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深空故事

  第155章 深空故事

  如果將時間向前推移五百年並且從整個河系的角度來觀察這一片星域,在零還沒有甦醒而蟲族還未誕生之時,距離這裡約50光年之外的另一個恆星系中,其第四顆行星為氣態巨行星,而在它的第三顆衛星之上,一個傾盡全力逃離即將毀滅母星的文明的最後一批倖存者,踏上了向茫茫宇宙中尋找新家園的旅程。

  幸運的是,他們竟然在附近的星系中就發現了可能適宜生存的星球,而不幸的是,他們傾盡全力打造的宇宙飛船只能運載極少部分的文明個體。

  所以註定了留在母星之上的所有生命都會在其後的災難之中死亡,而他們,將背負著文明存續的希望,孤注一擲般前往可能適宜生存的位於50光年的遙遠距離之外的新家園。

  在文明最高科學研究院得出的最新報告中,那顆岩質行星之上極有可能存在著大量液態水,這是它們這個種族能夠存在的根基!

  因為,他們是來自於海洋的文明!

  他們將自己所在的星系,稱之為克里奇特爾星系,意為:起源之地。

  而那片即將前往的恆星系,則被重新命名為:赫普銳斯,意為——希望所在。

  他們的母星,即克里斯特爾星系第四行星的三號衛星,是一顆完全被海洋所覆蓋的星球,儘管只是氣態巨行星的一顆衛星而已,其最大直徑卻已經超過了上萬公里,甚至超過了一些岩質行星。

  它的質量足夠巨大,足以讓它達成流體靜力平衡而不至於向內塌縮,所以毫無疑問地呈現球形。

  同時其磁場適中,擁有著足以保護整顆星球的大氣層,表面溫度適宜,讓液態水得以穩定存在,為其上的生命存在奠定了最基本的生存環境。

  在遠古時期,這裡的確環境穩定且適宜,大量的生物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之中誕生和消亡。

  巨行星的存在為它抵擋了來自宇宙之中絕大多數可能威脅到整顆星球的災難,這裡因此而成為了生命的天堂。

  最終,物競天擇之下,經過了漫長的生物演化,一個優勢足夠明顯的種族戰勝了一個個對手,最終站立了這顆「水星」的巔峰,漸漸誕生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明。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文明的萌芽開始,整顆星球的環境就在以一個極其緩慢的速度持續惡化。

  作為一顆衛星,相比於位於數億公里之外的遙遠恆星來說,其所依賴的巨行星對它的影響要明顯得多。

  恆星系誕生數十億年來,內部行星都基本趨於穩定,這也是三號衛星之上能夠存在生命的最基本條件之一。

  然而,在漫長的時間尺度之下,總會有一些意外發生。

  這顆不知為三號衛星抵擋了多少次致命危機的氣態巨行星,在這個過程中捕獲了大量來自星系邊緣闖入星系內部的各種小行星。

  這些天體在漫長而複雜的演化中,對三號衛星之上的環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一顆大質量小行星再次被捕獲之後,因其軌道特殊而不斷影響著包括三號衛星在內的所有巨行星衛星。

  漸漸地,那如同天堂一般平穩的環境不復存在。

  在日益複雜的潮汐引力之下,整顆星球的生態環境都在不可逆轉地向越發嚴峻的方向發展,氣候劇變之下,各種災難頻發,整個星球表面的溫度都在以一個緩慢的速度降低,冰層在由兩極開始緩慢地向周圍擴張。

  偏偏就在這種環境之下,文明最初的火種開始迸發,一種水生的軟體動物漸漸登上了世界舞台。

  由於更聰明的大腦和對漸變環境更為出色的適應能力,它們戰勝了進化道路上的一個個對手,最終完成了從野獸向智慧種族的過渡,第一次屹立在了生物之巔。

  之後,它們在海洋之中建立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各項科技飛速發展。

  如果來自外界的影響只是這般,或許在其變得真正會影響到它們生存之時,它們就已經擁有了主動改變環境的能力。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那些被巨行星所捕捉的小行星受於外界越發複雜的運行環境,終於有一顆不可抑制地一頭撞向了這顆巨大的氣態行星。

  在宇宙尺度來看,這一次的撞擊連大海之中的一朵小水花都算不上。就算是對於這顆氣態巨行星本身來說,其過程中釋放的能量雖然巨大,其最終結果也只不過是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風暴圈而已,根本不痛不癢。

  但是對於三號衛星之上存在的生命來說,這一次事件幾乎對它們造成了滅頂之災。

  在引力潮汐作用下受力不均勻而破碎成諸多巨大隕石的小行星連續撞擊所產生的強大光源,熱源和高能射線,在撞擊的一瞬間甚至讓整個恆星系都為之一亮!

  極其幸運的是,在撞擊發生之時,距離行星最近的一號衛星與生命所存在的三號衛星,正好大致處於撞擊源所在的同一直線之上,因此,其撞擊所產生的大部分能量都被距離巨行星更近的一號衛星所阻擋。

  但是就算僅僅只是餘波,強烈的高能射線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三號衛星之上的大氣層攪了個天翻地覆!

  氣壓的不平衡讓整顆星球上掀起了極其強烈的颶風,席捲著真正滔天的海浪在整個星球表面肆虐!

  其面向巨行星的一面,大量的海水蒸發逸散,無盡的生物被蒸發死亡。兩極的冰川在急劇融化,整個星球的環境都在劇烈改變!

  而為其阻擋了絕大部分能量衝擊的一號衛星,由於距離更近,強大的高能射線讓其面向巨行星一面的地表直接融化,岩石等各種物質被融化成液態的洪流,在其地表之上肆虐。

  在這種天地偉力之下,僅僅存在於地表的文明脆弱得如同一張白紙一般!

  所幸一號衛星的存在為它們擋下了絕大部分撞擊的威力,給這顆星球之上的生命留下了最後一絲餘地,也為文明留下了一絲火種。

  在度過了漫長的時間之後,文明的火花終究還是再次在這片無邊無際的海洋之中迸起,重新將文明的光輝灑滿了世界。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小行星撞擊巨行星所造成的危機,在種種巧合的演變之下,重新讓整顆星球原本不斷向惡劣演化的系統再次煥發了生機。

  長達上千年的劇烈演變,繼生物大滅絕之後,它們迎來了又一次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這一段長達數千年的時光中,它們重新建立起了文明的大廈,再一次創造了盪氣迴腸的史詩。

  然而,對於過往的歷史研究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讓其漸漸明了了上一次生物大滅絕的真相。

  對於宇宙的敬畏讓其牟足了勁向太空發展,並由此最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科技體系。

  然而,福與禍之間的聯繫永遠都無法說清。

  當初的一號衛星為他們抵擋了來自巨行星被撞擊時散發出的大部分能量,讓星球之上的生命得以延續和繁衍,最終甚至已經達到了展望太空的程度。

  然而,當他們真正將目光轉向宇宙之時,卻驚恐地發現了一個無比恐怖的事實!

  由於當初距離撞擊點相當之近,一號衛星正面承受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衝擊,巨大的能量甚至讓其自轉軸和整個運行軌道都有了些微偏轉!

  整個星系就像是一個巨大而又精密的儀器,一切都在按照設定好的軌跡運行,仿佛恆古未變。

  但是一旦其中有變故發生,絕不僅僅只是一時一地的影響,整個系統都會因此牽一髮而動全身。

  雖然在個體的角度看,這種微小的影響和變化可能要數百上千年甚至更加久遠才能夠得到體現,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時光。

  但是在宇宙尺度上,這點時間不過彈指一揮間。

  當從蒙昧時期一路歷盡艱幸終於發展到仰望星空的程度之時,一個令人絕望的現實擺在了它們面前。

  經過最嚴密的測算,如果沒有外來力量干涉,受一號衛星長期軌道偏轉的影響,三號衛星也在緩慢地改變著自身的運行方向,這讓它和巨行星之間的橢圓形公轉軌道近點不斷縮短!

  這意味著其受巨行星引力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嚴重,嚴重到足以讓星球之上生物死絕的程度!

  雖然現在還不太明顯,但是隨著距離的不斷靠近,哪怕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三號衛星在經歷一段漫長而又複雜的運轉旅程之後,仍然能夠在巨行星外圍重新達成一個穩定的軌道,不至於突破自身和巨行星之間的洛希極限而自行崩潰,但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所造成的災難,對於其表面的生物來說,絕對是十死無生的結局。

  因為那是足以徹底改變整個星球外觀的強大力量,它的大氣層會被摧毀,日夜涌動的海水會被徹底凍結冰封。

  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至於更糟,實在沒有繼續推測的必要,三號衛星崩毀,重新變成環繞在巨行星周圍的星環甚至連續撞擊也不是不可能,那對於整個恆星系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大事件,其造成的影響會在整個星系中的方方面面得到體現。

  這種程度的天地偉力,就算是他們能夠逃離三號衛星,只要仍然在恆星系中,也絕難逃過厄運。

  即便是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冰冷而枯寂的宇宙將直接與這顆星球表面接觸,無處不在的宇宙射線和微觀粒子將肆無忌憚地影響著這裡的一切,讓其重新回到死寂狀態,變得冰冷荒蕪,再也不適合生命存在。

  而這個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變化,只會越來越快,現在看來或許還不明顯,但是情況惡化的程度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急劇上漲,最終徹底不可挽回。

  三百年!

  這是他們經過細緻科學的研究所得出的最終結論。

  最多三百年的時間,局勢就會徹底惡化到無法收拾的程度,如果沒有應對方案的話,文明之火將在那之前,徹底熄滅。

  那顆距離巨行星最近的一號衛星,就像是時隔千萬年來討債的債主一般,在以一個緩慢的速度將三號衛星帶向毀滅,或者說,將漫長歲月之前其上被它所庇護的生物帶向毀滅!

  如果他們的文明沒能發展到如今展望星空這般的程度,或者發展速度再慢一些,或許就會在迷茫和恐懼中悄然滅亡,這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但是在這個時間點,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們就要去掙扎和反抗,要去求活,至少要為文明保留下一些火種。

  哪怕再無法接受,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不得不將已經點歪了的科技樹再一次向宇宙航天方向瘋狂傾斜。

  在百年之內,他們從釋放飛行器開始,一步步點燃了通往宇宙深空的大門,其間奇蹟一般地解決了包括宇航能源在內的諸多難題,最終集結整個文明的力量,拼盡全力在太空軌道之上建造了一艘勉強能夠滿足星際航行的飛船。

  這是獨屬於文明的奇蹟,是它們灑落在恆星下耀眼的光輝!

  或是上天垂憐,他們在對宇宙的觀測中,僅僅在五十光年開外,就找到了一顆大概率擁有大面積液態水的星球,而且其在恆星系中所處的位置極其優越,對外有三顆氣態巨行星保護,在內部和恆星之間的距離也相當適宜。

  這種環境比之三號衛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它的大小尺寸和質量估算,與三號衛星相差無幾!

  這意味著它表面的重力也和母星不會有太大差別,這一點對於無力改造自身來適應突變環境的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雖然無法真正肯定它上面百分之百存在適宜的環境,而且也無法確定其上可能存在的本土文明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但是經過綜合考慮各種方案,相比起在克里斯特爾星系內部尋找可能存在大量水的其它星球,毫無疑問,前往這個相距僅僅五十光年的星系才是更好的選擇。

  箇中原因有很多,他們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已經儘可能地探索了星系內部所有可能適合改造成適宜環境的星球,可惜並沒有的得到什麼好的結果。

  倒也還有一些由於窗口期等種種原因沒能完成探索的,但是時間已經不站在他們這邊,而且就算去尋找,希望也不大。

  將文明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它們身上,毫無疑問是在賭一種可能性極小的概率。

  同樣都是賭,為什麼不選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呢?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結果是糟糕的,但是至少在抵達那裡之前,都會存在希望,總好過在日復一日的絕望中慢性死亡。

  在這個過程之中,為了應對來自文明內部的動亂,集中力量做成這件事,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的精力和資源。

  時間太過於緊張了,他們無力去改變星球的運行軌跡,也來不及去做更多的事情,建造出一艘擁有星際航行能力的宇宙飛船,已經是極限了。

  如何盡最大可能保證文明的存續,是自文明誕生以來最為樸素也是最為偉大的思考。

  僅僅一艘飛船,註定了無法帶走太多的生物個體,停靠在太空船塢的其它在建飛船,或是無法具備遠航能力,或是其建造進度已經趕不上最終時刻的來臨——母星之上的變故已經開始顯現,而其速度已經超出了之前的預估,情況遠沒有最初之時所預料的那般樂觀。

  最重要的是,集中全力生產的建設材料,僅僅只能夠做到如今這種程度。

  所以才說,時間已經不站在他們這一邊,是到了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究竟是在恆星系內繼續尋找可能性極低的希望,將有限的資源一點點浪費在這裡,還是孤注一擲,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50光年外的新家園,這並不是一個難以做出的選擇。

  他們也想兩者同時或者先後進行,將其兼而有之,可惜即便是整合了整個文明的資源,他們也只能勉強湊夠讓這唯一一艘飛船前往目標恆星系的能源,在計算中或許略有冗餘,但那是為了應對在漫長旅程之中可能存在的變故和危機所儲存的備份,絕對無法輕易動用的。

  至於母星之上仍然倖存的個體,只能說是聽天由命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條件不允許,哪怕再不甘心,也改變不了客觀存在的事實——他們不會再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攜帶著文明火種的太空飛船,集合了整個文明最高端的科技結晶,載著億萬個體中最優秀的數百名精英和數百萬顆能夠讓文明之火再起的「種子」,脫離了母星,利用引力彈弓的加速,越過了氣態巨行星,而後一次又一次掠過星系最中央的恆星,不斷的加速後,它一頭扎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再也沒有回來。

  感謝書友【蟲群之心】100起點幣打賞!!

  書友【20220820082028135】100起點幣打賞!!

  書友【老子他老子】100起點幣打賞!!

  天文文盲,不必細究,非科普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