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蕭遠山的震驚
蕭遠山說這番話的時候悲憤交加,眼中神情近乎癲狂,末了,他似自語,似詰問:「你說,我該是不該?」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行事準則,不同世界亦有不同的道德觀念,蕭遠山壞嗎?
站在現代人的角度而言,答案是必然的。他為報仇殺敵,無可厚非,但他實在不該牽連無辜,對喬三槐夫婦下殺手。
可換個角度來說,當年在雁門關外他們一家同那些契丹勇士一樣是無辜的,並且蕭遠山在遼國還是堅定的主和派,所以,他的黑化是由因及果。
倘若慕容博不挑撥風雲,玄慈不輕信慕容博之言,大宋武林雖沒有了名頭響徹天的北喬峰,但關外會多上一家闔家歡樂、夫賢子孝的蕭家人。
孰是孰非,誰又能說的清呢?
陳卓不是聖人,更非審判者,他只是一個三觀正常、且有底線的凡夫俗子,他跟常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矛盾痛苦,碰到不平之事,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會出手,腦子一熱的時候,甚至會挺身而出,去噹噹英雄。
他心中裝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那句話,但同時亦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想法。
所以他解答不了蕭遠山的疑惑,但作為喬峰的朋友,有些話他不吐不快:「蕭老前輩的是非對錯由我來分說你一定不服氣,不過,你捫心自問,你當真算的上一個父親嗎?你口口聲聲說『我兒、我兒』,但三十年來,你有多少次機會與喬兄相認,你去了嗎?
你在暗處默默地看著他識漢文,學漢禮,替大宋效力,殘殺同胞,伱也了解他重情義有俠氣的脾性,但你有考慮過,你此刻的所做作為,會在將來把喬兄逼上一條絕路嗎?」
蕭遠山聞言如遭雷擊,一動不動,默然半晌,他張了張嘴,訥訥無言。
又過了好一會,他長長嘆了口氣:「陳公子所言不錯,我一心只想著報仇,從未真正替峰兒考慮過,實在不配做他的父親,你——是要殺我嗎?」
陳卓毫不做作的點頭:「有這個想法。」畢竟是明晃晃的俠義值,很難不動心啊。
蕭遠山臉上露出複雜的神情,他看著陳卓,默然片刻道:「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陳公子瞧在峰兒的面子上能夠答應。」
「你說吧。」
蕭遠山道:「我要前去殺了當年的仇人,殺完他們,我自會來公子面前領死。」
陳卓反問道:「蕭老前輩不覺得這樣太過便宜了他們嗎?」
蕭遠山一時糊塗,他猜不透陳卓的想法,問道:「陳公子究竟何意?」
陳卓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了一句不搭邊的話:「蕭老前輩覺得少林寺如何?」
蕭遠山想起自己在少林寺潛伏三十年所見,頓時冷笑搖頭:「不是參禪朽木,便是欺世盜名之輩,良善之徒終究少數,所謂武林聖地,更是不足一曬。」
陳卓瞭然點頭:「高高在上太久了,難免會變質,聚賢莊一役,便讓我對禿驢的感觀大大下降,反正蕭老前輩報仇不急於一時,不如代我辦一些事,好把它從雲端拉下來。」
蕭遠山詫異的望著陳卓,愈發看不懂眼前神秘莫測的年輕人了,但他轉念一想,陳卓跟自己有相似的目的,且形勢比人強,聽命與他倒也不算丟人,於是道:「你對我蕭家有恩,替你賣命也無不可,不知陳公子想讓我辦何事?」
「是這樣的……」陳卓把心中大略的想法說出,「蕭老前輩曾是大遼高層,做這些事的經驗一定比我豐富,倒也不必完全按照我的意思來,只要最終結果達到目的即可。」
蕭遠山微微沉吟道:「事情沒有多難,只是人力所限,單憑我一人,很難在短時間內辦成。」
陳卓隨口道:「無妨,也許要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替你分擔壓力,你自去吧。」
蕭遠山愣在當場,他就這般放了我?
「你不怕我跑了嗎?」
平地生風,陳卓的身形悄然融入夜色當中,消失不見,只有聲音遙遙傳來。
「兒子英雄爹好漢,我信得過喬兄。」
蕭遠山忽然重重一嘆,凝望蒼天,心中默問:「師父,我當真錯了嗎?」
……
客棧小院。
回到房間的陳卓關上房門,點燃桌上的油燈,把揣在懷中的油布小包取了出來。
拆開油紙,三個由扭曲梵文所寫的「易筋經」三字映入眼帘,略泛舊色的書皮證明著這本秘籍存在已久。
陳卓伸出手指,指尖從易筋經三個大字上輕輕划過,略顯興奮,畢竟易筋經的大名如雷貫耳,即便它在金系江湖的存在感不如九陰九陽,但這絕非是此門武功不強。
相反,易筋經是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的心血結晶,乃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之所以聲名不顯,究其原因,一是修煉的人太少,二則修煉的條件也較為苛刻,這樣一來,練成神功的高僧自是屈指可數,從而無人揚名。
陳卓手中的這本易筋經比起後世所傳,更為不凡,只因它是一書兩經,梵文記載著達摩祖師所創的易筋經,沾水之後,書頁則會顯現出隱藏的一幅幅圖案,那是天竺國古代高人所創的瑜伽秘術,是用來練功時所化解外來魔頭的一門妙法,名為——《神足經》。
原本的故事中,游坦之只學了六七成《神足經》,在冰蠶的幫助下,短時間內便練出一身媲美玄慈、喬峰的內力來,足見此門神功的玄妙之處,並不輸於金系任何一門絕世神功。
參悟佛學神功,急是急不來的,尤其是易筋經,強調「心無所住」,須堪破「我相、人相」。
陳卓從鳩摩智那裡習得梵文,閱讀起來,自無障礙,只不過經文晦澀難懂,想要穎悟,非得下足功夫不可。
很快,一夜時間過去,陳卓終於把經文逐字譯完,他閉目在腦海中回想了一遍,已大概清楚易筋經的修煉精義。
易筋經的功夫圜一身之脈絡,系五臟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斷,氣自內生,血從外潤。練成此經後,心動而力發,一攢一放,自然而施,不覺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漲,似雷之發。
(本章完)