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讀聖賢書,哪有賺銀子重要?

  朱標能說出這番話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他這些天同樣在讀大明曆朝歷代的密卷,

  在他看來,大明中後期之所以會出現國力衰弱,最終走向覆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程朱理學。

  這個從南宋傳下來的學說和思想,根本就支撐不起大一統王朝文人士大夫那種家國情懷。

  也正是因此,大明中後期才會出現那麼多自私自利的儒生。

  他覺得他作為大明太子,未來的儲君,是有責任改變這一現象,讓大明脫離程朱理學這一攤泥沼的。

  所以他說的這一番話可謂是情真意切。

  安然、崔亮、詹徽等文官互相對視一眼,眼中都不由閃過一絲複雜。

  大明能有這麼一位志向遠大的太子,對於他們所有文官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但若是讓大明變得強盛,要以廢除程朱理學,以東南一地大亂為代價,說實話,對於學了一輩子程朱理學的他們來說,一時之間還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陛下、太子殿下,科舉考試考綱事關重大,微臣以為還是要慎重,三思而後行。」

  刑部尚書開濟當堂跪倒,滿是憂國憂民道。

  「請陛下、太子殿下慎重,徐徐圖之。」

  有開濟帶頭,剩下的所有文官全部出列,跪倒了一地。

  「你們……!」朱標臉上表情滿是失望,他沒想到這種明顯利國利民的事情,竟然會遭到文臣的一致反對。

  朱元璋看著這一幕,卻並沒有多少意外,他對於文人這種又臭又硬的性格可謂知之甚深。

  「陛下,要不直接票擬吧?」

  李善長在旁邊提醒道。

  如今包括內閣和武勛都支持太子,只有這些文臣反對,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如今的大明可還遠沒到文臣當家做主的時候。

  但出乎李善長預料的是,一向獨斷專行的皇帝陛下這一次卻是搖了搖頭。

  「既然是開會,就要讓所有人說話,而不是如此粗暴的壓制不同意見。」

  朱元璋說到這裡,這才看向跪了一地的文臣道:「先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陛下,如今的東南乃是我大明的賦稅重地,大明一半以上的糧草出自東南,若是貿然更換科舉考題,東南士紳必定心生不滿,若是一旦出了什麼亂子,恐怕會影響北伐的進度。」

  「陛下,要知道北方可是還有北元還在虎視眈眈呢!」

  「那些遊牧民族才是我們如今最大的敵人啊。」

  開濟憂心忡忡的道。

  「陛下,下官出身東南,對那裡更了解一些,那裡治學氛圍極其濃郁,有很多儒生一輩子都在研讀孔孟,以朱子為精神領袖,一直在期待著朝廷能夠開科取士,有朝一日能以自身所學報效朝廷,若是朝廷貿然否定程朱理學,那就是對他們一輩子的否定,這是否太過殘忍了。」

  禮部尚書崔亮也情真意切的開口。

  朱元璋聞言,不由笑了起來。

  他從大明建立開始,就清楚的知道東南那些士紳的影響力有多大。

  因為在大明建立之初,大明在地方上州府縣這一級的官員幾乎全都出自東南。

  確切的說是元朝時期的官員換了一身官袍而已。

  就連宋濂和劉基都是如此。

  要不然也不會有可以和淮西黨抗衡的浙東集團。

  而且他也不得不用這些人,畢竟不用他們,這偌大的大明朝就沒人治理,他總不可能還用蒙古人來治理大明。

  這也是為何在明初,地方上貪腐屢禁不止的原因。

  並非是他定下的律法不夠嚴酷,實在是這些人本就是貪官污吏。

  而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整治,那些來自前朝的蠹蟲已經被他清除、替換了一大半,東南士紳的聲音在朝廷之中自然也小了不少。

  但這並不代表其力量就弱小了。

  相反只要程朱理學還在,只要江浙還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區,那麼江浙對朝廷的影響力就會一直存在。

  開濟、崔亮顯然也明白這一點,而且他們此刻說話,可並不僅僅代表他們自己,還代表了整個東南士紳。

  那些人絕對明白程朱理學對他們的重要性,因為只要朝廷依然靠程朱理學選才,那麼就算朱元璋把現在江浙地區的士紳殺光,等過個三四十年,那裡依然是大明最大的地方勢力集團。

  而且會越發仇視大明。

  這是他們敢於和朝廷對抗的底氣所在。

  這也是在原本歷史上朱元璋在年老力衰之後不得不和江浙士紳妥協,讓他們圍攏在朱允炆身邊的原因。

  畢竟他一個人就算再厲害,也抗拒不了大勢。

  不過現在可不同了,如今手握國運石的他,所行之事,就是天下大勢。

  朱元璋想到這裡,不由似笑非笑的開口道:「那如果咱允許放開海禁,讓東南百姓士紳出海經商呢?」

  「開海?」

  安然聞言一驚!

  「陛下是說要放開海禁?」

  「沒錯!」

  「咱準備在推行科舉改革的同時,全面放開海禁,允許東南沿海的百姓下海,允許那些士紳組建船隊,下南洋經商。」

  聽朱元璋這麼說,安然和崔亮都不由心裡一動。

  如今的海禁政策,可不是後世大明朝形同虛設,東南商人光明正大走私貿易時的海禁。

  在朱元璋治下,海禁政策被極其嚴格的執行,甚至沿海三四十里都被化為了禁區,誰敢靠近便直接格殺勿論。

  現在無論是誰,只要敢走私,那是必定滿門抄斬的。

  而朱元璋之所以設置這個政策,除了因為要封鎖張士誠逃入海上的殘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壓制東南沿海從南宋開始就異常繁華的商業活動。

  在老朱看來,士農工商,商乃賤業,不事生產,卻倒買倒賣,囤貨居奇,坑害百姓。

  他這一輩最痛恨的是貪官污吏,第二痛恨的就是商人。

  正是因此,海禁政策也就應運而生了。

  但這個政策可是真的坑害了整個東南,畢竟從南宋到元朝,中樞對地方的管轄都很弱,這就造成了整個東南極其繁榮的出海商貿活動。

  特別是下南洋,在這宋元時期可是非常賺錢的一件行當,很多大明沿海的士紳都有船隊,把瓷器、絲綢、茶葉這些硬通貨拉到海外,換取各種香料、白銀,每一次出海幾乎都能賺的盆滿缽滿。

  但自從大明建立,朱元璋實行海禁,這一條財路算是徹底斷了。

  這也是那些地方士紳對大明朝廷不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朝廷能放開海禁,那東南的士紳絕對會高呼皇帝萬歲,舉雙手雙腳贊同。

  即便因此要廢掉程朱理學,相信一大部分士紳也會捏著鼻子認下的。

  畢竟洪武大典依然還是儒學範疇,他們依然還可以藉此考取功名,只是沒有了之前的優勢而已,但開海之後他們能賺取的銀子可就要比之前多的多了。

  讀聖賢書雖然重要,但賺銀子顯然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