起作用,也就是說,曹亮將他們視作死敵,隨時都可能會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