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羅馬武廟

  第264章 羅馬武廟

  對此,郭康當然只是偷偷開個玩笑。而且他自己,其實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明朝官方到底有沒有公布朱元璋的標準畫像,或者如果公布了,又是什麼樣子的。

  朱文奎家院子裡,有個小房子,專門用來祭祀祖宗。他路過的時候還看見過,不過裡頭只有朱元璋等人的牌位,沒有畫像,所以他也搞不清,這裡頭的禮儀制度是怎麼安排的。

  紫帳汗國這邊,目前只有成吉思汗的畫像,和部分羅馬歷代先汗們的石雕。

  在海倫娜太后執政的時候,有人建議說,現在朝廷已經穩定,可以明確法統,向外公布,以此宣揚自己的合法性。

  海倫娜太后的執政基礎並不穩固,很需要這種儀式,來維持自己在汗廷的權威。這種舉措,對於團結各地的羅馬人,也是有好處的,於是就同意了這個建議。

  官吏們於是著手編纂譜系,還四處搜集歷代遺存下來的雕像、馬賽克。但這個工作,卻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最簡單的問題:紫帳汗國的二王三恪到底是誰?

  羅馬的「王朝」和中原的「王朝」差距頗大,改朝換代的概念也不見得能對應上,沒法確定前朝到底是個什麼範圍。而且很多時候,羅馬皇帝就沒有明確的「世系」,因為皇帝太多,關係太亂,根本理不清楚。再加上各種莫名其妙的叛亂、割據和內戰,讓法統變得一團亂麻。實在沒辦法,大家只能放棄了這個計劃。

  在法統傳遞上,也有多種聲音。有人認為,王政時代算作一個朝代;之後的幾百年,算作共和政治;奧古斯都之後,算作第二個朝代;君士坦丁之後,直到現在,再算作第三個朝代。這樣,就正好設置「二王」,把羅馬的歷史貫穿起來,強調它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完成了「通三統」的工作。

  但也有人認為,羅馬的統治者是一種公職。無論國王、執政官、元首還是皇帝,都是一樣的統治者,只要為羅馬服務,就沒有區別,無非是不同時期稱號不一樣而已。所以,自建城以來,羅馬就是萬世一系的單個政權。王朝分期只是史家為了方便做的分類,法統上則並不如此。

  當然,其中一些人也有反對意見,認為這個世系應該從王政時代結束後開始。雙方也為此發生了爭論。

  到最後,郭蓋等人更傾向於不分朝代,於是參考學者們的建議,依照功績和影響進行挑選,定下了太祖羅慕路斯、高祖奧古斯都、高宗圖拉真、中宗奧勒良、世祖君士坦丁、世宗巴西爾二世、烈祖伯顏帖木兒七人。

  至於諡號之類,他們以羅馬沒有這方面傳統,廟號就夠了為理由,沒有繼續去取。郭康估計,其實就是文化水平有限,實在想不起來了。

  實際上,就算這七個廟號,爭論都從沒有停過。有些人認為選拔的人選不公平,有些人認為範圍不應該這麼大。後來隨著紫帳王朝世系增加,還有人覺得應該增加人上去。不過和之前一樣,誰也說服不了其他人,所以暫時還繼續湊乎著用。

  這七人得到了「配饗上帝」的待遇,也就是由大牧首主持封聖,在國家祭壇——娘娘廟裡,和天父、天兄一同,正式接受祭祀,宣布他們擁有神性。其中尤以羅慕路斯地位最高,幾乎和天兄等同。

  當然,這也引起了正教教會內部的各種爭論。不過也有很多人非常高興,覺得這既符合教義,也合乎羅馬傳統,真的太正統了。由於大部分人都對此喜聞樂見,也就保留了下來。

  而為了彌補共和國時代的空白,紫帳汗國又設立了武廟,挑選各個時代,戰績出色的將領,最後選出以凱撒為首的十人,也同樣列入娘娘廟,設置專門的區域進行祭祀。

  此外,當初他們還準備設置對應的文廟。但很多人認為,文廟本質上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塞里斯的文統從周公、孔子以來,幾經波折,但從未斷絕,所以才有祭祀的價值。

  然而,羅馬這邊,就沒有一個持續的文統,連宗教和通用語言都換過。眾人尋思很久,也不知道用誰好。最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這17人里,有些人有整個的雕像,有些人只剩下大頭胸像了。還有些乾脆只有馬賽克畫像,只能讓畫師根據這些模糊的圖案自由發揮,進行補全。就這樣,才湊齊了一整套。

  至於其他的,就只有成吉思汗的畫像了——當然,嚴格來說,可能也不是成吉思汗畫像。

  當年,按照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是不准製作他的畫像的。這個思路可能是從中亞那邊,跟著天方教學來的,意在保持國家始祖的神聖性。

  然而,等到忽必烈上台之後,不但直接製作了成吉思汗畫像,還是參考他自己的樣貌畫出來的。可以說,現在所有的成吉思汗像,都違背了成吉思汗本人的命令,還是他孫子帶頭破壞的規矩。

  紫帳汗國供奉這畫像,認真分析起來,屬於一種想表達尊敬,又不尊敬對方命令的,自相矛盾的行為……

  而且,忽必烈當時的理由,是成吉思汗說他長得像自己。但其他來源史料里,並沒有可以驗證的記錄。

  拖雷四子裡,成吉思汗最青睞的更可能是旭烈兀。當初,忽必烈和旭烈兀第一次打獵,旭烈兀打到一頭野山羊,忽必烈只打到一隻兔子。按照傳統習慣,小孩子第一次打獵,要把獵物的血抹在長輩的手指上表達敬意。忽必烈只是輕輕塗抹,旭烈兀卻把成吉思汗的手指都掰疼了。

  元朝史料據此認為旭烈兀無禮,但其他一些人卻認為,記錄表明,粗野的旭烈兀反而更受他喜歡。後來成吉思汗甚至吐槽忽必烈,說他長得像個漢人。怎麼看,也不像是誇他和自己相似。

  所以,這些「歷史細節」,可能都屬於不宜深究的那種,否則難免讓大家尷尬。明朝那邊,這種事兒估計也不會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