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南慶府
首先,就是確定主從,也就是質子的本意。確定雙方關係,以及互信。當然了,我大漢,不,我大宋漢王,做不出讓兒子去殺父親的勾當。這更多時候,是一個擺設,真反叛了。也不屑於殺一質子。
其次,就還對各部施加影響力。
不是小看各部的戰鬥力。
而是很實際的問題,這各部落的戰鬥力,都是垃圾。
虞醒僅僅帶了五萬,就無懼任何緬甸的反撲,可以說,即便緬甸全盛時期,也無法阻止虞醒飲馬印度洋。甚至五萬人已經多了。
虞醒這一次來,是為了長治久安。自然帶了幾分耀武揚威的意思。
而緬甸卻早就控制緬北各部?
原因很簡單,緬北各部打不過緬軍。
軍事也是一門科學。在這門科學上,雲南漢軍其實超越整個時代,已經一隻腳邁入了近代軍隊的行列。這些質子如果能在漢軍中服役數年,他們學到軍事知識,會有大用。
比如回去糾集一批人手,幹掉首領,自己當頭。
大部分時候,誰送質子將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未來的繼承人送過去啊?
這些人依靠雲南當上首領,將來自然會成為雲南的鐵桿了。
甚至成為精神中國人。
以上大概是喬堅的心思。
虞醒的視角就更高了。
那就是人口層面了。
更重要的是,雲南的人力缺口太多了。
與韃子鏖戰下去,必須有大量的人口為基數。
單單雲南人口。虞醒想要擴軍是不可能的。十幾萬人已經是極限了,否則就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了,甚至人口的再生產。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大量外籍軍隊。
其實緬甸人口也不多,緬甸所有人口加起來,未必有雲南多。但虞醒不在乎。
大量緬人戰死,甚至可以改善雲南的人口結構,漢人數量太少了。
而且大量緬人在軍隊服役後退役,經過軍隊的訓練,也能成為會說漢話,寫漢字的准漢人。有利於漢族融合各族,在這個時代,後世很多民族意識都還不存在。
或者說,僅僅一些上層貴族才有的。
經過一定的訓練與教育,是能夠化夷為漢的。甚至能讓這些人在軍隊退役之後,成為工業人口。利用工業虹吸,完成對緬甸等偏遠地方的人口遷徙。
工業城市中生活過兩代之後,這些人的後人,誰還記得自己是哪裡人?
這是從整體戰略上來看的。
外籍軍團的成立是必須,也是必然。
但具體到如何去做?就有很多現實的問題了。
是單純編練某部隊?是漢人夷人混編,還是漢人軍官,夷人士卒,等等,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問題。
各民族單純編練一支軍隊中。溝通成本很低。甚至只要派幾個通譯,直接就能上戰場。但問題,內部獨立性沒有打破。虞醒與喬堅想要的效果達不成。
而混編,就要付出大量的教育成本。還要面臨很多奇奇怪怪的矛盾。
印度反英大起義的導火索,是因為凃油的子彈。當時多用動物油脂,而產量最大的就是牛油與豬油,從成本上考量,自然是兩種之一。
但,印度教不能接受牛油,牛是神聖的。伊斯蘭教不能接受豬油,豬是不潔的。
雖然說印度反英起義的原因非常多。但是這一件事情,英國人估計也是很懵逼吧。
而無數民族混合在一起,這樣的事情少不了。
這一支質子軍。就是第一個試驗品。可以編成不同的營。看看怎麼辦更合適。
「你說的對,質子軍的事情,我暫定一個班直。徵召南慶府各部首領子弟入伍,每部三人到十人。」
南慶府下轄各部大概有一百多,小的就是一個村子,大的有十幾萬人。按這個數目徵兵,大概能徵收數百人。再加上一個些軍官,就是一個小營。
可以實驗一下,外籍軍的管理。
「殿下,臣覺得江頭城此名不雅。臣請殿下賜佳名。」喬堅說道。
這個問題將虞醒難住了。
江頭城在當地人口中名為八莫。打鐵鍋的地方。
後世也是用這個名字的。虞醒自然不會用了。
一定要用漢名。
但是要起什麼名字?
虞醒一想到,自己起的名字,很可能留在歷史上千百年,就不敢亂來。
虞醒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說道:「請謝學士來。」
謝翱來之後,明白虞醒叫他來做什麼後,思忖片刻說道:「自古來名,地名只有幾種方式,以山河地勢名之,以人名冠之,以事名之。借他處之名名之。」
山河地勢之名之。虞醒知道。
最簡單就是山河四省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江西,江陰。
或者河叫什麼名字,這裡就叫什麼地方。牡丹江。
問題是,這一片土地大多是新地,大部分地方都沒有漢名,都必須進行更換。
以人名冠之。禹州,秦皇島,中山市,這些就不用說了。
虞醒自然也沒有將這裡叫虞醒的勇氣。
事名冠之。修武,聞喜,這些地名大多都是。虞醒也不覺得有什麼事可以名之,叫鎮南,鎮西,征南,安南?有些不好聽。
「借他處之名名之,是何意?」
「永嘉之後,東晉多置僑州,以中原地名,命新郡縣。」
東莞就是典型,他本是山東地名,後來變成了廣東地名。
而且這種命名方式太多,比如中國有新鄉,美國有紐約。
「以謝學士之見,此地如何命名?」虞醒不想傷腦筋了,直接問。
「殿下不覺得,這裡很像重慶嗎?」
虞醒一愣,不由的點頭說道:「是。」
這裡說的像重慶,並不是說建築物像,而是從整個大地理格局上像。
重慶一帶,被南宋稱之為江口。
就是因為重慶在,即便四川盡失,蒙古人也不能占據上游之勢。順流直下,攻江南。
而一旦重慶失守,長江天險被突破,就是早晚了。
此地對於緬甸,與重慶對於江南差不多。
此地突破,緬甸對雲南,就是失去了戰略優勢。雲南方面想打就打。唯一困擾雲南的是後勤。
而且,重慶也是兩江合流,嘉陵江與長江。此地也是。
「可以借重慶之名名之。」謝翱說道。
謝翱有自己的小心思。
對於謝翱來說,取一個地名而已,簡直閉著眼睛都能。但是他要在虞醒面前表現自己,就一定要合虞醒的心意,重慶這座城池,與雲南的關係太深厚了。
他取這個名字,定然能博得很多的好感。
不僅僅是虞醒的。
「不錯。就叫南慶。」虞醒說到。
謝翱本意是叫江慶。不過叫西慶,或者南慶都沒有問題,他自然不會反駁。
「殿下英明。」
於是這個名字就定下來了。
並且虞醒做出重要規劃,南慶府從西海路劃為政事堂直轄,成為雲南第八府。
這也是行政劃分上必然之舉,讓雲南掌控南慶府,就對緬甸有了戰略優勢。一旦西海路有事,能夠極是平叛。
喬堅也準備交接。虞醒要帶著喬堅南征。
郭英傑難擔大任,就要看喬堅行不行了。
就在虞醒正準備南下的事情。忽然傳來消息。
虞醒看過,不由一笑:「小兒輩已破賊矣。」
正是張舜卿的捷報。
*******
十幾日前。
從大理,永昌等地抽調的三個營陸續到了蒲甘。
張舜卿的心就按捺不住了。
這一段時間,張舜卿在卑繆北建立一道防線。將緬軍作為防線主力,漢軍本部作為後備力量,快速機動,等防線突破之後,將敵人打回去。
或者預備可能有的倒戈。
但是,張舜卿忽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雙方相持了。
雖然說緬軍是張舜卿一手訓練的,但並不妨礙張舜卿鄙視這些人。
簡直是爛泥扶不上牆。
這裡面有很多原因。
語言不通,熱帶環境問題,長時間露天訓練,在中國很多地方,下面人只會說,曬死了。但是在緬甸,是真會曬死人的。
除卻這些問題外,還有很文化人種問題。
在佛教影響下,熱帶民眾的生活方式,帶著一種自由散漫,很難讓他們如中國,或者雲南人一樣令行禁止。
並不是說這人訓練不出精銳。
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現在顯然不夠。
只是在戰場上,張舜卿忽然發現,其實這些軍隊表現不錯。
並不是張舜卿對緬軍的實力判斷有誤。而是對古里麾下將士的判斷有誤,在防守狀態下,緬軍下定決心,還是有一點成效的。張舜卿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緬軍倒戈,並沒有出現。
這裡有很多原因。
紹夫人的影響力,自然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些張舜卿沒有認識到的東西,那就是緬甸政治制度與雲南政治制度的不同。
緬甸政治制度,是正兒八經的封建奴隸制度,或者說封建農奴制度,各地被貴族管理,貴族下面有各村的頭人。這頭人分為兩種,緬族,與非緬族的。
前者就是貴族的家臣。後者就是如同土司一樣,只要繳納賦稅,服兵役。一切都自己管理自己。
緬甸動輒十幾萬,幾十萬大軍是怎麼來的?
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