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未來
這一戰,高九部,姜娃子兩部,全部坐冷板凳。
參與到貴州大戰中的各部,傷亡慘重有之,但是凡是有戰功的,個個賜田升遷。
自然要將他們兩部一部分兵力調到昆明,下一戰,讓他們參與。否則,同一批入伍的將士,有些人都當上軍官,這些沒有經歷過大戰的,還是大頭兵。
這個就不好了。
「臣疏忽了。」王四端恍然說道:「臣回去立即調整。」
「沒事,今天我們只是聊聊。正月十五才開衙,忙了一年,也讓下面人好好休息幾天,開年再辦不遲。」
「殿下所言極是。」王四端說道:「有一件事情,我想與殿下聊聊,是否能請趙文趙先生入樞密院。前番,李裕孫就做得不錯。殿下調走了。他一走我就明白,處理庶務上,我不是那一塊料。殿下總要找個人幫我不是。」
「我看趙先生就不錯。」
虞醒心中暗道:「的確,是要有一個來幫襯四哥才行。」
王四端的優點與缺點都很明顯。
優點就是忠臣,值得信任。是軍中老人。資歷深厚,而今軍中大部分將領都是王四端訓練出來的。能鎮得住場子。在關鍵時刻把持得住。
缺點也很明顯,到底是底層將領出身,各種能力有所欠缺。不管是打仗。還是處理庶務。
還好有自知之明。
聽人勸,能用人,彌補了不少缺陷。
樞密院是軍隊大管家。王四端坐鎮,才能讓虞醒少了很多煩惱。
虞醒的目光掃過趙文,趙文微微有一些激動。
趙文在文天祥幕府中,做得就是與軍事有關的工作。紙上談兵是一把好手。
不要小看這個能力。
能紙上談兵,將軍事問題說得頭頭是道,也是人才。讓他直接領兵,自然不行。但是在樞密院主持軍務,參與軍機,為王四端分擔一些庶務。卻是毫無問題。
趙文到底是不是趙括,馬謖。
虞醒也不知道,說不定,他上戰場領兵,真正能一舉得勝。但是虞醒卻沒有想向這個方面培養。畢竟趙文對戰場理解不夠,是事實。同樣,虞醒不希望雲南出現一位督師。一名文官大帥。
不僅僅是不希望文官集團將手伸到軍中,也不希望雲南延續宋朝文官領兵的傳統。
「謝相,你覺得趙侍郎如何?」
「樞密院不在政事堂管轄,臣不敢妄言。請殿下聖裁。」
謝枋得很老實。他知道這一段時間,他做得太張狂了。
虞醒說道:「那好。趙文你轉任樞密院掌書記。好好做事。」
趙文大喜說道:「多謝殿下。臣一定為北伐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哎------」謝枋得心中暗暗搖頭:「趙文今後,恐怕這掌書記要做到死了。」
其實在樞密院中沒有掌書記這個官職。
但是掌書記這個官職,在節度使下面有。其實就是主記。放在現代就是秘書長。
也就是說,趙文在樞密院不是主官,看樣子也不可能是主官,他只能協助王四端處理軍務,決斷權還在王四端手中。
甚至將來王四端調任,趙文也不可能升遷成為樞密院主官之一。
謝枋得已經揣測出虞醒的用意,那就是文官永遠不可能掌握樞密院。
「謝相,樞密院要的錢,可安排妥當了?」
「幸不辱命。」謝枋得說道:「總算沒有讓殿下失望,也沒有讓將士們失望。」
「只是,如此一來,府庫不僅僅空空如也。銀行那邊還有各種欠債,大概二百五十多萬貫。今年還有很多事情要辦。馬上要舉行的科舉,還有春荒。年後糧價已經在漲了。」
「到了三月,恐怕要控制不住。」
「這都需要錢。」
謝枋得說道:「殿下與安南,可達成什麼協議?」
錢還是次要的。反正少府已經在開足馬力鑄錢了。只要給一定的時間,銅錢一定能填滿倉庫的。
至於錢多了會貶值。
這個時候,顧不得這些了。
但是糧食卻必須從地裡面長出來。
安南的糧食對雲南有多重要,沒有人比謝枋得更清楚。
「糧食的問題已經談妥了。只是-----」虞醒沉吟了片刻,將他一直思考的想法說了出來:「雲南的糧價一定要打壓下來嗎?」
所有人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簡直不敢相信,這樣冷酷無情的話是從虞醒嘴裡說出來的。
「殿下,糧價不打下來,一定會餓死人的。」王四端說道。
王四端心中滿是疑惑。
他是很了解虞醒的。虞醒絕非那種視百姓如草木之人。而糧價高,百姓吃不起糧食,會餓死人簡直是常識。
虞醒怎麼可能不知道。
「糧價高就一定餓死人嗎?」虞醒說道。
一時間所有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句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這些人根本不屑於回答。
這是傻瓜都知道事情。明知故問。
而虞醒這樣說,卻讓人不明就裡了。
謝枋得說道:「殿下,您有話直說。」
「當今天下,韃子居十之有九,我與安南並居,不足其一。貴州大捷,不過暫時卻敵,韃子遲早會在來。多則兩年,少則一年。謝相,我問你。一年之後,韃子再來,你籌措到貴州之戰的錢糧嗎?」
謝枋得張開嘴,他很想說能。但還是嘆息一聲,說道:「不能。」
農業社會,三年之耕,有一年之儲。
謝枋得為了貴州之戰,幾乎能想到的辦法都已經用了。而今還欠了數百萬貫的錢。如果不是銀行這個新事物頂著。而今雲南朝廷已經破產了。不要說一年兩年,就是三年之後,能將欠債還清就不錯了。
正因為,農業社會如此低的生產效率。越國要報復吳國,要十年休息,十年生聚。才敢報仇。
雲南自然不如越國之慘,但是要恢復到之前積蓄,最少五年吧。
但是,韃子會給雲南五年時間嗎?
謝枋得沒有說。
但是他心中卻也明白:不能。
韃子沒有那麼傻。
「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法。」虞醒說道。
「殿下的非常之法,就是高糧價以虐民?」謝枋得正色說道:「臣以為不可。漢軍將士,戰死陣前,死不懸踵,不僅僅是因為韃子殘暴,更因為殿下之德行。殿下推恩愛民,入雲南以來,雖戰火不熄,但百姓都覺得,遠勝韃子當初。今日殿下為了錢糧之事,自棄雲南百姓,可謂捨本逐末。」
「飲鴆止渴,縱然能再勝韃子。民心厭棄,殿下也難以在雲南立足了。」
「臣期以為不可。」
虞醒對謝枋得這番頂撞,非但沒有生氣,還有些高興,說道:「謝相所言極是。不過,還請謝相聽我說完。」
「而今雲南有三患。糧不足。民不足,路難行。」
其實在虞醒看來,雲南的問題有很多。特別是技術方面。但眼前的人並不是解決技術問題的。
只說需要他們解決的問題。
「糧不足,就不用了。」
「糧食依仗安南,豈是長久之計?今日之計,一來大興水利,開墾雲南田畝。只是雲南地形所限,能開墾的土地也是有極限的。甚至越來越難。」
雲南並非沒有荒地。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雲南很多土地都是能夠開墾出良田的。但問題是,雲南地形所限,這種開墾的邊際效用特別明顯,開墾下去,慢慢的只能開墾梯田了。
「二來,從外面購糧,雲南是其一,緬甸也是其一。」
「而山路難行。需要修繕從永昌到江頭城之道路,非興大工不可。」
「至於民不足,全軍上下不足十五萬人,是不想擴軍,是不能,雲南百姓不過一百二十多萬戶,這還是韃子統計數字。到底有多少,我其實也存疑的。」
虞醒了解了韃子官員是什麼回事後,就對於雲南戶口數字,一直保持懷疑。
「欲擴軍,先增加戶口。如何增加戶口。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辦法,如東吳山越故事。」
三國之中,東吳國力增強,幾乎都是從山越而來的,大批山越人從未東吳世家的農奴,才有了東吳鼎立三國的根本。東吳也有事沒事就打山越。
而雲南山中多夷部,這些部落百姓到底有多少,根本無從統計了。
如果能將這些百姓全部下山安置。雲南的國力將會大增。
「殿下,這根本不可能,修水利,要興大工,開通道路要興大工,討伐夷部-----」謝枋得忍不住看了一眼奢雄,奢雄與雲南各夷部關係密切,可以說是夷部在雲南中樞的代表。
說這樣的事情,謝枋得自然要注意奢雄的想法。
「也要大費錢糧。」
「朝廷已經虧空如此,怎麼可能提供這麼多錢糧?殿下,應該知道,銅錢只是銅錢,鑄錢太多,與印交子太多,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的。」
「這根本是空中樓閣。」
「但不如此------」虞醒說道:「不足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元氣,抵禦韃子下一次進攻。」
「謝相,聽一下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