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九月。
北京城裡一片秋風蕭瑟。
內閣值房。
內閣首輔楊廷和,次輔楊一清,外加兵部尚書王瓊正拿著一道來自邊關的奏疏發呆。
奏疏記載的是一個月前的事情。
武宗皇帝自封威武大將軍,帶領五萬邊軍和蒙古小王子也先大戰了一場,當場擒下也先,全殲三萬蒙古騎兵。
聖旨已經同時發了過來,讓楊廷和等人儘快準備獻俘事宜,多則兩個月,少則一個月,皇帝陛下會親自押著也先回來祭告太廟,稟報列祖列宗。
「諸位都說說吧!」
「這件事咱們要怎麼辦?」楊廷和滿臉肅然的問道。
「這當然是大好事,經此一戰,北方五十年內應該是再不會有邊患的威脅了。」
曾經做過北方三邊總督的楊一清捋著鬍鬚笑道。
「要我說也是!」
「既然陛下讓咱們辦,那咱們就熱熱鬧鬧辦一次獻俘事宜也就是了,這樣陛下高興,朝臣們也高興。」兵部尚書王瓊也不由樂呵呵的道。
「兩位,莫要和我說這些場面上的話!」
「你們心裡應該都清楚一件事,陛下這一場大勝,沒有帶一個文臣,身邊除了太監就是邊軍,若是咱們再縱容陛下胡鬧,那恐怕從洪熙開始到如今,文臣最尊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關係的是整個天下所有文臣的榮辱,諸位若是想要再回到洪武朝時期武將對文臣予取予求,囂張跋扈的模樣,那便這麼幹看著吧!」
楊廷和臉上並沒有多少喜色,相反,在得知正德皇帝獲得大勝之後,他心裡還不由自主的閃過一絲憂慮。
他是讀過大明史的,很清楚一個掌握了兵權,有軍權加身的皇帝有多難對付,特別是這等權利被朱厚照這樣不著調的皇帝攥在手裡的時候。
聽到楊廷和此言,楊一清和王瓊臉上的笑意不由的就收斂了一些。
雖然很欣喜於正德皇帝這一場大勝,但楊廷和此言也是事實,他們和朱厚照從正德初年一直斗到如今的正德十二年,很清楚這位皇帝陛下的性格。
聰明好學,但做事又毫無顧忌,勤於武事,卻又對他們文臣相當牴觸。
他建立豹房,甩開他們內閣和六部,用宦官來掌管國家大權,另立中樞,和他們這些文臣徹底決裂。
他為了能去塞外打仗,甚至假傳自己的聖旨,自封威武大將軍,騙開關防城門,跑到了宣府,建了個什麼鎮國公府。
而且一去就是大半年的時間,他們這些內閣閣臣親自去請了好幾次,卻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這還是之前,等這次朱厚照回來,憑藉著他陣斬也先的戰功,恐怕以後的行為會更加變本加厲,那些早已經被文臣壓服的武勛們也會再次抬頭,開始團結在武宗皇帝身邊。
這樣一來,他們這些文臣在朝中地位恐怕就真要岌岌可危了。
「那楊閣老覺得該如何辦?」王瓊滿臉無奈的開口。
他心說陛下和文臣徹底撕破臉皮,還不是因為你楊廷和,你想要讓正德皇帝像他爹弘治皇帝一樣,垂拱而治,在金鑾殿上做一個應聲蟲,泥塑皇帝,一切以你為首。
但這怎麼可能啊!
像先皇弘治這樣的皇帝多少年才會出一個啊!
而且正德皇帝朱厚照比他爹聰明的多,天生就懂得三分權術,這樣的皇帝怎麼可能不去爭權,怎麼可能會甘心做大臣的傀儡啊!
王瓊覺得造成現如今文臣被正德皇帝徹底排擠到政治權利中心之外的現狀,楊廷和這個內閣首輔首先要負一半責任。
楊廷和聞言,沉吟片刻之後看向王瓊道:「聽說你提拔的那個王伯安回京了?」
「是的!」
王瓊點了點頭。
「讓他去廣東走一趟吧!」
「那邊匪患嚴重、而且倭寇最近兩年也在冒頭,讓他過去平定兩廣,為我們文臣壯一壯聲勢。」
「另外,咱們三個再一起上一道奏疏,勸誡一下皇帝,如今北虜已經被打敗,他也該回來,安安穩穩的在宮裡呆著,莫要再搗亂了!」
王瓊回到自己住處,皺著眉頭找到了王陽明。
「伯安,我總覺得這件事有蹊蹺!」
「楊廷和讓你去兩廣建軍功,一旦你當真平定了兩廣匪患,他定然會大肆宣揚此事,甚至會以此勸說皇帝放棄外出領兵,你說這不是和皇帝對著幹嗎?」
「如此一來,你可就成為眾矢之的了。」
「而且他還要我和楊一清和他一起上書勸誡皇帝,他應該很清楚皇帝的脾氣的,這樣勸誡根本就沒用,甚至還會讓皇帝越發疏遠文臣,你說他這麼做到底是想要幹什麼啊?」
看著百思不得其解的王瓊,王陽明卻是抿了抿嘴,沒有馬上說話。
他撫摸著手中前兩天剛剛得到的國運石,突然抬頭道:「王公,你覺得是像如今的皇帝陛下一般的性格當皇帝好一點,還是先皇那樣的性格做皇帝好一點?」
「呃……!」
王瓊聞言不由一陣糾結。
他入仕已經有三十餘年的時間,是完整的經歷過弘治朝和正德朝的老臣,對於這兩朝的對比,他是最有資格說話的。
在弘治朝,雖然一直有人吹噓什麼弘治中興,什麼眾正盈朝,什麼國泰民安。
但整個弘治一朝,卻是朝廷中樞權威被極大削弱的一朝。
開中法敗壞在弘治朝。
國朝賦稅從兩千多萬石直接變成一千多萬石,同樣也在弘治朝。
大明徹底失去對河套地區的控制在弘治朝。
下西洋海圖被燒,大明無法再進行遠洋航行,也是從弘治朝開始。
弘治朝可以算是大明的轉折點,正是弘治皇帝當政的這十幾年,大明開始由盛轉衰,地方上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農民起義。
而從正德皇帝當皇帝開始,這樣的局面便開始被扭轉,作為一個喜歡軍權的皇帝,當政到如今十幾年的時間,正德皇帝只專注於一件事情。
強軍!
強大明之軍!
而如今,這樣的強軍政策也有了真正的成效。
這位正德皇帝,乃是繼太祖、太宗之後,第三位親去邊塞,大破北虜的皇帝。
有這樣的皇帝在,王瓊作為兵部尚書,是非常欣喜的。
他覺得跟著這樣的皇帝,定然是能夠建立一份功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